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转窑及煤磨系统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

水泥资料
2024-12-1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公司生产线回转窑及煤磨系统工艺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XX公司生产线回转窑及煤磨系统工艺技术的控制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水泥企业窑外分解窑工艺管理规程

 

3回转窑工艺管理

3.1回转窑工艺管理原则

遵循生产技术规律,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技术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运转率(在基准转速下运转时间占全部时间的百分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消化吸收,提高工艺过程中的热效率和收尘效率;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排放,安全文明生产的综合经济效果。

3.2 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风、煤、料、窑速要匹配,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排风机及喂煤系统要灵活可调;窑头、窑尾、烟室、预热器等处的密闭装置要完整、严密;冷却机、喷煤管、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

3.3不断提高回转窑操作水平,加强煅烧操作,严格控制好工艺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严禁跑黄料,防止断煤。

3.4保持燃料完全煅烧,减少黄心料,控制结粒细小均匀,并保证得到充分的骤冷,以提高熟料易磨性能,保证熟料质量。

3.5严格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1.5%,熟料升重:控制指标±75g/L。

3.6进厂原煤要按质量分堆存放,搭配使用,煤粉质量务必严格控制均匀,满足煅烧要求。

3.7努力降低窑尾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窑尾过剩空气要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3.8努力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3.9改善回转窑预热系统和冷却机系统的热交换装置,提高系统效率,合理使用冷却风量,提高二/三次风温,使出冷却机的熟料温度小于65℃ + 环境温度。

3.10为掌握烧成带耐火砖和窑皮情况,每小时应检查窑胴体温度,及时判断窑皮变化,在窑况不正常或发现有耐火砖掉出,风、煤、料突然变化时,应勤加以检查。交接班时必须交清窑皮和窑体温度变化情况。

3.11挂窑皮期间,参照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进行,热工制度必须稳定,严格控制结粒,严禁跑生料、结大块或烧流,投料初期的喂料量应适中,以后根据窑皮情况和煅烧情况逐渐增至正常。

3.12合理的喂料量是稳定回转窑热工制度的前提,三班统一操作,尽量减少波动。较大的变动(包括重大操作参数的变更,需经部门工艺技术人员、部门领导批准,应急处理时要作好记录,说明理由)。

3.13在正常运转时,如果窑皮蚀薄或垮落,应立即进行处理补好 ,挂好窑皮,以防“红窑”。严格执行“掉砖红窑必停,严禁压补”的规定。

3.14防止窑灰逸出。收尘器及其附属设备要加强管理,应保持设备完好状态,提高收尘器的收尘效果,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收下的窑灰要合理利用。

3.15尽力延长回转窑安全运转周期,烧成带使用镁质耐火砖,各带窑衬应相应配套,改善设备配件的材质,加强设备管理,做好维护与计划检修工作。安全运转周期计算方法如下:

a)  掉砖红窑必停计算中断。使用镁质窑衬,有掉砖红窑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挂窑皮,不算中断。

b)  因窑内掉砖、换砖引起停窑,计算中断。

c)  回转窑系统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引起停窑,4小时以上者计算中断。

d)  设备计划检修或事先发现缺陷,停窑处理(有检修计划、检修报告或处理结圈、结皮)不算中断。

e)  因外界影响(缺电、燃料、原料)引起停窑,不算中断。

f)  所有停车时间,均不算入运转周期内。

3.16建立健全窑衬材料保管和砌筑责任制。参照“水泥回转窑用耐火材料使用规程”。

3.17计划检修或因故停窑后,应对窑喷煤管、冷却机、预热器、三次风管等部位的耐火砖和浇注料全部检查。凡蚀薄、松动、歪斜、脱落者应修补或更换,检查和更换情况要详细记录。

3.18回转窑热工仪表,应有专人管理,应由计量管理部门定期校正,保持完好、灵敏、准确,充分发挥已有热工仪表的作用,并不断充实完善,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对回转窑进行单项测定。

3.19操作记录必须完整,逐项如实填写所有记录,技术测定的原始数据,技术总结和热工标定资料等应妥善保管定期归档。

3.20燃料、生料消耗量和熟料产量,必须力求准确,计量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正,库存量每月盘点一次。

3.21回转窑工艺技术参数要求

a)  回转窑运转率在85%以上;

b)  熟料f-CaO、强度、升重达到规定要求;

c)  原煤的灰份、挥发份、水份数据达到规定要求;

d)  消耗:每吨熟料耗砖小于0.3kg。

e)  正常操作时窑胴体温度应小于380℃。

f)  篦冷机余风温度250℃左右。

g)  篦冷机篦板温度≤100℃。

h)  各部位参数(主要)

— 五级筒物料温度:890℃左右

— 窑尾烟室废气温度:1050℃-1200℃

— 五级筒出口温度:860℃-900℃

— 一级筒出口温度:320℃-350℃

— 三次风温度:850℃-1000℃

— TTF炉出口温度:890℃-910℃

— 窑头负压:-50— -100Pa

— 窑尾负压:-150—-350Pa

— 出预热器氧含量2.0%—4.5%  CO含量≤0.10%

 

4煤磨系统工艺管理

4.1为保证煤磨安全运转,选用最佳的操作参数,做到风、煤、温度、研磨体相互适应,提高粉磨产量和质量。

4.2煤磨入口气体温度控制在150-250℃左右,出口气体温度要保证煤粉水份合格,一般控制在55℃至70℃,不得超过75℃,入磨原煤粒度≤30mm,原煤水分小于10%。

4.3系统设备必须完好。密闭安全可靠,防止结露;防爆及惰性气体设施和检测装置要灵敏;袋收尘器入口温度65-75℃。

4.4计划检修时要放空煤粉仓;紧急停窑时,关注煤粉仓温度变化,必要时要加生料粉,并加强巡检,一旦出现煤粉仓温度上升,应及时组织处理,确保安全。

4.5风扫球磨应制定合理配球方案,定期清仓补球,改变配球方案要将前、后台时产量、细度、水分、原煤性能、研磨体配比、消耗量、电耗等记录在技术台帐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4.6所配的仪表,特别是报警仪表,必须在完好状态下工作,若有损坏,必须及时修复或补齐。

4.7根据生产需要,对风扫球磨及时进行风量、温度、回粉细度、风压等单项技术测定。

4.8对煤磨袋收尘系统要作好密闭堵漏工作。防爆阀应灵活好用,灰斗定期清理,不准积灰,保证袋收尘正常运行。

4.9岗位要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应建煤磨机技术管理台帐,详细记录下列事项:产量、质量、设备运转情况、磨损件的磨损和更换情况,定期检查原煤的性能和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10每年度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总结,包括磨机产质量、电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操作数据及其技术措施实施效果,需进行全面分析,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召开专题总结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水泥资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