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创业教父李泽湘

智能机器人研究 BFT智能机器人研究 2023-10-19


李泽湘教授,被誉为科创界“扫地僧”、“孵化百亿独角兽背后的男人”。他亦是教授圈里最懂创投的人,以“导师+学生”的天使投资模式,先后帮助学生成功孵化一系列的科技创业公司,例如全球无人机领导者大疆创新,机器人自动化李群自动化,还有被誉为“水上特斯拉”的逸动科技等。


同时,李泽湘教授大力推动中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发起创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深圳科创学院,指引创业团队高效孵化,成功树立起了横跨行业、教育与投资之间的生态闭环之榜样,这一切的背后是他期望"通过教育链接科技改变世界"的愿景。


在前几日,李泽湘教授创立的固高科技进行了上市委员会审议,计划募资4.5亿元。待上市成功后,这将会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个IPO。


固高科技背景介绍


1999年,李泽湘教授携手高秉强、吴宏两位教授创办固高科技,英文名“Googol”,意为10的100次方,代表公司深耕装备制造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以技术服务于万亿下游智能制造产业的信念。公司专注于对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构建了“供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


固高科技2006-2021年在运动控制技术方面突破

摘自:固高招股书


固高科技开发了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闭环运动控制器(GT系列),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公司的产品、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被广泛用于半导体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3C自动化与检测装备等众多高端制造领域,同时服务于多家高端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


时至今日,固高科技已为近60个行业、2000多家客户、200多家系统集成商服务。公司核心团队致力于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支撑、资本驱动”的完整模式,公司长期致力于搭建学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支撑高端装备产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发展体系,为社会培育运动控制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人才。


你或许有这样的疑惑:他为何热衷产学研?其实与他的求学工作经历是分不开的。


李泽湘1961年出生于湖南永州的一个教师家庭, 1979年,18岁的李泽湘参与了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考试,并顺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


当年恰逢中美建交,出访美国铝业公司为了答谢和巩固中美关系,提出愿意为中方培养2名本科生及3名访问学者,李泽湘幸运成为2名入选学生之一,公派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留学。1983年,取得电机工程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随即他又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继续攻读,先后获得数学硕士(1986)、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硕士(1986)及博士(1989)等学位。毕业后,李泽湘教授赴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慧实验室及纽约大学(NYU)计算机系工作。


在美生活13年,李泽湘教授却并不打算在美国度过接下来的人生,而是在亲眼目睹美国飞速发展的科技后,意识到国内与世界在科技水平上的参次,更加坚定了决心回国,期望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点什么。


李泽湘教授


清楚自己的命运是因教育而改变,李泽湘教授于1992年归国后选择进入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并创办了自动化技术中心和机器人研究所。最初对港科大的选择是因为其科研环境和学术水平距海外差距较小,让他的想法更容易落地实践。但“重论文发表,轻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仍让李泽湘教授觉得遗憾,他深感西方教育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希望有学以致用的机会指导教学实践,使他决心找寻一条“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恰巧此时,深圳正在大力谋求制造业升级,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和深港产学研基地用来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至此,李泽湘教授决定自己下场创业。他获邀与同事联合创立了现在国内运动控制领域的知名企业——固高科技,并担任董事长。


在创业中,李泽湘教授也同步进行高校的人才培养。固高科技是基于李泽湘教授对运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优化设计五个方向长期系统化的研究,他希望能够以这些项目实验去带动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蕴含了让更多的创意转化为创业,进而带动和改变整个产业链的美好愿景。


那么之后李泽湘教授又是如何让“产学研结合“的想法结出果实的?

李泽湘教授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学生“汪滔”,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全球无人机霸主企业“大疆”的创始人。2006年,26岁的汪滔在李泽湘教授的鼓励下,在深圳福田区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从创业经验、公司注册地选择,到飞控系统的研发等,李泽湘教授都亲力指导,给予了汪滔许多帮助。他建议大疆先拿下国外市场然后转回国内;同时在消费级市场之外,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特别是农业植保领域。从 2012 年李泽湘教授参与大疆的天使轮融资起,大疆后续斩获了多轮融资,如今大疆,市值已超过1600亿,占据全球85%的市场。


大疆创始人汪滔(左)& 李泽湘教授(右)


孵化大疆的经历,促使泽湘教授坚定了搭建一座将学院派理论转型为商业实践的桥梁。李泽湘教授成立了清水湾创投,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创业学以致用。他手中孵化的学生创业团队项目大多围绕机器人产业进行,但“产学研结合”这条路并不好走,最大的挑战是没有合适的研发基地,一些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表面。于是201411月,李泽湘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原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等一众优秀创业导师,联合发起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 PARK)。


从汪滔开始,受到李泽湘教授的影响,越来越多向往科技创业的年轻人选择来松山湖创业,李泽湘教授带领的学生军团也越来越庞大,持续专注于机器人及相关行业的创业孵化,引进了近百家孵化实体,成功率接近80%,在孵企业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元。其中海柔创新142亿人民币、云鲸智能80亿人民币、EcoFlow正浩68亿人民币、云洲智能48亿人民币、云深互联20亿人民币、李群自动化13.5亿人民币、逸动科技10亿人民币,成为了松山湖基地的一个个代名词,也成为了中国的科技企业发展的优秀示例。


在短短7年时间,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就入驻了超50多家国内一流机器人创业公司团队。如今,在中国的机器人创业江湖,松山湖俨然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李泽湘教授及其机构松山湖基金的机器人产业投资版图


从培育创业军团 ,李泽湘教授总结了企业解决问题的3种思路:


第一,看别人怎么做,对标同类企业或者遇到相同问题的企业,参照他们的方式做调整,但这种思路比较难有突破性创新;


第二,根据长期培养出来的工程意识做决策。工程意识就是对产业的预判,知道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是可行的。而学习工程意识,其关键之处就是能够快速试错与迭代。在一个完整的试错与迭代周期中,用10%的时间让想法变成产品,迅速将产品推入市场,再用90%的时间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拆解、研究与迭代。


第三,通过数学、物理等科学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找出问题的“first principle(第一性原理)”,以核心关键点来解决问题。


从教授、创投人到学院创始人,大疆、云鲸、李群等项目都是李泽湘教授“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成功案例,实现了他所期望的“将科研和教育变成一个一个创业团队,去弥补整个中国制造业里的空白。“


在当下科技创新盛行的时代,需要李泽湘教授这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英雄。他的派既古典又新潮,充分地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主流。2020年,李泽湘教授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这是国家对李泽湘教授的褒奖,更是对他作为科技型创业导师身份的肯定。



原创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络本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