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备受争议禁忌影片!大叔和小萝不伦恋!
一、
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改编自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电影和书都是经典之作,讲述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未成年少女在伦理和情欲之间游离的故事。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东坡的诗,这首诗是苏东坡嘲笑好友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苏东坡就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白头新郎,海棠指红妆新娘。
后来,“一树梨花压海棠”逐渐成为老夫少妻的委婉说法,在这个故事里也暗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巨大年龄差。
在这部电影里,男主角亨伯特是一位成熟儒雅的大学教授,他曾在懵懂的14岁时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但是当时的女友安娜贝尓却因为一场伤寒而离开了人世。
从那以后,痛苦万分的亨伯特似乎患了心理障碍,安娜贝尔的去世带来的打击冻结了他的情感,他最爱的女孩不在了,他却一直在寻找她的影子。
少年时期的爱而不得,如同毒药一般渗透到亨伯特的情感伤口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没能愈合。
二、
中年后的亨伯特因为工作而来到美国,机缘巧合地住在了寡妇夏洛特的家里,在夏洛特的后院里,亨伯特见到了夏洛特的女儿,12岁的洛丽塔。
洛丽塔穿着一件接近肤色的连衣裙,正聚精会神地趴在草地上看画册,一旁的喷水管打湿了她的衣服,她鲜嫩的肌肤隐约可见。
一个精灵一样的美丽少女!亨伯特惊叹的久久凝视着洛丽塔的身体,洛丽塔仅仅是对着他温柔地笑了一下,就在无声无息中成为亨伯特一生的罪恶和诱惑。
内心尘封已久的情感被打开,亨伯特对洛丽塔一见钟情,尽管他的年纪足以做她的父亲了,但是他克制不住内心对洛丽塔的喜欢,就像当初十四岁的他执着的喜欢安娜贝尔一样。
亨伯特在洛丽塔身上找到了青春时期那个被中断的爱情梦想,他无时不刻的在窥视着洛丽塔的一举一动,眼睛里饱含着不应该有的贪念。
三、
洛丽塔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正值青春期的她既叛逆又早熟,她看出亨伯特对她的喜爱,也看出了母亲对亨伯特的暧昧,出于某种恶作剧心理,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各种挑逗亨伯特。
她把嚼过的口香糖放在亨伯特的记事本上,还顺其自然地坐在了他的大腿上,给亨伯特送早餐的时候故意偷吃里面的食物,还用脚蹭他的小腿,甚至在母亲的眼皮子底下和亨伯特玩暧昧。
面对洛丽塔的挑逗,亨伯特心中的魔鬼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他丝毫不压制自己的感情,在洛丽塔去夏令营之前抱住他亲吻的时候,他没有拒绝,而是热烈的迎合她。
为了多接触洛丽塔,他甚至接受了夏洛特的求婚,成为了洛丽塔的养父,只是很快,夏洛特在一本日记里发现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企图”,愤怒羞愧之下,她跑出了房子,不幸遭遇车祸当场毙命。
对此,亨伯特不仅没有因为愧疚而离开,反而烧了夏洛特写给洛丽塔的信,他驱车前往洛丽塔所在的夏令营,隐瞒了她母亲离世的事情,带着她一起踏上了快乐的旅途。
四、
当他们在酒店住宿时,由于只剩一个房间,他们不得不住在同一个房间,洛丽塔说,“如果被我妈妈知道,她会和你离婚并且勒死我。”
亨伯特却说,作为洛丽塔名义上的父亲,他有义务在旅行时对她负责。
一番话说的可谓是道貌岸然,亨伯特还能记起自己是洛丽塔的养父,却在说完话不久就暴露了他的男人本性。
他们躺在同一张床上,洛丽塔告诉亨伯特,她在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偷尝了禁果,现在,她也想和亨伯特尝试一下……亨伯特笑着没拒绝。
亨伯特从来都没有把洛丽塔当成一个小孩子,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在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情世界里,他还是那个14岁的少年,在和一个像安娜贝尔的少女谈着纯纯的恋爱。
当洛丽塔得知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后,在亨伯特的怀中哭得不能自已,此时,亨伯特安慰他自己:你看,没有妈妈的洛丽塔没有地方可去了,然后他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长长的旅行。
