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闭店超千家,便利蜂还能熬多久?

餐创指南 餐创指南 2024-04-18

2024年,便利店赛道迎来大洗牌,便利蜂游走在“出局”的边缘。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便利蜂闭店超过千家。


据公众号“零售观察”报道,截至目前,按照便利蜂内部运营管理App“蜂利器”显示,便利蜂全国店铺为1326家店。其中,拥有百家门店以上的城市只剩四个:北京745家、天津227家、南京114家、上海101家。【1】


这并非便利蜂首次传出闭店的新闻,早在2022年初,就有媒体爆出它大规模闭店的消息。彼时,便利蜂提出“冬眠计划”,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4月起,便利蜂在全国范围内关闭800家门店。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便利蜂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一向直营的它正式开放加盟。然而,从结果来看,闭店颓势并未改善,加盟或许并非它的救命稻草。

01为了自救,开放加盟

看起来并不热门的便利店赛道,竞争其实异常激烈。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年便利店业态发展情况概览》,数据显示,2023年样本便利店企业新开门店13148家,关闭门店4076家,净增门店9072家。


内卷加剧的同时,头部品牌仍在持续扩张,而且开始从一二线城市走向三四线城市,抢占更多的下沉市场。


以罗森便利店为例,早已布局湖北、湖南20多个地级市和县级市,2023年又将目光瞄向河南,年底之时在信阳、南阳的首批6家店正式开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给便利蜂以及其他的“腰部”连锁品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品牌扩张,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实力,对于当下不断闭店的便利蜂而言,已经无法支撑更多新店。


在2023年9月,一向主打直营的便利蜂正式对外开放加盟,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地跨省市开推“伙伴共赢计划”。据悉,加盟商只负责日常经营,而店面租赁、装修、产品供给、品牌推广和运营管理等事务,均由便利蜂负责。条件非常诱人,这波操作的目的也非常明显:


一切都是为了「自救」。


然而,把宝押在「加盟」之上的便利蜂,近期却问题频发。


据公众号“零售观察”报道,有加盟商在实际加盟后发现便利蜂没有加盟能力、门店不赚钱后申请解约止损。


另外,《华夏时报》称“根据便利蜂给出的信息,毛利越高,加盟者分得的利润比例越低。有意向者对便利蜂的分成方式提出了异议,但便利蜂运营人员也只表示公司就是这样规定的”。【2】

02沦为资本的“弃子”

便利蜂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多少有些令人唏嘘,毕竟它也曾是行业新秀与资本宠儿。


2016年,“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创立便利蜂,次年2月第一家便利蜂门店在北京营业。随后便开始了疯狂扩张之路,门店数量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还受到资本的青睐,先后共获得3轮融资,总额超20亿美元,投资机构有腾讯投资、高瓴资本、斑马投资等。


创立初期,便利蜂便以“互联网+流通”为发展战略,着眼于传统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创新升级改造,还是国内第一家宣称运用“互联网模式”经营零售行业的便利店公司。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便利蜂以黑马之姿突出重围,成为便利店赛道的“新星”。


资本看好、管理模式新颖,便利蜂确实有骄傲的本钱,那几年高层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


2020年底,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曾在“2021便利蜂供应商大会”上透露,根据规划,便利蜂2021年门店数将突破4000家;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将达到1万家。2021年,便利蜂还曾传出过即将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最后不了了之。

 

(便利蜂2021供应商大会,影视演员佟大为受邀出席)


三年时间过去了,便利蜂的目标并未实现,而且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门店一闭再闭,资本似乎也不再看好,据天眼查公开信息,便利蜂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


从行业新秀,到资本“弃子”,便利店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

03算法失灵,不再便利

导致便利蜂日渐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突如其来的疫情、扩张过快带来的管理压力等。


其中,它最为之骄傲的「算法」最让人意想不到,设计的目的是便利,没想到不仅难为了消费者,最终还刺向了自己。


便利蜂的“算法”,包括智能订货系统、大数据选品系统、自助收银系统、动态定价系统等,简言之,就是「所有决策都由数据和算法确定,业务链条上的所有员工,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的策略执行即可」


算法在便利蜂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说是便利蜂的核心,创始人庄辰超便是最忠实的“信徒”。


在媒体采访中,他表示“目前为止,除特殊情况外,对便利蜂来说,已经没有人能战胜系统”,以及“表面上看,便利蜂是一家连锁便利店,其实我们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


这一模式起初确实是被诸多业内人士看好,也让便利蜂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但随着门店数量的飞速增长,过于依赖算法的便利蜂,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最大的问题,是员工和算法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据悉,依靠数字化管理,便利蜂将每家店的店员数量维持在2-3人,表面看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还要不停地执行系统指派的任务,如果完不成或者超时完成,就要面临罚款。


长此以往,很多员工疲于应对选择离职,未离职的部分员工也开始摆烂,黑猫投诉平台收到了1963条投资,其中多为服务态度恶劣。


另外,“不再便利”也成为压垮它的一根稻草。便利蜂是一家使用自助结账的便利店,顾客可通过手机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或者去自助结账机前,自助结账并完成支付,无需等待收银员服务。

  

(图源便利蜂官网)


现如今,虽然很多大型商超也都有自助结账的机器,但占比更大的仍是人工结账,这证明全自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行业的先行者,佩服便利蜂的勇气,但也为它的过于冒进感到悲哀,已经有无数消费者吐槽过于鸡肋,一点都不方便,弄不太明白等。


数据显示,便利蜂的门店大多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地区的消费者都无法很好的“消化”这一模式,三四线乃至县城的用户,使用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它一直无法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得下沉市场者得天下。看似领先的便利蜂,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资料来源

【1】便利蜂:算法失效,加盟“失算”  零售观察  2024-01-11

【2】「新消费观察」无人零售“无人”,资本远离之后,便利蜂收缩开放加盟  《华夏时报》 2024-01-03


往期推荐


茶颜悦色掉队了,霸王茶姬也没赢?


不断内卷的海底捞,还能“捞”多少?


米村拌饭,如何成为快餐新顶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