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享有良食 | 2021良食峰会·主论坛回顾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1年9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良食基金主办的第五届良食峰会顺利举办并完美收官。峰会得到了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国内外知名院校、行业伙伴、研究机构、媒体平台、优秀企业、公益组织、青年团体等各方力量支持,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印尼、挪威、德国、意大利在内的全球9个国家63位学者、企业家、公益人、青年代表、媒体人发表了演讲和专题分享。同时,峰会也在中国网、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绿会融媒、巨浪视线,在微博、快手、抖音、微视、百家号、视频号、b站、YouTube等多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众超过50万,峰会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51万,头条相关话题阅读量也达到73万,刷新往届记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深度触达公众的大会。
资深媒体人、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嘉秋先生担任本场主持人,通过一支“吃什么?”短片,开启了峰会主题:让中国可持续消费方案影响世界,并介绍本届良食峰会召开的背景和五大论坛的结构设计。
主持人邱嘉秋先生开场
开幕致辞
随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做了开幕致辞。他强调今年是中国政府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开局之年,良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都至关重要。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公众的环境,为了人类的栖息地,希望我们继续在这里探讨、实践、分享、推动良食,充分传播在良食峰会上推出的系列创新案例,让中国的可持续食物变革为世界做出贡献。
周晋峰博士做开幕致辞
良食基金发起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行动轨道二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简艺先生回顾了良食峰会在中国推动食物系统转型的五年历程。并解释了今年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与第五届良食峰会之间的关联、峰会主题 “将可持续消费领域的中国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分享给全球行动者”的背景和初衷,并表达了对峰会的期待和祝福。
良食基金简艺回顾良食峰会的5年历程
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分会秘书长孙群先生代表国际慢食协会、中国绿发会慢食委员会和乔凌主席致欢迎辞,他强调慢食哲学与《良食倡议》高度契合。从2020年以来,慢食中国与良食基金在“WET-菜市场共建”项目中联手合作,发布《WET-菜市场共建手册》,并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的背景下举办系列对话活动。最后,孙群先生就正在进行的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未来社区营养健康菜市场的落地工作表达了期待。
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分会秘书长 孙群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作为本次峰会特邀嘉宾,分享了公益机构在食物系统转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王院长希望本届峰会能够鼓励更多可持续食物体系的优秀实践案例涌现出来,以引领公众更为深入地参与到人类文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最后,王院长希望良食基金更多地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媒体、互联网平台合作,扩大峰会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王振耀
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副特使 Martin Frick 博士阐述了当前全球食物系统转型的迫切性,认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关于“让人人享有良食”的宣传活动与良食基金的工作不谋而合,因为它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参与到食物系统转型的全球讨论中,探讨在地球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如何采取行动,让我们的食物系统变得更加包容和公平。Martin Frick 希望在未来的九年里,能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他寄望每一位良食峰会的参会者,都能够积极倡导更好的饮食选择,投身到有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动中 。
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副特使 Martin Frick
主旨演讲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马泰奥先生在演讲中探讨了全球食物生产系统无法给所有人提供健康的食物,亟需转型的严峻问题,指出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各个方面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倾听生产者的声音,把农村民众放在中心位置,提供资源和资金,让食物系统更公平公正,创造本地工作机会等。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 马泰奥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深副总裁 Roy Steiner 先生,作为洛克菲勒“食物体系远见奖”颁发者和演讲嘉宾,在此次主旨演讲中,再次肯定了良食“妈妈厨房”项目,并从社会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当前正积极参与的两个项目。强调应该通过变革让食物系统创造价值,而此时最重要的是全世界都应把握住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的机遇,大胆跟随峰会所指出的新行动的方向。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深副总裁 Roy Steiner
“蔬适周一”中国区启动仪式
“Meatless Monday”全球总裁 Peggy Neu 女士,在启动仪式上,回顾了“蔬适周一”这一世界知名食物项目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能够形成全球性影响力的核心原因,认为它是简单明了和容易执行的,且富有灵活性、创造性和延展性,并且能够切实对可持续饮食的推动产生积极意义。最后,Peggy 表达了对“蔬适周一”中国区工作正式启动的祝贺和对未来前景的期待。
“Meatless Monday”全球总裁 Peggy Neu
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执行长侯兵女士,代表良食基金,就“蔬适周一”正式落地中国,成为官方合作伙伴,谈了未来规划、具体构想和当前已有的行动。同时,系统性地介绍了长期以来良食基金围绕食物体系转型和良食倡议为具体目标与方向所推动实施的所有项目,并表示“蔬适周一”既有着独立性,又可以成为所有食物项目的先导、基础和工具。未来,良食基金会将其积极地融入到如大厨领导力、妈妈厨房、团餐、生物多样性食材等项目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不断拓展其影响力。
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执行长 侯兵
UNFSS-AT2中国行动平台成果汇报
接下来,良食基金食物政策官欧阳惠雨先生,分享了良食基金成立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中国行动平台半年多来,在政策创新、商业激励、青年赋能和公众参与等领域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对话和评选活动,帮助中国食物系统的各界力量,克服了语言障碍、社交媒体的障碍,让他们前所未有地被动员起来,为峰会进程做出中国贡献。
良食基金食物政策官 欧阳惠雨
实践案例颁奖
今年年初,由 UNFSS-AT2 中国行动平台及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共同发起了食物可持续转型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征集,经过6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外顶尖专家的严格筛选和评定下,有24家机构从36份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1食物可持续领域实践案例集》。
