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壤——解密田岗知行村乡村振兴之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袈蓝公社 Author 袈蓝
自2018年至今
2年多的时间
800多个日日夜夜
有一群人聚集在田岗
却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
做好土壤
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土壤,乡村更是如此。没有土壤的生灵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凭他表面再高大粗壮,却失去了生命的内在动力,极易风干和脆折。只有先做好土壤,激发乡村的内生力,后续的播种浇水才有意义,才能保证乡村的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Part
1
改变·见证
1群人+2年时间=改变了1个村庄
从被抛弃的荒芜之地到孕育新声的大讲堂
从被遗忘闲置的活动场地到“向美而生”的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内部——蜕变
从泯然于众的村史馆到链接城乡的咖啡公社
从“消隐的”村广场到“田岗欢迎你”的乡村客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从空心村到IP风云际会
Part
2
冲突·融合
他们的三个故事
📢 羊把草吃了
在田岗村里,大部分的羊是自由而洒脱的……
所以
村里单纯的羊,吃了工程部绿化用的草坪
工程部的人很生气,村民很无奈
羊错了吗?还是草错了?
羊吃草,天经地义,好像都没有错
那冲突何来?
猛戳显示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城市的建设思维在乡村是行不通的
羊都不同意!
📢 地里长出了“大草帽”
田岗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
春种秋收,已延续了数百年
突然有一天
一群艺术家说要在地里种个 “大草帽”
村民爱土如命
质疑、不解甚至阻拦
虽然有矛盾,但从未拒绝沟通
因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
猛戳显示
现在草帽“长”出来了,禾苗也依然旺盛
📢 不悲不喜的处世哲学
袈蓝文化运营的这帮“团伙”
扎根到了田岗村儿
日出而作
日落还是激情工作……
从无人问津
到游人如织
这伙人就在这里
他们
奔放洋气有深度地说
猛戳显示
Part
3
共生·土壤
!!! 干货预警 !!!
邹迎晞 袈蓝集团创始人
在城乡融合的实践中,参与者需要始终坚持“做好土壤”的价值观。作为服务者,每一个进入乡村的策规人、运营人都需要把自己放得足够低,让自己有厚度、有营养,才能够真正地托起产业,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城乡的融合发展赋能。
田岗的生长来自于土壤的厚度和营养。通过方法论、产业配方、新农人、内生力和解决问题五大维度培育乡村土壤,最终实现五大振兴。
振兴乡村的前提是了解乡村,用乡村的方法来解决乡村问题,就像农民耕种一样,我们把乡村工作方法分为破冰、松土、播种、浇水四大环节,在建设的同期驻村陪伴,与乡村共生长。
做产业就是做配方,就像硫磺、硝石和木炭,只有按照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威力。那么我们的配方是什么?以订单农业作为产业基础,以运动康养为重点支撑,以教育研学为特色,以国际艺术节为抓手,构建农、学、游、文的产业配方!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路径是人才振兴。我们通过引入及培育新农人,实现乡村的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最终达到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是靠“礼”来调节的。我们通过态度、温度、厚度、浓度四个维度再构乡村的“礼”,让村民认可,让村民动起来,让乡村活起来,由内而外,触发内生动力。
乡村不是孤立的,要解决乡村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到政府、企业、在地村民、新农人以及生态等多方利益,只有解决了各方的问题,乡村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袈蓝一直以“做好土壤”为价值观,以激活和帮扶为原则,在全国开展诸多乡村振兴实践,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全域乡村振兴到河北省易县的全域乡村振兴,从四川的高槐村到红光村,再到河北易县的田岗村,“做好土壤”从愿景逐渐变成现实,以知行村领航,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Part
4
彩蛋·428
4月28日,我们正式对外开放啦!
田岗知行村规划图
4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打造的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易水·璞蔚野趣度假村将举行奠基仪式。田岗知行村作为其中以艺术为主题,促进多元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将在当日举办开幕仪式,正式敞开怀抱欢迎大家。届时,易水湖项目总规划师、袈蓝集团创始人邹迎晞将带领大家一一游览、讲解这些项目,品尝美味咖啡👏。
田岗知行村手绘地图
走,让我们先睹为快。
大讲堂
一座农桥
农夫市集
乡村客厅
艺术中心
装置艺术作品《草帽歌》 张哲溢
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
不悲,不喜……
你点赞或者不赞,我就在这里
不骄不躁……
本文来源袈蓝公社
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8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