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2023年中报简评的补充(取酒轮次、2100吨由来、合同负债缩水)
在8月5日的投资周记里,方木先自行对茅台2023年中报进行了简评。
然后,与当晚老唐的分析对比之后,发现其中有几点,方木自己理解的确实不到位、思考不够周全,比如:上半年茅台酒基酒同比增加2100吨的由来、合同负债大幅缩水的原因等。
于是,方木学习了一下跟这几点有关的知识,结合老唐的分析,整理记录于本文,一方面作为方木对茅台2023年中报简评的补充,另一方面用于日后对茅台分析的参考。
主要内容
茅台酒的工艺流程与取酒轮次。 上半年茅台酒基酒同比增加2100吨的由来。 上半年茅台合同负债大幅缩水的原因。
01 茅台酒的工艺流程
在茅台招股说明书的第55页,展示了一张茅台酒的工艺流程图:
基于上图,方木对茅台酒生产过程的一些关键信息做个记录。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制曲与制酒二道工序:
制曲就是用优质小麦为原料,经破碎、加水、加母曲,经过踩曲后,经过培养与贮存一定时间,最后磨成粉状,即可投入制酒生产。
通过踩、发、拆、存等8道工序35个环节,充分调动制曲微生物积极性,一粒粒小麦就被加工成了优质的高温大曲。
在进入制酒环节后,小麦能够给基酒带来浓郁独特的“曲香”,“曲香”优雅的基酒可是勾兑师们的最爱。
制酒就是用纯净小麦制成的高温大曲和高粱作酿酒原料,经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八次发酵,七次摘酒,分型贮存,勾兑出厂。
茅台基酒的生产时间“12987”:
第一年端午踩曲(用小麦制作酒曲),重阳下沙(沙就是本地特产糯高粱),然后从十二月或次年一月开始蒸馏取酒,每月1次,共计7次,次年七八月取酒完毕。
酒糟拿去生产迎宾酒后,送去做肥料,称为丢糟。
茅台酒糟管理很严格,丢糟跟押钞车一样,要严防被小作坊和内部人里应外合偷走酒糟再去做酒。
这7次取出来的酒,就叫茅台基酒,每年披露的茅台基酒产量,就指这个。
整个过程的周期大概是1年。
所以,可以用一个口诀来记忆:12987。
即:1年的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第1次投粮蒸煮不发酵不取酒,第2次投粮开始发酵但不取酒,后续再来7次蒸煮、发酵、取酒。
关于2次投料,分别又成为下沙和造沙:
“沙”不是沙石,而是茅台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红缨子糯高粱的别名。由于这种高粱粒小饱满,呈赭红色,很像赤水河里的河沙,因此得名。
每年重阳节到来时,制酒工人会把整年酿酒用的一半高粱以开水润透,进行高温蒸煮、摊凉,之后加入大曲,堆积发酵,最后入窖发酵,这就是第1次投料,被称为“下沙”的全部流程,它标志着茅台一年一度酿酒活动的开始。
一个月后,制酒工人从酒窖里取出下沙时发酵过的酒醅,和另一半高粱按1:1混合在一起,再次重复从高温蒸煮到入窖发酵的流程,这个过程就是第2次投料,被称为“造沙”。
选择在重阳下沙(第1次投料),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的河谷高粱正处于成熟时节,等到一个月后的第2次投料(造沙),山冈上的高粱则正好成熟。茅台酒使用的是当地种植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颗粒小,皮厚而坚实,果实饱满,支链淀粉含量高。投料生产时,把高粱按一定比例破碎,在多轮次蒸煮、翻造过程中,高粱将逐步糊化。这样形成的酒体香气丰富、细腻协调、优雅醇厚。
第二个原因是,此时的赤水河由“赤”变“清”,水质是一年最好的时候,可以为茅台提供最好的酿酒用水。
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是当地的雨季,大量紫红土入水,赤水河呈赤红色;而重阳节至翌年端午节,雨量减少,赤水河便恢复清澈透明。端午赤浪、重阳碧波,赤水河的颜色变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成为茅台人酿造白酒的时间表。
“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水质对酒的风味有重要影响。在茅台酒的下沙环节,制酒工人需要用赤水河水将高粱浸润和蒸煮,让高粱充分吸入水分,剩下的整个生产周期,便基本不再用水。
赤水河优良的水质、当地种植的红缨子糯高粱、赤水河谷千百年来形成的微生物种群、赤水河与周边地势共生而成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
关于7轮次取酒,还有以下几点可以了解一下:
①每临四月,茅台酒就到了最重要的“大回酒”环节。这个“大回酒”,也被称为黄金轮次酒,是茅台酒酿造过程中第三、四、五轮次酒的总称,也是全年集中出产酱香典型体的轮次,酒产量占到全年基酒产量的60%以上。“大回酒”丰产优质,为实现茅台酒全年优质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茅台酒七个轮次产酒量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秘密在于用整粒粮食酿酒。在“酒勾酒”的茅台工艺中,七个轮次酒都承担着重要角色,不可或缺。