在亨伯特的内心深处,他是知道自己对洛丽塔的感情是畸形的不伦的,但是他一直在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罪恶。
五、
亨伯特对于洛丽塔的爱是偏执的,是占有式的,他把洛丽塔带到了自己所任职的学校,却禁止她与和她一样的同龄男孩交往,他给她买一切东西,却几乎不给她零花钱,他希望她能一直依附于自己。
这种令人窒息的关系很快让洛丽塔喘不过气来,她渴望在亨伯特那里享受父亲一样的爱与纵容,却不愿意因此失去自由。
于是她以一种极其卑微的方式偷偷攒钱,想要逃离亨伯特。
此时,一个同样喜欢“早熟少女”的男人出现了,他是剧作家杰奎第,他被洛丽塔所吸引,并一直偷偷跟踪在亨伯特和洛丽塔后面。
有一天,洛丽塔支开了亨伯特,叛逆地跑了出去和杰奎第做了苟且的事情,亨伯特回来发现后,气得近乎发疯,他抓狂地撕扯着洛丽塔,痛苦的问她,那个男人是谁,然而洛丽塔只是带着孩子气的顽劣对着她笑而不语。
最终,洛丽塔终于趁着生病住院的时候,逮住机会和杰奎第逃走了。
六、
洛丽塔逃走后,亨伯特几乎崩溃,他发疯一样寻找洛丽塔,但洛丽塔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在他的生命中。
我觉得洛丽塔离开亨伯特是迟早的事情,12岁的她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她只是在父爱的缺失下长成了一个叛逆的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成熟,她迟早会清醒过来,会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多么惊世骇俗。
所以借助剧作家的便利,她从亨伯特身边逃走了,但是她依然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三年后,亨伯特突然收到了洛丽塔的来信,信中,洛丽塔称呼亨伯特为“亲爱的爸爸“,她告诉亨伯特她已经结婚了而且将要生孩子,但是她过的很贫困,希望亨伯特能寄一些钱给她……
读完信后,亨伯特来到了树林里一边饮酒一边练习枪法,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某种坚定。
之后,亨伯特根据洛丽塔留下的地址驱车来到了她的住处,当他看到曾经明媚娇艳的少女如今已变成一副苍白臃肿、疲惫平庸的孕妇模样时,他震惊了,站在那里看着她止不住的颤抖。
“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一样清楚,我是如此爱她,胜过我能想象到的这世上的一切。她曾经是个妖女,现在却如同一片枯叶。但是我爱她,这个洛丽塔,尽管她苍白,臃肿,混俗,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她可以枯萎,可以褪色,我不在乎。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亨伯特想让洛丽塔跟他一起走,一起生活一起死去,但是洛丽塔不愿意,只是开心地数着他给的钱,那一刻,亨伯特失控地哭了起来。
这哭泣是对洛丽塔的心疼和心痛,也有对自己的责怪,一句“洛,你可不可以忘记我曾经对你做过的事情”表明了他对以往荒唐行为的自责和愧疚,他觉得是他把洛丽塔害成这个样子。
七、
当亨伯特离开的时候,最后凝视了一眼洛丽塔,幻想她还是从前那个精灵一样的少女,然而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他开车直接去了当初带洛丽塔私逃又玩弄她的奎尔第的家中,带着巨大的愤怒和绝望,亨伯特杀死了奎尔第。
亨伯特之所以如此愤恨奎尔第,其实也是痛恨从前的自己,是他将明媚如春天的洛丽塔拉入深渊,是他剥夺了洛丽塔本应有的美好生活,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一定选择不去闯入洛丽塔的生活,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亨伯特杀死奎尔第是对从前的自己的一种厌弃和赎罪,更是忏悔。
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洛丽塔从一开始就太媚惑,故意挑逗亨伯特,才让他陷入到罪恶中,但是不要忘了,洛丽塔只是个小女孩,12岁的她只是早熟,却并不成熟。
想起另外一部关于萝莉和大叔的电影《水果硬糖》,其中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你会说她卖弄性感,根本是自找的;虽然是女孩,却硬要装女人。把错都推在孩子身上真容易啊,对吧?只是因为女孩懂得模仿女人,但不表示她们准备好做女人的事情!你是一个大人呀,如果一个女孩想尝试与你调情,你应该制止她,而不是鼓励她!如果一个女孩说,来杯鸡尾酒吧,你应该把酒拿走,而不是跟她干杯!”
