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文物作证(五),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一起用天道视角看世界

【69】

古代礼乐并称,乐是六艺之一,《史记》有《乐书》,可见音乐的地位。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原来是表示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乐”象征的是一种乐器。古代举行祭祀神灵仪式的时候,一般要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并且伴有歌唱。

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从文物上看,九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就已经有了先进精确的音乐了,发展到春秋,曾侯乙时代音乐已经到达一个高峰。乐理完备,乐器丰富。

曾侯乙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钟体和附件上,还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据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贾湖骨笛,又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它的出土说明,早在战国时期(2000余年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同时填补了中国早期封建时期的音乐史空白记录。

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余音绕梁等等。史书、文物中的音乐场面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其他地方有吗?

商代铜鼓大图 日本泉屋博物馆

【70】

看看南朝以前陵墓石辟邪的变化。最早的应该就是战国中山王墓的错金银铜双翼神兽,西汉的没找到,跟着是东汉光武帝陵石辟邪,到南朝时,前后不过六百多年的时间,石辟邪的形象大体没怎么变,但是细节已经有了很多不同。

为什么“古埃及”三四千年,它的东西一直没变?

东汉玉辟邪

这书近乎完美地证明了郑和是已经发现美洲,绘制了地图,利玛窦把郑和地图的信息传回欧洲,哥伦布麦哲伦他们才能自信并顺利地依照地图完成“发现”美洲、环球航行。

(1)

美洲出土了明代宣德年间的金牌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始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

过去教科书总告诉我们郑和下西洋最远只到非洲东部。2006年得知在美国出土宣德金牌的李兆良,从金牌上“大明宣德委锡”字样,开始了他的历史侦探历程,李兆良指出“锡”应是“赐”之意,而“委赐”则有让使臣为之的意思,在历史上亦有先例可循。顺著这个线索,李兆良也注意到美国东部印第安人的文化与明代有许多相似,他们的北斗旗是明朝代表皇帝的旗帜,而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菠萝、玉米、番薯、南瓜等出现在中国文献上,比哥伦布出航,起码早了半个世纪。“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始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

李兆良强调:“我们看历史,会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这却是在按照别人的事实写历史,哥伦布或许是第一个到美洲的欧洲人,但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中国人。我们过去总是受到‘西学东渐’一词的影响,认为中国的地理学是由利玛窦带来的,但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利玛窦,怎会不在《坤舆万国全图》上标志教皇领地?同时,《坤舆万国全图》上也没有托斯卡纳和佛罗伦斯这两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地名!”

《坤舆万国全图》以前认为是利玛窦带来的西方知识画的。现在,李兆良教授证明,恰好相反,西方并没有这个能力,反而是利玛窦盗取了中国的地理知识反馈欧洲,引起了后来的航海热。

【71】

其他文明有这些冶炼配方吗?

金有六齐(剂,配方之意)

郑锷曰:凡物太刚则折,太柔则仆,金,至刚之物,锡,至柔之物,金有赤黒之色,锡有青白之色,金不济之以锡,其为器也刚烈而不和;不和之以锡;其为色也昬昧而不明故六。齐之金皆用锡。特其所以异者有多少而已。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防之齐,叁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

【72】

中国古代车辆的运转部分由轮和轴组成。

轴是固定车轮、承载车厢和传递动力的部件。

车轴横于舆下,固定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装两块木头,用绳索将轴绑在上面,称为“輹(fù)”。因其形状看上去像只趴伏的兔子,也称“伏兔”。

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称为“毂(gǔ)”,用以贯轴。

轴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称为“軎(wèi)”。

轴上有孔,用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多以青铜或铁制成,扁长形,俗称销子。

轮的边框,称为“辋(wǎng)”。

辋和毂之间以“辐”相连。

中国古代车辆的辐条一般为30根。所有辐条都向车毂集中,称为“辐辏(còu)”。

“ 图坦卡蒙法老的战车”

古埃及的战车轮子结构太简单,辐条条少了,辖也太简单了,只是一条钉子。

除了有各种马车实物、遗址出土,还有青铜车玩具:

“刖人守囿车”

198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闻喜上郭村墓葬群中战国墓葬24座,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墓葬8座。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一件出土于土坑竖穴式墓葬中的青铜器。墓内一棺一椁,墓壁坍塌,人骨架已朽尽。随葬器物中,一辆倒扣在棺内的青铜厢式六轮车非常精巧,车厢周身装饰的各种伏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与众不同。

