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湾村 I 秦岭朱鹮栖息地,离北方最近的南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乡创联盟 Author URM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绿树。”朱鹮因其性格温顺,外形纯美、典雅洁净,自古民间称它为“吉祥之鸟”。


朱鹮作为数十年前陕南仅剩7只的野生珍稀物种,如今在宁陕县小小的渔湾村中就生活着4只。


毓秀地灵的渔湾村

如何吸引这些精灵成为“常住民”?

趁烂漫春日,让我们“云”游渔湾

也许,不经意会得到答案



渔湾村

创见中国土地之美


渔湾村位于陕西省宁陕县南部,其地形为宁陕八景之一——天然太极八卦地形,且生态环境优美。



独隅在南北分界的北纬33°,渔湾村特有秦岭南麓的湿暖气候。不论植物、作物、风物,还是地势、人文,处处展现南北交汇融合的痕迹。


渔湾村是一个线性成长的生命体,四时之景流转,风景变幻。不论是水稻梯田、还是山地竹林,皆是一步一景。



然而渔湾村作为秦岭地区典型的空心村,也面临着中国多数乡村现存的问题——人口外迁,原生乡村的活力正在流失,使社区缺乏生机,产业陷入困境。


如何让渔湾村重新焕发新活力?渔湾逸谷项目团队联合在地村民以及该村经济合作社,与当地政府一道开创渔湾社区营造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渔湾逸谷

中国秦岭南北分界线农创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升乡村内生能力和乡村资源禀赋结构,从而向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渔湾逸谷依靠“地方创生”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构建乡村内生能力建设体系,最终形成以文化产业为助力、以康养产业为反哺、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以农创产业为核心的渔湾模式。


乡村本身,即是乡创资源


依托渔湾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修复后多元化的田园体验场景,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组成食、住、游、学、养、农的文旅矩阵,在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和品质的同时,带动在地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建成运营的品牌矩阵有:鹿柴山集民宿集群、鹿柴咖啡、天空下自然学校、天空下自然书店、天空下生态农场、格兰篷帐篷营地、放电美术馆、汉唐驿山居青旅、白房子创意餐厅等。


  • 鹿柴山集•一号民宿庭院

民宿、庭院与山村是展示当代乡村生活与连接城市的渠道,民宿利用当地废弃的老旧房屋进行设计改造,摒弃了过多的修饰和点缀,让灰白色的建筑与村内灰瓦白墙的徽派民居融为一体。


当地的村民也参与整个建造过程,用村子里的砖瓦、沙石、花草、石雕共同构建了民宿与庭院,让鹿柴山集•一号民宿庭院成为了存留渔湾村历史元素与陕南特色民俗风情的融合建筑。 



构造民宿与庭院的一切物质都可以在村内得到补充,内饰与家具也大多选用渔湾村本地手艺人制造的竹编、木器等。这些日常用品在遇到损坏之后可以寻找当地手艺人进行修补,保障物品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损耗。鹿柴山集•一号民宿庭院将不断传递原始村落自给自足、可存续化的生活式,创造出一个体验陕南特色乡村文化,满足田野自然向往的生活空间。



  • 汉唐驿山居青旅

将村民家中的闲置房屋进行设计改造,建造成汉唐驿山居青旅。水泥结构的表面选用天然竹子进行装饰和围挡,增加房屋通透性,节省降温能耗,营造出最贴近当地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间。


为即将来到渔湾的大批年轻人提供住宿的相关配套。客房、餐厅、天台酒吧、公共空间组合成为一个驻扎在陕南乡野的社交生活圈。



  • 白房子餐厅

为到访渔湾的人们提供一个就餐的场合与空间,精心选用本地产出的天然食材,经过陕南传统的手法烹饪,提供最具乡土味道的特色菜肴。



  • 渔湾逸谷自然社区中心

将村口废弃水电站,改造成渔湾村的生态社区中心,一层是天空下自然书店,二层是鹿柴咖啡,三层是放电美术馆,老村民与新村民融合生活的第一个场景诞生。



  • 天空下•自然书店

“打造秦岭最美乡村图书馆”

生命与自然的羁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渴望探索而又无穷无尽的秘宝。如同多年前俯视蚂蚁成群,仰望飞鸟迁徙,然后准点蹲守《动物世界》的孩童一般。 不同的传播方式塑造着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


在互联网不断塑造认知新途径、新视野的今日, 天空下·自然书店也开始了对阅读这一传统认知方式的重塑之旅。书店保留了建筑原貌,以自然美学为主题,精挑的上千册自然科学书籍、艺术类珍藏画册, 打造出一个立身于自然之间的沉浸式阅读环境,为当地文化提供宣传与拓展。



  • 鹿柴咖啡

是一个旅途中的落脚点,如沐山色的风景和极简的现代主义风格相融合,造就一个独具美学特色和自然生态的休闲空间。


在这里和谐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在大刀阔斧的人工改造与浑然一体的天然塑造中找到平衡的可能,让每一位来到此地的人们都能在享受服务与便利的同时,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自然的平静与力量。



