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游戏商分 | 从纯文科到战略商分的转型之路

莉莉 光合研习社 2024-07-01
SAYINGS:

纯文科专业背景,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不懂技术和产品,还能从事游戏相关吗?


本期光合邀请到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五年的莉莉,以自述的方式带来对游戏行业、咨询行业的观点,以及职业之路上的几次转型经验和感悟。



莉莉

985中文系本+美国商科硕士

毕业后进入咨询行业


2年后再次转行进入游戏领域,辗转三家游戏企业,目前在腾讯游戏从事商业分析工作

行业篇


做游戏行业商业分析是一种什么体验?


坦白说,商业或者说战略分析在游戏行业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职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厂才会配备这样的岗位。但好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公司意识到了分析和规划的重要性,所以未来会持续有很多的机会出现


如果你喜欢互联网/游戏行业,但是本身专业经历无法直接从事一线业务,那么来做商分是个不错的选择。


和传统行业相比,你将更有可能接触到前沿新兴领域的变革,各种互联网新词新事扑面而来,迫不得已永葆年轻,新鲜感供应充足。


而且整个文娱游戏行业互融互通,知识面将得到极大的扩展,关注的课题从影视文学到短视频游戏IP一应俱全,十分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


作为商业分析师来说,内容行业的有趣程度可能是超过其他所有的,如果你的理想状态是不断学习前进吸取新的东西,那将会非常适合你。




非游戏狂热玩家适合进入游戏行业吗?


工作和兴趣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游戏行业确实非常鼓励兴趣和工作的结合


我身边很多同事也并不是狂热资深玩家,但他们仍然对工作热情饱满。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非常担心。


但我建议在准备进入这个行业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了解。


首先是对知名游戏产品、IP、各个品类有基本的了解,算是扫盲,避免大家谈论一些共识问题而不得要领。


其次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如果你之前从事文科、商科或者完全没接触过互联网,对于技术方面需要进行概念补课,至少要懂现在技术的边界在哪里,哪些是技术实现的,因为行业本质上仍然是技术驱动的。




游戏行业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这个也是时下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我从2016年进入行业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政策变化对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了。不可否认目前大的宏观环境并不友好,但是具体对行业以及具体的厂商来说也许也暗藏机会:


头部集中度提高,大厂也许会更稳定;

版号控制会冲刷掉大批劣质作品,整个行业往精品化方向走,也许会更加健康发展;

出海和精品化方向仍然是可行的,回归初心打磨品质,优秀的内容一定不会被埋没。



求职之路篇

聊完行业和岗位,我想再介绍下我在职业路径上的转换方面相关的经验,给需要转型的同学做一些参考。


在研究生申请时,我从文学院跨申到了商学院。

毕业后,我从实习时的传统HR转到咨询行业。

工作两年后,我又跨行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文科生求职、秋招、跳槽相关的经验。




第一次转型:从文学院到商学院


我在大学就读的是中文系。我觉得中文系很好,老师很有意思,上上下下充斥着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一些课程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文科的就业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方向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从大一暑假开始我就在不同的地方实习,大部分是对口的报社、机关部门,做文职类的事情。


我承认做记者还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总觉得还没有下定决心去一辈子从事文字工作。当时看到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放眼望去本专业也很难进入互联网行业(当然现在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萌生了换个专业背景的想法。


后来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申请的方向也不外乎是传媒、文化研究这一类。转折点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跟一起考试的同学交流的时候,有人说可以试试申请PR或者HR。我那时候连这两个词的意思都不清楚,连夜回去查了资料之后,才发现了职业的另一种可能。


无论是PR还是HR,都可以跳出现在的文科限制,未来职业之路要宽敞得多。


但是最终我选择了HR,理由只有一个:绝大部分HR专业是属于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的,但PR仍然在传媒的范畴。学科归属的大转型,对于求职之路的拓宽是显而易见的。


TIPS

虽然说现在很多工作并不需要专业对口,但是大的专业背景限制还是显而易见的,理工科的择业范围还是宽广很多


如果在大学阶段对本专业前景不满意,转专业或者跨专业留学/考研是一个补救的方法。


尽管转专业继续读书是改变专业背景的一个方式,但是拉下的课程是需要补的。我在去留学前被要求上完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并且需要考试通过;同班同学也有修经济学、会计一类的双学位,总之要早做准备。



如何为申请准备相关实习?


准备材料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没有相关实习经验,于是我暗下在各种渠道寻找招实习的公司。好在HR实习生很多公司都需要,其中不乏知名企业,而且对专业要求不高,踏实勤奋肯干即可。于是我从大三开始进行了几份HR实习,主要是协助招聘、员工关系办理这些HR业务。


实习经历也是可以不断累积提升的。通过几份小公司的积累,我又面试上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进入HR部门进行长期实习。


这份实习经历给我的不仅是更深度的参与HR其他模块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接触到了德勤consulting的一个业务线——HCAS,人力资本咨询。都是HR的名头,为什么咨询要高大上很多呢?