该六轮青铜车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由于墓主人身份不明,这件青铜车的制作年代只能判断为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而根据其主要特征,命名为“刖人守囿车”。

《周礼·秋官·掌戮》记载了五种刑戮,其一便是“刖人使守囿”——即受到锯足刑戮的人,使其守动物苑囿之门。

整件器物最令人叫绝的是车箱盖上的四个尖喙小鸟,用手一拨就轻巧的转动起来,有的甚至轻轻吹一口气,就能转动起来。在修理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鸟身内部有顶针装置,能转动但不能取下小鸟。小鸟肚内灌铅,使重心下坠,上轻下重,所以旋转起来非常灵活。当年,铜车制造之初,完全可以因风自转。这四只鸟应该是我国“相风乌”即“侯风仪”的祖型。因此,这件铜器除了艺术价值外,在我国科技史上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资料。

西周·车形铜盒

【74】

春秋时期曾侯乙二十八宿彩绘衣箱

图中二十八宿名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成一个椭圆形,盖面上画了代表东宫的青龙和西宫的白虎,将整个漆箱的各个面展开,南立面的图案是代表南宫的鸟,而北立面全部涂黑代表玄武,也就是龟蛇。

这个绘有星象图的漆箱,构成一个以盖面为天穹、四个侧面为天边,箱底为大地的一个宇宙完整的模型。

更早的北斗天象图,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岩画中就出现了:

红山岩画中的北斗七星图,跟今天的北斗七星位置有别,与七千年前的北斗七星位置吻合

====

问题来了,号称天文历法非常发达的古埃及,它的天文学文物资料有哪些?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

中国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鲁文公十四年开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的记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段记载的年、月、日数,位置和近代科学家推算的完全相符。

到战国时代,我国对彗星的观测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有画着各种形态的彗星图29幅,这些彗星的彗尾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条数也不等,彗星的头部有的是一个圆圈或圆点,有的是圆圈中心还有一个小圆点或者圆圈,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彗星的不同形态,其观测的精确程度就今天来看,也是有科学价值的。关于彗尾的成因,中国也较早就有了比较正确的解释,《晋书·天文志》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而欧洲直到十六世纪以前一直误认为彗星是大气中的一种燃烧现象。

这样的天文学记录材料,那个地方可与之比?

1.《史记》有《天官书》: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於天,俯则法类於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於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於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

2.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代天文著作凡二十一家,多达四百五十卷:

《太一杂子星》二十八卷。

《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

《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

《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

《皇公杂子星》二十二卷。

《淮南杂子星》十九卷。

《太一杂子云雨》三十四卷。

《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

《泰阶六符》一卷。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

《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

《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

《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

《海中星占验》十二卷。

《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

《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

《图书秘记》十七篇。

右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最早的观星台,商代的,三千多年了。

地中海沿岸的同类建筑在哪里?

河南登封观星台,是中国元代的天文台,是中国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观星台位于登封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

【75】

铺首

铺首,大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

东周错金银青铜铺首

立凤蟠龙大铺首

战国晚期

长74.5厘米、宽36.8厘米

一九六六年河北易县燕下都老姆台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铺首为兽首衔环。兽为宽眉鼓目,锯齿形鼻,嘴角有锋利的钩牙,口下衔八棱形半环。兽面额中部浮雕一凤,翘首展翅而立。凤身左右各饰一蛇,凤翅被蛇身缠绕,凤爪擒住蛇尾。兽面两侧边缘浮雕向上盘绕的蟠龙各一,左右对称。环上亦浮雕左右对称的蟠龙纹。此器造型巨大、纹饰优美,且出土于燕下都宫殿遗址,应是宫门上的饰物,由此可以想见燕下都宫殿规模之宏伟。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商朝后期

长27.3厘米、宽3.8厘米

释文:壬午,王田于麥彔(麓),隻(獲)商戠(異)兕,王易(錫)宰丰,[宀帚](寢)小[矢旨]兄(貺),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

这是刻于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的一块记事肋骨。一面刻有文字,记载帝辛将猎获的犀牛赏赐宰丰之事,另一面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并嵌有绿松石。

【76】

中国古代木匠流传至今的榫卯技术,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就开始了:

古埃及有什么同类的技术流传至今?

