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的氮、氧、氯、氟、硫元素对生产影响
煤中所含氮、氧、氯、氟、硫等元素均属有害成分,危害性分述如下:
①原煤中的氮主要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通常均为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型氮,贫煤、无烟煤中这种类型氮的比例大一些,泥炭和褐煤中的氮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烟煤中则很少或几乎没有。氮在煤中是一种惰性有害物质,它不参与燃烧反应,不利燃烧。同时,在煤燃烧时,其中约有25%的氮转化为污染环境的氮氧化物,成为烟气的组成部分排入大气中。
②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它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煤的性质。燃料中的氧不仅不参与燃烧反应,而且与碳、氢等可燃物质化合以氧化物存在,降低了燃料的发热能力。
③氯在煤中含量虽然很低,但对煤的工业利用危害却很大。它在煤中主要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少量以有机物形态存在。主要有钾盐矿物(KCl)、食盐矿物(NaCl)及水氯镁石(MgCl2·6H2O)等。我国煤中的氯含量,一般在0.1%以下,极少数0.2%。氯含量能间接反映煤中的钾钠等元素的含量;在煤的燃烧及炼焦过程中,释出的氯会引起燃烧炭化设备及管道腐蚀;在新型干法生产中,水泥原料及煤中的氯在回转窑与预热器系统内循富集到一定程度,会使预热器结皮堵塞,破坏烧成系统的热工制度,甚至导致停窑。
④氟是有害元素之一。氟是在人体中不能缺少,但不可摄取过多的元素,所以环境保护要求对其严加控制。煤的燃烧过程中,氟几乎全部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多以四氟化硅形态),随烟尘排放到大气中,然后经过雨淋等环境作用,固定在土壤或进入水中。生长在高氟土壤中的植物则会通过根部吸收氟化物,人或牲畜可能食用高氟食物或饮用高氟水而中毒。我国煤中含氟量一般都在50~300μg/g之间,少数矿区高达3000μg/g。
⑤硫在煤中数量不等,其含量高低与成煤时代的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海陆交替相沉积的煤含硫普遍较高,陆相沉积的煤较低。煤中硫对炼焦、汽化、燃烧都是十分有害的成分。
按其可燃性,煤中的硫可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也称固定硫)两类。它们对生产的危害不尽相同。
一切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及元素硫都是可燃硫,也可认为全硫减去硫酸盐就是可燃硫。目前,多把直接在800~900℃燃烧时所测得的硫分算为可燃硫。可燃硫燃烧后的SO3、SO2气体将部分被煤灰的碱性成分吸收而被固定在煤灰中。当然,残留在煤灰中的硫分含量还有不可燃硫,此时的硫分均以硫酸盐(主要为硫酸钙)形态存在,它们之中除小部分是天然硫酸盐外,大部分都是硫燃烧后被煤灰吸收并固定下来的新生硫酸盐,即:
CaO+SO3→CaSO4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未能被煤灰中碱性成分吸收的那部分SO3、SO2气体或随着烟气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被冷凝在容器壁上产生结皮;被煤灰吸收的部分将成分水泥原料组成之一,影响窑内结圈及熟料质量。因此,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配料中,必须考虑硫和碱的比例关系,若煤中含硫高,硫碱比例失调将会给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2023-06-18
2021-08-11
2023-07-15
2023-06-28
2023-06-24
2023-06-12
2023-04-10
2023-04-07
2023-03-04
2022-12-06
2022-09-24
2022-07-17
2022-04-26
2022-01-17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