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读竺可桢日记(16)·1945年5月23日

竺可桢日记(1945年5月23日

【原文摘录】

5月23日 星期三 遵义 晨阴18°,27.40”,有雨意,校中17.5°。上午阴。下午阴。晚十一点雨。


英邱吉尔重组内阁。召集学生自治会代表谈话。


晨五点起。七点至校。作函十一通。午后睡一小时。庄雍熙来,渠愿回校担任事务,余拟调渠往湄潭,而将魏春孚为此间庶务主任。以梦秋调校长室为秘书,以俞心湛为人事股主任。午后二点至校。


六点半又至柿花园召集学生代表及理事谈话,到吴寿椿、施广德、程融巨、何植栋、刘茂森等二十余人。余首述壁报文字必须著名,次述电灯之装置,膳食之改良及内务之应整洁。洽周、荩谋、劲夫亦谈及整洁及守法问题。次学生代表陈述意见。关于壁报问题讨论至二小时,均不主张具名。盖代表会事先已开会,对于此点采共同主张,但其惟一理由则谓荒谬之言论任其自然淘汰,则荒谬之言论自息。此主张之不合理不辨自明。其次则谓壁报近已进步云云。洽周颇有让步之意,经余坚持壁报非有真姓名则交训导处审查。最后谈香曾问题。十一点散。


现阶段的物价指数(续廿二日日记)。通货膨胀使官兵所得减少,去年士兵的实际所得已不过战前三分之一,军官所得降至战前10%或5%。战前士兵所得不过月八元左右,再加剥削,势必劫虏横行,而军官遂兼营商业。就工业说,通货膨胀之影响有三:(一)工业利润不及商业利润,正当商业[利润]又不如投机利润之大,因之工业家竞营投机。(二)社会购买力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一般人购买力低落,工业不振。(三)投机者因工业品价格增涨不及粮食及原料增涨之速,一致不购工业品,因之工业品价格之增涨更为缓慢,而工业不能维持。此外公务员之道德日益堕落,人民日益不安,均由于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以后自由竞争之市场日益缩小,垄断之风气日盛,同时物资缺乏,投机之风日炽。三者均形成物价之高涨,同时既得利益集团以能控制一切且不必担负战时应担负之数,如黄金之代价被少数人以百分之廿以致1%之代价购去。大户献粮实际负担集中于中下阶级




读后感】

战火中的深思


1945年5月23日,世界形势仍在急剧变动,竺校长一边处理着学校事务,一边时刻关注着动荡的时局。


《生活壁报》是浙大学生开展爱国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起初壁报允许匿名发表言论,但由于部分借匿名之便冒用他人名义或相互攻击的事件打破了的言论自由的底线,竺校长提出“壁报文字必须著名”的要求。虽然有学生代表提出不同意见,但竺校长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由此可见,竺校长保护的舆论阵地是发表真知灼见之地,而非供人不负责任地随意煽动情绪之地;竺校长愿意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也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原则。这足见竺校长“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崇高求是精神。


竺老校长不仅是研究气象与地质的专家,对当时的经济财政状况也颇为了解,他的观点一针见血。1945年,多年的战争给中国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土地与崩塌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停滞。在经济大幅度萎缩的同时,金融业却有畸形发展,金融交易在不事生产的投机刺激下之活跃。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正常运行。竺老校长看出了金融交易繁荣背景下隐藏的资本倾斜与民生危机,在日记中抨击了资本家与投机分子的垄断行为,指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作为学者,竺老先生并非只专注学术,而是对民族存亡与社会民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日记中就可以看出竺老校长对破碎经济的焦心,对整个社会状况的担忧。

朱柏玉 机器人工程2002

刘宇骄 人文社科实验班2001



鸣谢 | 浙江大学档案馆 张淑锵

排版朱锦添

责任编辑|朱晴雯

审核 | 卢佳颖 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