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上热搜!唐山被打女孩近况曝光: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派叔 励职派 2023-02-12


菜单栏“精品资源”  免费领取 2300套 PPT模板


我是派叔。


唐山事发后,群众情绪激烈。


许多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聚焦在4个女孩、9个坏人身上。


关注这些当然没错,但情绪过后,最多是几个棋子被抛弃,还是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所以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试图在庞杂的舆论中,发出一点呼唤真相的声音。


要想解决唐山问题,“伞”在哪、“伞”是谁、“伞”多大,始终绕不开。


终于在6月21日中午,最新通报出来了。

滑动查看
通报很长,信息很多。
除了已知信息的复盘,主要说了三个问题,并且藏了一个真相。
都是我们翘首以盼的问题,但都挺耐人寻味。


第一个问题,关于受害的4名女孩。
远某和李某送医检查,后因无需留院治疗自行离开;
王某某、刘某某在普通病房住院接受治疗,目前伤情已好转。

其中王某某、刘某某的伤势相对较重,被鉴定为轻伤二级

这个轻伤二级,是程序定义。
实际上也可能伤筋动骨,没有字面意思上那么轻描淡写。
但总体来说,4个女孩状态良好,并不像网上传得那样岌岌可危。
4个女孩信息,占据了通报大量篇幅。看得出来,是想借通报之名对漫天传言做出回应。
说实话,这几天关于4个女孩的传言,势头实在猛烈。
传闻者言之凿凿,不惜赌上自己真实信息站台。
有说女孩在小巷子里被轮奸的;
有说女孩眼球被打爆了的;
更夸张的,说黑衣女孩被从二楼推下来,白衣女孩被车碾过去,人没了。

可问题在于,这些传言相互之间出入很大,是真是假不言而喻。
其中也不乏将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发生的事件拿来移花接木的情况。


传言搞得人心惶惶,这事本身其实就挺罕见的。
像是从前,群众对传言的态度大多还是保持观望,始终想等一个官方通报。
但这次的势头明显就不一样,传播范围大且广,听信者不计其数。
朋友圈轮轴转不说,好些个大V还跑出来发声。
那这次传播猛烈,只是群众“单纯”吗?
我看未必。



前两天我一个朋友就跑来问我,那4个女孩到底怎么样了。
起初我还很诧异,他这个人一向视官媒信息为最高准则,这次怎么会相信社交平台上的传言。
后来我思前想后,发现这事倒也不难理解。
“谣言止于智者”这话都快说烂了,但什么人算“智者”,又没个具体规定。
反而随着获取信息量的不同,“智者”变成了一个动态标准,“谣言”同样变成了一个动态标准。
倒不如说“谣言止于真相”,更为合情合理。


绝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首先官方、官媒,再然后是社交平台。
换句话说,当无法从官方喉舌口中得知信息,才会选择在社交平台寻觅真相。

但官媒对这事是个什么态度?
不公布受害者信息可以理解为“保护隐私”,但关于她们是什么个状态总该说得清楚。
然而不知道是有心遮掩,还是惯性使然,之前的官方回应,怎么看怎么玄乎。
一水的车轱辘话,就是不肯找个权威喉舌以正试听。
当天对外宣传“生命体征平稳”,从ICU转到普通病房了;
后来又表示为保护伤者隐私,不方便透露情况。
记者跑去询问伤者情况,医院工作人员摇头闭眼地念叨“不清楚不清楚”;
外地的更是直接被拒之门外,连触摸真相的机会都不给;
后来谣言满天飞,当地记者又跑去找医院证实,工作人员出口就是金句:
“这个应该肯定是没有。”


这回答充分解释了什么叫“明明每个字都是汉字,连在一块儿就是看不懂。”
我反复咂摸了好几遍,试图揣摩说这话时是个什么心理,但终究是才学疏浅,没搞明白。
但我能体会到说这话时,那种微妙的心态:不说怕出事,说了也怕出事。
最后干脆含羞琵琶半遮面,各说一半。
结果嘴没脑子动得快,话一出口就变得不伦不类。
这个“应该肯定”中透露出的拧巴,大概就是贯穿唐山事件始终的基调。
那你说在这个情况下,群众心里能踏实的下来吗?