③轮次与轮次间的酒体质量既有差距又很接近,一二轮次以香气见长,刚强而清新;三四五轮次香味协调,恰到好处,又各有特点,是勾兑的主体;六七轮次酒以味见长,醇厚、柔和是其主要特点。
茅台的制酒师傅曾表示,“三、四、五轮次就好比我们的30岁、40岁、50岁,比较成熟稳重。”
茅台商品酒的生产过程:
①基酒要按照酱味、醇甜和窖底三大类归类装坛,成为茅台财报上存货里面的自制半成品,这部分是茅台的财富,越多越好。
②装坛以后,要储存满三年,然后勾兑。勾兑是将三种基酒按照某比例混合,再加上一些老酒和调味酒。
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是茅台酒特殊酿制工艺,增加了基酒组合的种类和数量,复杂的基酒多样性,加大了勾兑难度,也成就了茅台酒的丰富内涵。而要在多样性上始终保持稳定的品质,就要依靠勾兑师的经验、技艺和追求极致的态度。
勾兑后重新装坛,继续存储半年到一年,就是可以销售的酒了。
③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灌进瓶子里,封箱打包,卖出去。灌进瓶子里的酒,在没有卖掉的时候,就是财报上的库存商品。
从上面的生产流程,可以看出,今年能灌多少商品酒,实际上在四到五年前就已经定死了,按照季克良老先生披露,当年可供销售的茅台商品酒,大约是四五年前(取决于勾兑后存半年还是一年)基酒的75%,其他部分则是必须要存起来的老酒和保存期间挥发的部分。由于不能确定这个75%,是否包括添加进去的老酒(53度茅台大致由85%基酒和15%左右老酒构成),对可销售量估算有个基本不影响投资决策的空间。
系列酒生产工序和茅台一样,但存储时间不同。迎宾酒是不储存的(公司酒库宝贵,不值当为低端酒占地儿),直接生产出基酒,然后勾兑装瓶;其他系列酒的基酒存储只有两年。
2022年1月5日,在酱香系列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丁董的讲话稿里首次透露了“从原料投产到成品出厂的时间,茅台酒至少需要5年,茅台酱香系列酒则需要3年左右”。
系列酒的“需要3年左右”,就意味着基酒生产出来后存放2年左右。
对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基酒的取酒轮次有了上述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茅台酒基酒增加2100吨”的由来。
02 茅台酒基酒+2100吨的由来
关于增产2100吨的由来,一种热门推测是跟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提前有关。
如果是“第五轮次取酒”提前引起的,那就意味着2023年全年基酒产量与2022年相比大概率没有变化,仍将是5.68万吨左右,所以2027年可供销量大概是4.77万吨(假设84%的基酒用量比例)。
而如果跟“第五轮次取酒”提前无关,那这个增产只能从天气、技术、酒师的超水平发挥以及运气等角度去解释。
——截止目前,茅台基酒产量波动里,确实还有很多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未解之谜存在。
比如,历史上还发生过突然大幅减产的情况:
2015年就是莫名其妙大减产,同样的窖池,2014年产3.87万吨基酒,2015年只产了3.22万吨,大幅减产。公司也解释不了,各种专家研究半天,最终推给天气异常。2016年又恢复到3.93万吨,我们才长出一口气。
重要的是,这种情况就意味着,上半年老天爷赏饭吃,额外多给了2000多吨,2023年可能是茅台基酒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基酒产量可能高达5.89万吨左右,四年后的2027年可供销量将会额外增加1575吨~1764吨左右(按75%~84%的基酒用量比例)——相当于从天而降的超过40亿现金(保守估算),这算是茅台最有用的利好。
那到底是不是因为“第五轮次取酒”提前引起的增产2100吨呢?
可以拆分成三个问题来解答:
一是,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有没有提前?
二是,如果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提前了,会引起上半年产量增加吗?
三是,如果一和二都成立,那这个“提前”到底会引起增产多少?
①先看第一个问题,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有没有提前?
查新闻可知:
2022年,茅台酒五轮次生产第一天是6月15日。
2023年,茅台酒五轮次生产第一天是6月8日。
看完上述两条新闻,就可知:今年“第五轮次取酒”相比2022年确实提前了一周。
第一个问题成立,就可以接着看第二个问题了:
②如果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提前了,会引起上半年产量增加吗?