借着“职业之便”深入了解,HCAS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consulting做的事情简直符合我的完美想象:专业,全国各地打飞的出差,每个项目都是新的……


从此我决心,要努力向管理咨询的方向发展。离开德勤HR部门的时候,给我写推荐信的经理也笑着跟我说,期待2年后在consulting部门再见到我。




第二次转型:从内部HR到咨询行业


在留学最后阶段,也就是国内春招时,我们HR专业的同学就业目标基本分成了2个方向,一种是 in-house HR,另一种就是做HR consulting,例如最知名的四大人力资本咨询公司,Mercer,Hay,Aon Hewitt等。而我已经明确了清晰的求职目标,一心要去新兴的管理咨询企业-德勤,做HR consulting。


专业背景吻合+有过相关实习经历,简历关非常顺利度过,而最大的挑战就是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留学期间缺失了国内求职过程的积累,因此我对于这次群面的态度可以用背水一战来形容。


这时候实习的优势又体现了出来,我找了这个领域曾经的同事和上级求助。在和一位Consulting的朋友模拟训练之后,她建议我好好去练习case,因为群面考察的就是对一个商业情境的分析,case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情景;而最经典的case其实都不必费力去找,吃透麦肯锡官网免费提供的四个就够了。


另一方面,我也向之前HR部门的同事们取经,询问群面时如何确定角色、发言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最关键的,面试官到底在看什么。


当然问来的经验最终需要消化吸收,我的理解是,费尽心思去争抢leader或者别的什么角色并不重要,有没有建设性的、或是眼前一亮的观点更关键。


所以我当时的策略就是随机应变,早期激烈的讨论中如果插不进话也不着急,留意所有人的观点,在大家卡壳的时候从容不批提出突破性的想法,反而给了面试官眼前一亮的感觉。


TIPS

尽可能早地实习,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多份实习也可以在不同的求职方向中起作用。


实习过程是一个很好地直接和公司企业接触的过程,因此除了做好本职的事情,多多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公司其他岗位、行业的信息和情况。


和实习同期的小伙伴、同事上司们发展好关系,在正式求职中会大有裨益。


关于case的一系列练习也直接助力到群面之后的M面和Par面,所以我得以顺利进入德勤Consulting线,开启了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初入职场的我经历了繁忙奔波的两年,打着飞的四处做项目,租的房子换了三次因为真的没空去住。在一段认真的反思之后,我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三次转型。




第三次转型:向互联网出发


为什么选择去互联网呢?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对行业的思考、对自己性格和工作以来经历种种的沉淀,但更直接的是,在工作2年之际想要跳槽是人之常情,至少我身边很多小伙伴都是这个时间点变动的,姑且理解为一种倦怠和追寻新鲜感吧。


五年前互联网还可以说有大把红利,一个看上去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行业,而本身对游戏的喜爱让我决定抓住一个朋友内推的机会。


准备面试之前我进行了一番剖析,从管理咨询到互联网游戏的战略分析,看似行业领域完全不搭界,但是互通之处则是行业研究和商业分析的基本方法。


总结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我决定弥补自己看上去并不对口的简历,制作一份行业分析报告,一方面表现自己从玩家角度的游戏经历,毕竟这个行业是非常鼓励兴趣和工作相结合的,并且游戏经历丰富是极大的加分项;另外,结合在管理咨询两年沉淀的方法论,提供一些对游戏行业的看法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是桌面研究,其中一条高效率的方法研读了很多券商分析报告,他们是外部可以获取到快速深入一个行业的重要来源;另外就是参考咨询常用的方法,找身边的朋友专家们进行一些访谈,自我理解提炼后形成一些洞见;另外游戏这样2C的行业,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也会是一大亮点,我不仅从一些论坛、贴吧里跟资深玩家们聊了聊,也从身边的游戏大神们里边获取了他们的观点。


最后组织PPT的阶段,我不想循规蹈矩地按照咨询的标准呈现,而是游戏化地做成了一条“升级之路”的概念,图文结合一步步陈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当时我的面试官也是从咨询跨界到游戏行业的Gamers,秉承了麦肯锡一贯的严谨和苛刻,另一方面又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我准备的这份报告可以说令人眼前一亮,也为整个面试录取过程助力不少。


TIPS

有一定工作经验之后的跳槽和校招的完全不同,校招是一张白纸方向有无限可能,而社招时你的选择会受制于第一份工作的“路径依赖”。


在工作2年之际会特别有冲动换工作,甚至想换行业,但冲动之余更需要理性打底,大部分行业都不会如你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真实的职业情况需要考察清楚再做决定。


面对跨度比较大的转行,如何体现你有能力、有决心解决转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因为面试官最大的疑问就是,你凭什么证明你过去的经验对求职领域是有用的呢?



我前后就职过三家游戏公司,从事的一直是战略分析、商业分析的工作。


正如前文所说,国内这个领域仍然处于半摸索状态,还没有形成特别系统完备的方法论和经验沉淀。对于新人来说是有利有弊的,但至少这个方向仍然处于向上发展之中,越来越多游戏公司结束了野蛮生长阶段,意识到分析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想进入游戏行业但专业不对口的同学来讲,进入分析相关岗位是个不错的路径。


总之,很多时候我们是要在不断尝试中寻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向的。当意识到专业有限制 、想转行去其他行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和努力,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既然你看到了这里,在公众号回复暗号“甜甜圈”,获取深度互动小惊喜。


光合研习社是一个致力于为职业成长道路上的前进者赋能的平台。这里汇聚了来自清北复交等国内知名 985、211高校、海外G5及常青藤盟校的优秀伙伴及前辈,工作经历覆盖腾讯、阿里、字节等知名互联网企业、MBB等头部咨询、高盛鼎辉等投资机构。在这里,你将会获得最专业的启发与指导,开启属于你的精彩职业人生。无论你是正面临求职路上的焦虑与迷茫,或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助人一臂之力,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ghyxs77),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往期回顾↓↓↓









采访:莉莉

文案:莉莉

排版 :李玥、雨杭

头图:雨杭

审核:加一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点“联系我们”,

添加小助手,获取1v1求职咨询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