央媒编辑告诉你什么是“好”视频新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编者按:
先后参与制作短视频千余条,审核新闻稿件3000多条,参加了中共二十大、2023年全国两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主题的相关报道……
本期,小牛特邀中新社视频部编辑刘世炯,请其结合工作实践,和大家谈谈对“好”视频新闻的理解。
视频新闻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传播内容丰富、立体展示等特点,尤其是在当下这种碎片化传播的时代,人们倾向于去看更加直观的事物,视频新闻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与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不太一样,视频新闻一般需要结合声音、画面和文字,一条好的视频新闻一定是这三者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实现动态平衡。
1
画面:多找现场鲜活镜头
对画面的第一层要求是要规范。
镜头画面尽可能稳定,注意景别的区分,在这里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在没有足够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尽量多拍固定镜头,少用运动镜头。
一个镜头的时长在5-10秒左右为最佳。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镜头类型要尽可能丰富,比如说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区分开来。
举个例子我们在拍一场活动的时候,放在开始的一般是远景或是全景,然后镜头可以逐步贴近。
镜头要尽可能成组,比如有一个左边的镜头,相应就要有一个右边的镜头;有一个左边扫全场的大景,也要有右边的;有推上去的镜头也要有拉回来的镜头。总之镜头类别要尽可能丰富,这样可以在制作的时候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对画面的第二层要求是多找现场鲜活的镜头。
不一定都要围绕核心事物和人物去拍,当然这些东西也要有,但是这些镜头肯定有很多人去拍,这样的镜头重复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围绕着核心事物和人物以外的一些现场的元素如果能够多拍一点,会使得视频新闻更加的生动、鲜活。
在一些活动当中,可以注意一些别有心思的小摆设,或者是人们在体验某种事物的过程。
比如马英九在参访大陆的过程当中,其坐在新能源汽车上有个竖起大拇指的动作,给大陆新能源汽车点赞,这个镜头其实就是当天活动的一个精华和缩影。这些内容如果能够记录下来会使得新闻更加接地气,更能打动人。
2
声音:现场声“非常珍贵”
在视频新闻当中,声音常常是被忽视的,其实现场声是非常珍贵的,一段好的现场声搭配画面能快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所以给大家的第一点建议是,要尽可能保留现场声,以供挑选。比如说在上海双城论坛期间,台北市长蒋万安访问上海的一个夜市,在品尝桂花糕的时候,他脱口而出说“这个桂花糕,有桂花的味道,很好吃”。无形当中就拉近了跟受众之间的距离。
再比如说,马英九回乡祭祖的时候深情地说了一句“湘潭伢子回来了”。这样的现场声如果能够保留下来,远比直接加背景音乐要好得多。
还比如音乐会、戏剧、歌剧,此类新闻一定要尽可能保留同期声以供制作者来挑选。
3
文字:尽可能简洁明了
在视频新闻当中对文字的要求就是要与画面适配,也就是有什么样的文字就要有什么样的画面,文字解释要尽可能少。
如果说一条视频新闻,不加文字解释受众完全看不懂,这条视频新闻是失败的。
视频新闻画面应该简洁明了,同文字稿一样,有起承转合,文字应当充当的作用是画面的辅助,而不能喧宾夺主。
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的是,文字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少用一些花式的词汇堆砌,我们有时候在做稿子的时候,尤其在做一些风景类的稿件的时候,发现有一些记者会很喜欢“拽词”,如在形容某项景观的时候,用上一连串的形容词,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在视频新闻当中画面足以向受众展现一切,所以语言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
作者:刘世炯(中新社视频部编辑)
责编:魏园
内容来源:中新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
推荐阅读
全网下架!微短剧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央媒公开课|短视频新闻配乐要注意这几点从习近平主席在美演讲,看讲好中国故事的“复调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