老唐在上周记留言区回复说“都是6月30日以前出完五轮次”:
如果是这样的话,2022年和2023年都在6月30日就完成了五轮次取酒,那今年“五轮次取酒”提前就不会对上半年产量有影响。
但实际上:
2022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第五轮次取酒都尚未取完。
主要根据来自“茅台时空”公众号中的两篇文章:
一是,2023年7月8日的新闻:
二是,2022年7月7日推送的《今日小暑,小茅带你去发现五轮次酒生产》:
这两条新闻就是说,去年和今年6月30日,五轮次都正在取,没取完。
换言之,2022年和2023年的五轮次取酒全程跨越了6月30日,今年五轮次取酒提前一周开启,对半年基酒产量还是有影响的。
怎么理解呢?
如上文“茅台酒的工艺流程”里所说,7次取酒每月一次,每个轮次大概要取一个月。举个简化的例子,假设五轮次取酒均匀分成4份,2022年6月30日前取了其中的2份,而2023年提前一周开始,可能在6月30日前取了3份,这样的话,以半年报6月30日为界,2023年上半年就比2022年上半年多取了1份。
但是,今年上半年多取1份,下半年自然就会少取1份,所以全年总量大概率还是不变的。
目前,问题一和问题二都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接下来可以看问题三了:
③今年“第五轮次取酒”提前一周开启,对半年基酒产量影响有多大呢?
实话讲,这个推导过程就有点复杂了,关键是涉及到多个未知变量,比如:
第五轮次取酒记入半年报的比例是不确定的(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个简化的假设); 今年的第一轮次取酒有多少比例记入了2022年报,是不确定的; 各轮次的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也不是完全确定的。
这就至少出现3个未知数了。
书房后院有学霸做了一次推导,但从结果看,也不能100%确定。
嘿嘿,方木不打算费脑壳推导了,而且“精确地找出增产2100吨的由来”这事儿本身在当下一点也不重要。对茅台来说,不影响既有利润,最多就是个四年后能否额外多拿40多亿现金的事儿。
还是等年报的时候再看吧,如果确实是增产,年报的时候自然会披露由来。
尽管最终不能得到一个100%精确的结论,但这么一通梳理下来,对方木个人而言仍然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
由这个问题驱动,又重新学习一遍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取酒轮次的知识,同时搜集到一些相关的补充信息,在解答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茅台的理解也是更进一步。
03 合同负债大幅缩水的原因
这部分内容,老唐周记的推理逻辑已经很清楚了,方木做一些精简处理并记录,用于日后参考,此外这个推理过程用到的思维模式也很值得我们大家反复学习。
若是对合同负债科目还不太熟悉,回看:财报知识摸一摸: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
茅台中报第71页,合同负债期末余额73.3亿,期初余额154.7亿。
去年同期期末余额是97亿,去年初余额是127亿。
部分券商研报里,认为合同负债的同比下降,是上半年直销占比提升造成的。
这个解释说不通。合同负债只针对经销商,与直销的增减没有关系。
只要经销商的配额和数量不变,茅台自营店和i茅台APP实现的直销,无论增加十倍还是缩水一半,都与经销商向公司预付货款的事情无关。
那么经销商数量和配额,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从经销商数量看,2022年中报国内外经销商一共是2188个(含系列酒),今年中报也是2188个,数量没有变化。从销售金额上讲,2022年批发渠道实现营收366亿,2023年中报批发渠道实现营收379亿,同比增长3.6%。
数量和营收均没有下降,茅台也没降低单瓶出厂价,我们应该可以认为合同负债的同比大幅缩水,和直销的增长没有关系——直销的增长来自增量和产品结构改变,不是挤压了经销商原配额。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25%,能解释的角度只有两个:一个是经销商不愿交,一个是茅台公司不让交。
在当下出厂价969/瓶,转手即可按照2700元以上卖出的情况下,我认为经销商不愿意的可能性=0。
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茅台公司不让交。
不让交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谅经销商资金压力大,茅台公司账上反正也不急用现金,有意安排经销商推迟打款,以减轻经销商经营压力,达到同舟共济的目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内部正在决策提价问题,暂时有意拒收预付款。
有人还提出了第三种可能,就是下半年打算给经销商的配额要减少,为的是进一步发力直销。
老唐回复到:减配额这事儿,难度可就太大了,比涨价很难。
除此之外,方木理解“减配额”这事儿相当于更直接地切走经销商们既得利益,茅台当下不会这么干的,顶多是新增产量全都配额给直销,不给经销商,但不会这么直接的干掉经销商的。
就像方木在自己的上周周记所讲:
好了,本文就记录这些,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