这是良食基金首次尝试征集国内食物变革领域的优秀案例,将他们的行动故事集结、分享,以期给同行者带来激励与启发。良食基金根据专家评审的打分,为24家机构颁发三大奖项。
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作为颁奖嘉宾,宣读了“年度最佳实践奖”的获奖名单,向他们表示了祝贺。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及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博士宣读了获得“年度食物远见奖”和“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的企业和机构,并表示他虽参与过国际上不少食物变革的评奖活动,但良食峰会上的此次颁奖,是其参加的第一个中国本土可持续食物主题的评奖活动。这一奖项的设立,对于推动我国食物体系转型和健康、营养、环保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后,5家获奖机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感言。(PS. 完整版获奖名单及获奖理由将在后续推文中专门介绍)
颁奖结束后,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行动轨道工作小组专家、明绿智库执行长 Mia MacDonald 女士结合当前气候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和流行病越来越多(全球60%的新发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阐述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作为 UNFSS 工作小组专家,Mia 特别向入围“全球食物中小企业50佳”的两家中国企业,以及本届良食峰会所评选出的“食物可持续领域最佳实践案例”致敬,认为这是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中国所生长出来的,展现了国家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并且应该发挥实践案例在可持续食物领域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地需要了解它的这些做法,各国人们也需要向它学习,人类社会需要由此加强合作,因为它有助于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系统。
明绿智库CEO Mia MacDonald
EAT基金会主席、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行动轨道二主席 Gunhild Stodalen 博士为我们了介绍峰会行动轨道二“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并坦言自己的忧虑在于,如果当下不马上开始食物体系的转型,那么下一次的全球大流行恐怕不可避免,这是我们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代价。最后,Gunhild Stodalen 博士代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行动轨道二,向良食基金举办系列对话和征集中国最佳实践案例的工作,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EAT基金会主席 Gunhild Stodalen
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理事、天人文化主席古永锵先生肯定了良食基金带领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探索植物领先、减少工业化养殖肉类消费以及解锁“新蛋白”知识的重要意义,分享了天人文化基于地区现状条件和潜力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相比传统饮食习惯而言,中国人现在的肉类消费已经超过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的两倍,而在蔬菜摄入方面则相对较少,所以现在的中国离一个真正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有一定距离。
良食基金理事、天人文化主席 古永锵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全球首席执行官 Philip Lymbery 先生分享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工业化养殖的发展以及全球消费者在推动动物福利的关键性作用。提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业化养殖带来的问题,做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对动物更友好的产品来改变现状。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全球首席执行官 Philip Lymbery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教授重点梳理了中国工厂化养殖经历的几个阶段,并特别指出,研究发现,在现存的众多养殖模式中,工厂/企业+农户的模式非常适应中国的情况。企业或工厂可以提供防疫和生产技术,具体的生产可以下方给中等规模或者小规模的农场,如此可以减少集约化养殖的程度,增加农场动物的生存空间,也更有可能将养殖与种植结合,实现种养循环,减少动物饲养的环境足迹。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 樊胜根
万邦泛亚集团主席曹慰德先生在演讲中反思了消费主义,认为要改变消费主义,应有新的世界观和整体观相匹配,应借助大健康理念,使单纯的消费经济变成持续发展的自然经济。并借助越来越多影响力的投资,来带动整个体系的改革。
万邦泛亚集团主席 曹慰德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陈志钢先生在分中指出,如果采取好的膳食建议,慢性疾病和死亡率会下降,他将中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EAT-柳叶刀报告》、地中海饮食推荐的摄入量做了对比,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肉食摄入量都超过了以上三者推荐值的数倍,而相对来说蔬果豆谷等又摄入不足。针对政府层面如何促进饮食习惯的改变,他提供了四条政策建议: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陈志钢
南丹麦大学刘刚教授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食物系统减排策略的全系统分析,他认为温室气体的减排需要全谱系的多维度的认知;二是全球层面不同饮食结构(如地中海模式、国内不同菜系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三是如何挖掘饮食文化的智慧(食物烹饪和利用方式),促进健康饮食和减少环境影响。
南丹麦大学 刘刚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员徐海泉主任分享如何营造支持性的食物环境,研究环境、消费环境、建筑环境、社区环境、广告环境等,让消费者更容易食用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健康饮食。
在提问环节,主持人欧阳惠雨邀请几位专家分享自己关于如何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特别是促进健康饮食和控制肉类消费的见解。
陈志钢教授分享了自己和甘肃东乡合作的项目,当地以马铃薯为主要食物,因为饮食单一导致普遍缺锌,陈教授团队通过培育富锌的马铃薯品种来解决当地人民营养不良的问题。
刘刚教授建议重视中国饮食文化中关于健康饮食和减少浪费方面的智慧与实践,将自身文化基因与新技术手段结合,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网红达人等多种方式,夯实基础,扩大影响。
樊胜根教授谈到现在全世界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投入资金非常庞大,尤其是政府层面的补贴,全世界有近 7000 亿美金的政府补贴,但这种补贴多半用在不可持续的食物生产方式上。樊教授认为,这笔巨额资金应该来支持健康营养可持续的食物体系转型。
徐海泉主任认为,关于可持续话题相关的食物教育非一日之功,乃是系统性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主体,所以必须有国家政策和更宽松的社会环境,乃至商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共同创造发声的渠道和参与平台。
主论坛最后,良食基金创始人简艺先生做了总结发言,并介绍2021年良食基金如何深度参与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邀请200+各界代表,完成10期的中国说对话,影响超过100万观众参与对话,激励华语中小企业登上国际舞台,使两家企业获得全球50佳殊荣,以及在本土化推广全球青年倡议,发布2021实践案例集并颁奖,在中国成立“蔬适周一”项目组等。未来,简艺先生希望良食基金能够继续以优秀实践案例鼓励行业的同行者,并把中国的最佳实践案例和智慧介绍给全世界。
文稿:小姸
编辑: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