这心里一嘀咕,且不论真假,传言自然会占领高地。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问题。



官方通报还提及了陈某志及其同伙。
蓝底白字算是把之前曝光的,这伙人犯过的恶坐了实。
除开多出的“涉赌”之外,只是把前科的涉案金额做了详细补充。

至于是否涉黑,为什么前科犯能招摇过市,则还没个准信。
至于“伞”的问题,目前只提到对“出警不及时、执法不规范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开展深入调查。
除了相关人员被调查,确定的还有路北分局副局长李某被免职。

两件事都是初步排查完毕,也都还未尘埃落定。
通报意思大约是“在办了”:不信你看,副局都免职啦!
结论未出,通报先行的情况很少见。
就更显得稳住舆论,可能才是主要目的。
而且通报还用桥接笔法,藏了一个事实真相在里面。
在回顾情况的段落,不声不响地标注了各单位的出勤时间。


事发之后就听说“救护车来得更快”,但直到看到具体时间前,实在没想到两者会有这么大差距。

打人者2点47分逃离,2点55分受害者就由120送医;

接到报警是2点41分,警方到场却是3点09分
为什么会比120整整慢了14分钟?为什么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场?
况且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

在“烧烤店打人”事发后的报道中,大量媒体,包括官媒,说的全都是“5分钟就赶到现场”。

现在时间一改,就变成了半小时,也不解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好像无事发生一样。
当地系统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样下去,消耗的就不只是当地人的信心了。
其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可以理解公职人员办事不易,也愿意等。
但这都有个前提,就是我们可以等到一个结果。
“唐山打人案”爆发后,实名举报很多。
上级强调24小时值班值守,提高办事效能,看着很美。

结果确实很快,在网上关注度最高,呼声最大的,“蛋糕店老板举报”、“酒吧被拘女子举报”先后被解决。
这是好事,是舆情持续关注的结果。
但总让舆论跑在前面,就是坏事了。

比方说鼓励群众举报,结果电话打不通,线下还只开了2个窗口,怎么看怎么不切实际。
后来又还是被曝光后,才增设改正线路,增设接待窗口。

一声叹息。

就想听个准话,到底有多难。


近几年有个说法,在网上呼声很高,叫做“舆论倒逼”。
我对这个词,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这真的有用;

恨,则是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我们一直以来始终信任着的某些东西,消失了
一些本该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好像是表演或作秀。
就比如说“唐山烧烤店打人”这个事吧,真的让我觉得非常恍惚。
事情曝光了,舆论发酵了,官方通报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天无数媒体和群众的关注和质问,那到底还会不会有今天的通报?
我们所信任的那股力量,究竟是为了公平公正服务,还是为了悠悠众口服务?
依赖“舆论倒逼”的我们,像极了逼问“什么是惊喜”的张麻子。
黄四郎对张麻子说,三天之后有个惊喜,但他就不愿意说清楚,“惊喜”到底是什么。
于是张麻子问作为“中间人”的汤师爷:
“你给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汤师爷是个老油条,知道这会儿要会来事儿。
就挤出一张笑脸,做出一个“你懂的”眼神:
“这还用翻译,都说了。”


没想到张麻子不肯作罢,非要接着逼问:
“我让你翻译给我听,什么叫惊喜?” 

汤师爷和黄四郎都愣住了,一时搞不清这人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直到张麻子声儿越来越大,问的越来越急,眼见是火了:
“翻译出来给我听,什么T M的叫惊喜!什么T M的叫T M的惊喜!”


黄四郎才终于摊牌,赶紧把情况交代清楚:
“惊喜就是三天之后,我出一百八十万给你们出城剿匪,接上我的腿!明白了吗?”

汤师爷听黄四郎都给说了,才马上接话,一字不落又给复述了一遍:
“惊喜就是三天之后,给你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出城剿匪,接上他的腿!” 

黄四郎和汤师爷大概永远想不明白,能跟他们上一张牌桌的张麻子,应该是个聪明人,干嘛非要这么认死理。
张麻子当然不傻,当然也知道“什么是惊喜”,
但他就想从黄四郎和汤师爷口中,明确地听到“什么是惊喜”。
作者简介:派叔。本文首发于励职派(ID:xzzhichang),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开白。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