【77】

南非比勒陀利亚壁雕

“(十九世纪)祖鲁人与布尔人谈判,那个跪在身旁的奴隶张着手,是为接部落首领吐出的痰,可以想见,祖鲁族酋长对自己人的统治也是很残酷的。”

这雕刻中的祖鲁人形象应该是比较写实的,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不会比他们更好、更文明。但是,现在的古埃及壁画中很少看到这样的细节。

【78】

敦煌《食疗本草》残卷 纸本,卷轴。26.6x240cm 公元400-934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古埃及莎草纸文献,据说也是医药典籍(是不是有点像?):

我前阵子 看了个 国内的纪录片 还是人物访谈,忘了是什么名字了,里面提了几句 1960年 还是61年 埃及驻华大使到南方参观宣纸制造,然后回国用切片挤压方法从新发明了莎草纸制造。

片子里说 幸亏宣纸原料材质和什么工艺和莎草纸不同,不然造纸术和莎草纸的关系,又要被人拿来说嘴了。

1962年 埃及才重新发明了莎草纸制造,1872年从法国引种莎草。几千年的埃及文明,怎么制造莎草纸没有记录,会制造莎草纸的工匠一个活得都没能延续传承,没有历史文献,就知道刻石头。偶尔发现几个莎草纸残破件,当成重要瑰宝。

前些年,又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上万张莎草纸文物。

诡异

有这么大量纸张文物,说明有应用和社会需求,怎么埃及造纸工匠都死绝了呢?

既然莎草纸,公元前3000年前就被发明了,运用了,欧洲人总说埃及文明对其影响颇深,怎么就没用莎草纸,怎么也没记载?还在用羊皮?

几千年前,牛逼的埃及文明,有文字,有纸张,有船,还有金属武器,有黄金,怎么文明也要对外辐射,地中海沿岸,总该能找到埃及文明影响的 文字、文献、文物啊、莎草纸书信啊、石头书信也行啊,再不济刻到境外别国的山头上。

说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9年—公元前1458年)统治到达叙利亚 巴勒斯坦,犹太人之后1000多年还在用羊皮写,死海古卷 (公元前2到1世纪)。你们的莎草纸呢?

埃及艳后和凯撒的事,脍炙人口,双方你来我往,巨细靡遗,怎么从来没人提,这段时期埃及用的什么文字?有什么交流信物、供品?有何文物佐证?

罗马帝国和埃及交流总该留下些东西吧?别只有石头和传说。除了罗塞塔石碑,还有别的吗?

凯撒和屋大维都和埃及艳后见过,怎么欧洲历史上没怎么记载金字塔?

到了文艺复兴之后 金字塔成了牛逼的崇拜,之前干嘛了?

一口咬定埃及象形文字几千年没发展变化,断代死亡,还能靠1块石碑都破解,我是都存疑的。

【78】

这样一件东西,白痴才会拖回来之后看也不看就丢在一旁:

“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盲人作家荷马创作了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伊利亚特》讲述特洛伊王子帕罗斯如何诱拐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也即希腊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的妻子,然后,他带着海伦逃亡到特洛伊。为此,梅内莱厄斯的兄弟阿伽门农召集军队进行复仇,率领希腊大军渡海攻打特洛伊,而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则奋力保家卫国,坚守特洛伊城长达十年之久。

希腊军中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终于想出一条妙计,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然后全军撤退。特洛伊人果然中计,将木马拖入城内,结果半夜木马内伏兵悄悄杀出,与城外希腊军队里应外合。公元前一一八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特洛伊城沦陷。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则沦为奴隶。希腊军队还纵火焚烧了整座城市,海伦则被带回希腊,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特洛伊遗址,据说直径不过百米,这样的就坚持了十年。

【79】

暴露在空气中的明代邓愈碑,600多年过去,已经被风雨洗去了字迹:

对比三千多年前的

看来所谓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像的源头就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北印度地区

这是阿富汗和伊朗交界处库衣哈迦岛上的遗迹壁画,后来被德国人发现,然后壁画就神秘消失了。。。

这是波斯金银器上的图像

现代伊朗人(祆教徒),跟所谓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像”长得一个样子,典型的“大鼻子”


  • 休息一下,文章太长了看了累,后面更精彩,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维空间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