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这所中国科学界传奇高校!

传播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荐校 2022-11-18


在我国中部,有这样一所致力在科学研究中勇攀高峰、无畏前行的顶级大学:它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它带来了一项项世界瞩目的原始创新成果。


它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余年来,中科大在科技兴国的道路上功绩卓越,书写了一个个“科教报国”的动人篇章。




  

首批重点大学之一


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第一所高校,被称为“中科院的长子”。出身显赫的中科大从创办之初便定位高远,它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并定位于“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信公众号


1958年4月,为培养研制“两弹一星”的尖端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提出要创办一所新型理工科大学。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中科大非常艰难地成立了。在中科大的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上,首任校长郭沫若用毛主席说的“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勉励这所白手起家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开学典礼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发头条《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人民面前初次亮相。创办后没过几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中科大就崭露头角,前三届学生中有29人当选“两院”院士,在同期的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信公众号


1966年,是中科大办学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年。这一年,中科大从北京来到安徽。地理位置的变迁不仅没有让中科大的科创基因变弱,反而使其愈加辉煌。离开了首都的光环,中科大在祖国的中部,自己成长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最闪亮的星。




  

“科大无弱系”,理工称传奇


中科大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兼有医学、管理等学科的规模体量较小的大学。中科大每一个学科都是精华,外界流传“科大无弱系”,显然“高精尖”是它最明显的底色。


2017年,中科大有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被评为A+,占全校学科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学校A类学科占比超过40%,学科精品度极高,在全国都属顶级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数理化天地生”这六大基础理科,全都位列A或者A+行列,在全国所有高校中独一无二。中科大的理科实力,在全国已是最强之一。



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73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的设立,让中国科大更加茁壮,底气十足。此外,中科大依托自身强大的学科实力,建设了全国首个依托高校的大科学装置、首批国家研究中心、首批“率先行动”机构、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中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正展翅翱翔,攀登科学高峰。


中科大始终践行其创办之初立下的“科教兴国”的使命,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多项震惊世界的科技突破凝聚了全球关注的目光。




  

“科技报国”根据地


2000年以来,中科大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成果迭出,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因在科学领域的显著成果,中科大本世纪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47项,保持平均每年至少2项的纪录。


2020年12月,潘建伟院士研究团队设计与构建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九章有多牛?开发团队解释,当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玻色取样时“九章”需200秒,而截至2020年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需6亿年!等效来看,“九章”的计算速度比谷歌的Sycamore 还要快一百亿倍。这一成果牢固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阵地位,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第一个为谷歌的Sycamore )实现“量子优越性”(国外称“量子霸权 ”)的国家!


令人称奇的是,就在2021年10月,加强升级版“九章二号”问世,单单是一毫秒的计算量就远超“超算”。不到一年时间,潘建伟团队再次刷新历史。中科大团队在多个不同物理体系中均实现了“量子优越性”,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实验室场景
图源:中科大全媒体中心


还有取得重大突破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该成果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确保了卫星在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Science》杂志审稿人更是称赞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断言“绝对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的社会公众中产生非常巨大影响”。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图源:新华网


中科大的创新,不单单是填充已有的内容,还一直在科研尖端和“无人区”挖掘着,不断产出原始创新成果。截至2021年11月,中科大主导完成的成果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1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8次。此外,中科大还多次入选《Science》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入选次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可以说,在中科大,不创新才罕见!




  

“千生一院士”,科大多英杰


年仅63岁的中科大,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都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是不折不扣的高教优等生。截至2021年12月,中科大共培养了两院院士近百人,平均每千名本科生中就产生一名院士,被称为“千生一院士”。另外,中科大还产生了包括30多位科技将军在内的一大批国防科技中坚力量,可以说各个国防基地,都活跃着中科大学子的身影。


建校初期,在中科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之下,华罗庚、钱学森、郭永怀、赵九章、赵忠尧等闻名全国的大师走上学校讲台,传授知识。他们的精神成为科大人耳濡目染的典范,也为之后的科大人做出了最佳模范。


2016年,科大校友赵忠贤摘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还发现了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赵忠贤院士
图源:新华网


同一年,潘建伟院士团队也因“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Nature》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潘建伟院士,开头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这番褒奖,足以见得潘建伟院士在量子领域的成就有多瞩目。


潘建伟院士登上Nature杂志
图源:Nature Feature


还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得主相里斌、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庄晓威、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尹希……这些都是中科大的毕业生,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双手报效社会和国家,也不忘反哺母校,他们的贡献和荣誉被称之为“科大现象”。




  


从建校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使命与担当就一直坚守在科大人心目中。当年,郭沫若校长为学校题词“勤奋学习,红专并进”,这一价值观代代相传;如今,不论是科研还是教学,中科大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中科大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使命,不断向世界科学前沿探索,再创新的传奇!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网站

https://www.ustc.edu.cn/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https://sias.ustc.edu.cn/2018/0925/c3121a313613/page.htm

[3]安徽日报

http://kjt.ah.gov.cn/kjzx/mtjj/119927431.html

[4]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472505425_484992

[5]新浪网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6-07/doc-iirczymk5751211.s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