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蒙自“花灯歌舞之乡”里的非遗传承“密码”

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今日蒙自 2024-05-27

 以下是正文 


临水而居、围火而歌

渔歌悠扬、小调婉转

……



位于蒙自市长桥海边的

观澜街道永宁村

为远近闻名的

“花灯歌舞之乡”

该村同时拥有

彝族刺绣、花灯歌舞

鱼鳞片吹奏、洞经音乐等

10余个非遗项目

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支撑着非遗传承人世代传习

蒙自市又以什么样的有力举措

推动和促进非遗文化

得以不断完善和保护

呈现熠熠夺目的光彩


今天

小蒙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揭秘

“花灯歌舞之乡”里的

非遗传承“密码”




活力蒙自•洞经之春


在蒙自市文化馆大院里,笙箫四起,一派和乐景象。这里正在举行每年一期的“活力蒙自•洞经之春”洞经音乐展演和业务培训。



蒙自市文化馆非遗专干


张美焕

永宁彝族花灯传习馆,对非遗保护做得好,市文化馆利用民俗、节日来辅导、指导,结合传统节日,把很有启发意义的内容融入到表演里面。









“密码”一:热爱有加






























张美焕从事非遗工作近二十年,每一次深入村村寨寨、田间地头,都带着对“非遗”的敬畏之心和刻不容缓的决心,做好“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工作者如此,非遗传承人,更是多年如一日,全凭一腔热爱,投入民间文艺和非遗的传承工作:“百听不厌、百跳不厌;三天不跳,脚杆痒;听歌是能听饱的……”从这些朴实的话语里,能看到众多民间艺人、民间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的一腔热爱。



永宁村非遗传承人

永宁村花灯歌舞传习馆馆长


李梅

村子里的这些老艺人教我们要怎么跳,怎么唱老花灯、洞经,还有跳板凳龙。学这些东西都是老人传给儿子、媳妇,儿子、媳妇又传给孙儿、孙女。我的弟子有100多名。









“密码”二:师承有序




据了解,永宁村这支队伍里,就有花灯歌舞、鱼鳞片吹奏、彝族刺绣、洞经音乐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数名。年龄最大的洞经传承人李和光今年84岁,除了本村的洞经音乐队伍,他还带出了其他村寨的6支洞经队,8支花灯队,从19岁开始参与民间文艺活动,至今已65年;71岁的林春和,拉得一手好京胡,那是和师傅李应东学的技艺;李泰生学拉老胡43年,他和本队的师傅李建功学了3年;普碧光是第一个学会吹鱼鳞片的民间艺人,他和师傅李泰来学习了鱼鳞片吹奏……再往前追溯,永宁村的非遗技艺的“师承有序”,在永宁村花灯歌舞传习馆,就陈列着历代传承人的文字简介。








“密码”三:举措有力



在推进非遗传承工作中,蒙自市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今年春节期间,蒙自市组织了“龙行蒙自·群众文艺游演”活动,25个方阵参加游演,其中有10个非遗项目、10支非遗传承队伍近50名传承人参加,活动吸引了3万余名观众驻足观看,非遗文化得到更好传扬。





张美焕说道:“在农闲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集中起来,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的演奏、演唱技艺,一方面是凝聚人心。这样就能全方位地发展,多方面地传承。”
































在全市一系列有力举措和大力支持下,蒙自市非遗传承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截至今年2月,全市共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级1项——《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省级6项,州级12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州级37人、市级182人。全市设立各类传习馆、传承点16个。组建各类非遗传承队伍13支。


热爱有加、师承有序、举措有力

成为了蒙自市非遗文化

传承不息的“密码”

而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

他们是风雨无阻的抱薪者

为蒙自市非遗文化这幅画卷

涂上了斑斓的色彩




每日一“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冷空气刷存在感!下周蒙自天气有变……

预计今年完工!蒙自又新增两个文旅项目……

蒙自,样样好!

夜晚出行更方便!蒙自新增三条夜市公交专线



作者:张艳娥涂文梅杨玥莞

编辑:毛   欢

法律顾问:云南牵明律师事务所许毅辉律师 13529467308 杨玥律师 18206837841
投稿邮箱:mzrmt678@163.com更多新闻资讯,请下载安装“今日蒙自APP”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