  • 放电美术馆

“建设安康首家乡村美术馆”

比起行色匆匆的旅程,让人驻足流连的美术馆似乎更能唤醒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与认识。 


放电美术馆,由当地传统木质结构建造,变形处理的顶棚优化了室内采光,节约了照明能源, 完美体现了古老技艺与现代气息的结合,为外来文化的在地融合与乡土文化的沉淀结晶提供一个展览与活动平台。同时也为自然教育的前端课程提供配套的服务空间。



  • 天空下•自然学校

天空下·自然学校扎根于安康市宁陕县的渔湾村,学校占地面积 7 0 0 余亩,配套设施有学生宿舍、餐厅、医疗站、美学手工教室、桑蚕教室、蜜蜂教室、渔湾博物馆、半山牧场、湿地教室、蝴蝶羽化园、朱鹮保护区等,打造西北第一家自然教育基地。 


地处 33° N、108° E 的秦岭南麓,以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优越的水土资源孕育出了物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尊重自然,学会自然生活。



2020年4月,天空下自然教育品牌成立,渔湾村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是孩子们完美的自然学堂,可以在此实现插秧、耕种、捉鱼、桑蚕、食物制作、手工艺、牧场体验、观赏朱鹮、观察植物等多层次体验,让渔湾村民成为自然教育的在地老师,让渔湾村成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 格兰篷帐篷营地

扎根在稻田之间的帐篷营地,体验最贴近自然的露营生活。在白天扎营,在夜晚观星,采摘食材,野外烹饪,亲身尝试户外生存的乐趣,享受自然田野乡趣。


  • 天空下•生态农场

修复堰渠,恢复稻田。唤醒渔湾村的湿地生态环境,为朱鹮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与家园,吸引更多朱鹮的到来,也让生态农业介入乡村产业升级,助力渔湾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渔湾逸谷团队开展宁陕山货调研,设计推出鹿柴山货系列:朱鹭大米、山蜜、山珍(花菇、木耳、牛肝菌、黄丝菌)与山茶,并计划成立渔湾电商信息中心,帮助山民将大山里最天然、健康的食材分享给更多人。



乡村社区营造:是试验田,亦是游乐园


两年来,渔湾逸谷团队定期在渔湾村进行驻地,设计在地生活方式融合,记录在地文化,创造在地产品。



2019年团队策划了给渔湾村民的小展《原地启立》。通过农耕生产、纪录短片、人文影像、竹编民艺、生活旧物等展览版块,将一段时间内共同生活、分享与创作,展开更为多元的思考和不同时间的探索。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带着城市青年对美的认知,重新认识静谧且真实的渔湾。



2020年6月,与FM916陕西交通广播《大美秦岭》节目组联合对子午古道宁陕段和秦岭山货进行调研并策展。



2020年10月,策展《时间的平行线》秦岭G210宁陕行,在渔湾村生态社区中心放电美术馆开幕。



乡村社区责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恢复渔湾桑蚕,并将陆续开展高山稻田、半山鹿场、刻竹记忆、拙木工坊、朴门基地等休闲农业项目,通过艺术化、创意化的手段,将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与文化艺术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

  

朱鹮是涉禽,依靠湿地觅食生存,稻田和河流对朱鹮来说是缺一不可,为了使村里这四只朱鹮拥有更天然优良的栖息环境,渔湾逸谷着手恢复200亩生态稻田。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是中国乡村生态友善领域少有的创举。

 


2020年底,中国宁陕朱鹮栖息地保育发展研讨会在渔湾村召开,围绕中国朱鹮种群繁衍的现状与挑战、宁陕朱鹮野化放飞的发展经验、基于朱鹮保育发展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



渔湾逸谷还举办了渔湾乡村振兴Workshop“土地美学与乡村社区营造”,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就乡村生态与生态乡村的建立,当代乡村建筑尺度、深度与纬度,文化艺术对乡村赋能的成本与价值,乡村社区营造与本土在地关系的协调等四个议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随着项目的进展,在陕西省宁陕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渔湾逸谷还将陆续建成两个院落的民宿示范空间、自然教育学生宿舍、渔湾博物馆、渔湾电商信息中心等。


渔湾逸谷始终认为,城市资本首先对乡村不应该是开发思维,而必须是服务思维。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升乡村内生能力,应该从外生性发展向内生性发展转变,从经济发展向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转变,需要依赖乡村内生能力的提升和乡村资源结构的升级。乡村振兴首先必须为在地原住民服务,再与在地原住民共同成长。


未来,渔湾逸谷将继续探索中国自然美学、分享自然生活方式、深耕乡村振兴实践。以生态保护、环境保育为原则,将开放与当地村民、村经济合作社以及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的老渔湾新场景,从「在地」文化记录 ,到「在地」产品创造,最后深耕「在地」生活融合,为当代城市青年与乡村创造真正的羁绊。


本文来源乡创联盟

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




欢迎扫码加入绿水青山分享群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145/100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