亨伯特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以爱的名义自私的霸占了还未成年的洛丽塔,带着她走偏了自己的人生。
故事的结局是,亨伯特死在狱中,而洛丽塔也在难产中去世,这场畸形的不伦恋最终以男女主角双双殉命而凄然落幕。
亨伯特对洛丽塔的感情,看似是真爱,实则是少年时期未曾治愈的病态执念,他对洛丽塔的爱就如电影的一开始他说的那样:“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
这种爱是自私的具有毁灭性的,始终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需求为目的,毫不在乎对方的个人名誉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终毁了洛丽塔,也毁了自己。
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最不正经的一句诗:“一树梨花压海棠。”并不是人人都懂!“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句写景诗吗?苏东坡:别太傻太天真!
善诗者,都是多情之人,诗友之间,也常常会相互戏谑取乐。比如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正经起来不苟言笑,不正经起来,仿如稚童,能逗翻众生。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妹妹,名为苏小妹,二人都善诗,兄妹俩的感情虽然非常好,但是,无聊时也会拿对方取乐。苏小妹是才思敏捷的女中娇娃,美中不足的是,额头有些高,眼窝有些深,苏东坡因此而调侃过才华不让父兄的苏小妹。诗人之间的调侃,当然得要有文艺范,苏东坡也不例外,他就以小妹的形象,怼了妹妹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这首打油诗以夸张之笔,极写苏小妹额头之高(“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眼窝之深(“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因为额头太高,人还在屋中大脑壳就先探出门了;因为眼窝太深,有泪也擦不净。
这种拿他人的人体缺陷调侃,是不道德的。面对哥哥的毒舌,妹妹立即怼之以颜色,以牙还牙地回复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原来,相貌堂堂的苏东坡,长相上也有不完美之处,那就是两眼间的间距太宽,并且还生就一张长马脸,所以,才给苏小妹预留了攻击点。
当然,这只是无聊文人的戏说,因为,苏东坡根本就没有妹妹,苏小妹只是子虚乌有的杜撰人物。现实中的苏东坡,也确实好拿朋友寻开心,比如佛印和尚,两人之间就留下不少趣事。老黄今天不讲这一僧一俗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给大家说说苏东坡与他的另一个朋友之间的故事,这个朋友就是年长苏东坡47岁的忘年交张先。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先的诗词,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而作为情词高手的张先,自身的风流韵事也不少。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
后来,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以表达相思之情。
其词曰: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从一个闺阁思妇的角度入手,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上阕写情郎远去、自己伤别的情景;直抒胸臆,突出伊人的离恨。下阕写别后的寂寥处境及怨恨心态,表达了思妇念远的痴情。全词用语精妙,情真意切,凄婉深刻,极富感染力,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张词中中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更是令后世文人推崇,欧阳修据此还给张先赠了个外号——“桃杏嫁东风”郎中。
子野(张先)《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范公偁《过庭录》)
如此热爱生活的张老先生,在八十高龄之时,还兴致勃勃地纳了一房十八岁的年轻小妾。享受了纳妾之欢的张先仍不忘显摆,洞房之后,便即兴赋诗一首,以表达其愉悦的心情: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张先的这首诗在朋友圈中很快就传开了,苏轼读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东坡用来戏谑老友张先“老牛吃嫩草”的,后来有人竟将其误读为“风景诗”,实为大谬。
有人说,苏张的这两首诗,也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是民间故事里的一句诗,化用自元稹诗《白衣裳二首》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元稹《白衣裳二首》的第一首即为:
“雨湿轻尘隔院香
玉人初著白衣裳。
半含惆怅闲看绣,
一朵梨花压象床。”
张先老年纳妾,是确有其事的,并且不是八十岁时,而是八十五岁。张先老年得幸红颜,还真兴奋地赋诗抒情,只是,原诗并没能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的《石林诗话》里收录了张诗的两句残句:
“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而苏东坡的和诗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诗即为《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这一首半诗,较之“一树梨花压海棠”典雅多了,只是,因为都是写诗调侃老年丈夫娶小妻,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典雅的原诗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主人公也变成了名气更大的苏东坡与张先,张老先生也因此被后人又调侃了一把。
