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入一座老村,可持续的新乡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偶木景观 Author O&M


城镇更新的宏大话题,总是落脚在一个又一个充实的项目中,古老的文化承载者,如何敞开心怀,迎接新文旅时代,偶木有幸参与天童村的这个更新进程,用“城市微笑”的理念,做出可持续的设计助力。



融入一座老村

浙江省宁波市天童村

初到村落的设计师们,自带游客属性,在村口的咖啡流连,尝尝刚出锅的糕点,在路边小店买根冰棍儿,跟热情的大叔聊天,顺便吃起热腾腾的小吃……风土养人,融入这座老村,从生活里的烟火一步步走进。

慢慢从游客回溯设计的属性,空间的梳理、建构、提升,服务于在地生长的诉求,是为村民而设计的第一步代入。


天童老街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自宋代起此地形成街市, 曾是“东乡十八街”之一。天童老街东通北仑及象山港,西通小白、阿育王寺,又为朝拜天童寺必经之路。




理性解构

从感性的初识,到理性的建构,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拆分理解同一座村落。设计师团队对村内1315栋建筑逐个调研,并进行详细记录。从建筑风貌、建造年代、结构、使用功能等方面分类统计,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综合数据分析成果,确认90%以上建筑的主导特质,从而建立可行的风貌提升实施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风貌提升的方案需呈现四重核心诉求:承接百姓自住房更新需求,增加招商吸引力,提高文旅营商环境,管理明晰,从而持续维护老街风貌。


代入式可行性讨论

规划设计方案完善的过程中,设计师多次进行典型民居屋主访谈,了解村民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多样的需求下,实施方案仍要保持可以便捷使用更新方式,即要求规划设计师们在空间重构的方案中,囊括与村民们生活息息相关多种细节,营建方案又操作简洁。

为解决这一表面看似冲突的需求,设计师们又一次代入了不同的角色,以村民的视角组织村民共建工作坊,以村内经营者的角度进行商铺商会圆桌会议,以工匠的观点,深入了解当地工匠工艺传承,在民居改造过程中合理运用,在现代建材的选择中,导向符合老街风貌的材质选择,最终呈现最佳可行性的风貌更新方案。


居民们综合使用菜单项,最多可呈现13824种不同的民居风貌,为居民提供可行的选择,避免风貌单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共性与个性

深入的细节支撑村民需求,依据建筑风貌要素,进行清单化分解,包括整体风貌、建筑屋顶、建筑墙面、建筑门窗、附属设施、灯光照明等,构建风貌数据库。保障数据库中由村民自主进行的随机选择均满足整体风貌更新规划。


包括整体上保护和延续传统院落空间格局和规制,现代建筑保持与原规划许可建筑格局一致。以传统建筑形式为主,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建筑高度按照房屋登记高度控制,维护地区整体风貌。建筑材质与传统风貌相协调。门窗采用木质、哑光或非反射性材料,台阶选用石材或灰砖。


新乡愁

城镇更新伴随着文脉的传承,新文化的进驻。一系列设计征集、潮流咖啡社、艺术共创活动、老街更新日志等等,已经融入了城镇更新的规划设计进程中,与村民中的先行者,闻名而来的经营者,持续演绎着天童村的新发展。


一个会一直在路上的项目

自2021年5月起,走入天童老街,走进村落,设计就从未离开,配合村落的持续更新服务。

未完待续……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 李迪华老师的深切指导
感谢北京大学张坤同学全程的协助与陪伴


项目名称:天童老街村落风貌提升

项目主持:乔旭

项目团队:王梓斌、郭嘉程、董婉婷、崔子楠、张坤

特别顾问:李迪华


文中所有摄影照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项目团队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本文来源偶木景观

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

公众号运营:晓与晓新媒体咨询



欢迎扫码加入
绿水青山分享群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251/100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