慢慢地,由于网络的加入,故事便越传越广,很多人都误以为真了,这是典型的“三人成虎”。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和三五个好友喝酒聚会,难免会说一些比较污的话来调侃、说笑,而稍微有文化的朋友,还会引用一些古人的诗句,这就显得很有水准了。
如果要问你“开车”时最常用的是哪句诗,估计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可最近却有人认为,这句诗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污”,如果不知道其中的深意,还是不要乱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好友喝酒聚会剧照
一、“污诗”和苏轼的关系
1、强加之名
在很多人眼中,“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虽然读上去十分的美丽、优雅,但却不是什么“正经”的诗,这源于民间一直流传的一个故事。
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调侃张先纳小妾的时候写下了:“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其中的意思实在是令人寻味。
不过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不断深挖和考证,已经基本确定这首诗不是出自苏轼的手笔,而是一个起源于明代的民间小段子,根据是明代学者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的记载。
大体意思给大家翻译一下,说是一个人已经六十岁了,但还是偏爱女色,结果到了洞房花烛的时候,人家女方犹如春天的燕子,可男人却像久病缠身的病人。在这个故事的末位还有一段诗词的批注,其中就出现了“一树梨花压海棠”。
到了明晚期和清代,这句诗也偶尔会出现在江湖之中,但都和苏轼没有什么关系,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人把这句诗写入苏轼的野史逸闻录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不可否认,作为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苏轼一生也可谓红颜不断,比如苏小妹等等,但问题是,这些最终都没能圆满。
图片:洞房花烛夜剧照
2、真正的主角
按照民间的传闻,“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男主角叫做张先,年龄比苏轼大47岁,他一直活到88岁才去世,在那个人均寿命40不到的年代,这可谓真的“古来稀”了。
能让苏轼调侃的人,那必然也不是普通人,事实上这位张先就是宋代婉约派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很容易看到宋代男男女女之间的情爱,可见他本人的性情也是十分洒脱开放的。
那么抛开民间传说不谈,在历史上关于张先的逸闻趣事也是不少,比如他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就纳了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小妾。
苏轼曾经做过一首叫做《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的诗歌,这个题目中的“张子野”不是别人,就是指张先,“子野”就是张先的字。
在这首诗中,“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把张先得意的样子描写的淋漓尽致,全文太露骨,就不引用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下。
图片:苏轼人物画像资料截图
二、诗句的深意
1、时代的缩影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意思,且仔细品读还可以找到来源,比如第一句中的“锦里先生”就是杜甫诗篇中的一个贫寒的隐士,第二句的“莺莺燕燕”属于耳熟能详的成语,代指那些成群的姬妾或者是风尘女子。
到了“柱下相君犹有齿”这句就更有香艳的意味了,这是说一个历史故事,主角是汉代的丞相张苍,据说他在老年后,牙齿都掉光了,可是还要以每日吸吮人乳为乐。
并且张苍的妻妾成群,最高记录到达过百人,就这狠劲,估计历代帝王都要退避三舍了。但相对的,张苍也是在这帮妻妾的“帮扶”下,成功活到了一百多岁才去世。
在大慧看来,苏轼这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可比单纯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开放露骨的多,但为什么是后者名传千古呢?说白了还是因为读上去通俗且优美,不失意境。
所以即便是这句诗带有“污点”,大家也都赞不绝口,毕竟在特殊的场合下说起来,还是有“奇效”的,那么这句诗为什么不能乱用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树梨花压海棠
2、不懂不要乱用
我们可以结合这句诗的语境来分析,大家都知道“梨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白色的,如果用这个词去形容人,那么对方必然是满头白发的老年人,“海棠”是红色的,也就是代指年轻的红颜女子。
两个词中间夹上了一个“压”字,这其中的意味就不言而喻了,什么意思呢?通俗的说,“一树梨花压海棠”和现在人理解的“老牛吃嫩草”差不多。
经常看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曾经有一部很火的电影被引入国内,翻译的名字就叫《一树梨花压海棠》,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话《Lolita》。
这个中文译名当时引来不少好评,不少观众都认为非常符合国人内敛的气质,并且不失文艺的巧妙,算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不过在大慧看来,这部影片除了主角在年龄上有点“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意思,其他的内涵都差点事。
图片:《Lolita》片段截图剧照
在古诗中,小妾的地位无足轻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说直白点,就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没什么选择命运的权利。
主角是张先这样的年迈男子,更重要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只是带有朋友之间调侃的意味,但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毕竟作为那个时代的男人,大家都是对此默认的。
图片:年迈男子与小妾剧照
但到了电影里就不一样了,洛丽塔变成了绝对的主角,虽然是受害者,但也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和话语权,由于历史背景的大相径庭,女主角和诗词中的小妾简直有天壤之别,如果用“一树梨花压海棠”来诠释,这在内涵和深度上显然是不足的。
北宋婉约派词人张先是将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杰出人物,为历代词家推崇。
《石林诗话》称赞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这样评价评张先:“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观)、柳(永)、晏(殊)、欧(阳修)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张先作有《行香子》词,末一句为:“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此句有景有情,一气呵成,一下就刺痛人的心脏。
因为“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有三个“中”,人们称张先为“张三中”。
不过,张先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这一句,他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可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于是,人们也称他为“张三影”。
但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对张先的欣赏,并不局限于以上四句,而是对《一丛花令》中的“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情有独钟。
张先年轻时,不合勾搭上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尼姑,伤风化,影响极坏。庵中老尼为了维护佛门清誉,将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张先贼心不死,每当夜深人静,就划船渡水,上岛私会。最终激怒了老尼姑,撕破脸皮,将之驱逐。
张先被迫结束这段畸型恋情,但眷顾无限,摹拟小尼姑思念自己的心态,写下了这首《一丛花》寄意。全词为: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欧阳修特别欣赏该词。范公偁的《过庭录》记:张先和欧阳修两人素未谋面,却互相倾慕。某日,张先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到仆人通报,高兴得连木屐也来不及穿,兴冲冲地出来迎接,嘴里一个劲地说:“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张先时任尚书都官郎中)”。
张先因此得了一个“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
张先薄幸好色,典型的无良文人,一生逢场作戏无数,词作多有艳句。
风月场中名妓龙靓曾写诗给张先索词:
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张先当即双调《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
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
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
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
标格外尘埃。
张先还和名妓李师师(此李师师非宋徽宗绯闻女友李师师)有一腿,专门创作了新词牌《师师令》,作词云: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
寄此情千里。”
张先醉生梦死,流连青楼,乐不思蜀。
大文豪苏东坡看不惯,曾赋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以行讽刺。
但张先的荒唐事远不止于此。
张先八十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为妾,还聒不知耻地赋诗自夸: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次苏东坡加大了讽刺力度,赋诗云: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色白,海棠色红,“一树梨花压海棠”,乃白发翁压红唇女,人神共愤,此句也因此成为了“老牛吃嫩草”的形象写照,一传千年。
张先的风流事遂古今皆知。
张先长寿,八十九岁辞世,八十岁时娶的十八岁妾给他生有两男两女。
张先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顺便提一下,风月场上的张先也并非一无是处。
另一大词人晏殊担任京兆尹时纳有一美妾,张先每到晏殊家中做客,晏殊必定把美妾唤来炫耀一番,还让美妾吟唱张先的词作。
小妾此举,惹恼了晏殊的正室夫人。
夫人思想传统,认为这个小妾已入晏府,就必须谨守本分,不应抛头露面与其他油头粉面的客人相见,更不应该唱如此淫词艳赋,一怒之下,趁晏殊不在,把该小妾转卖给了别人。晏殊气得直翻白眼,却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张先对晏殊家的美妾念念不忘,没隔几天,又来作客。
席间冷清,张先得知原委,对晏殊颇为同情,让人到教坊唤了几个歌伎前来助兴,并摹拟晏殊小妾口吻填词教歌伎唱。
那歌伎开口刚唱:“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晏殊情难自禁,泪湿衣襟。
张先一冲动,仗义助资,帮晏殊把那个小妾再次买了回来。
被禁30年,导演去世才上映!影史上最奇特影片,也是最著名禁片
切记,点“赞“或”在看”
您就会在第一时间
收到我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