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然,比儿童色情教材更阴间的来了

咖姐 云音咖 2022-09-07


每日一曲经典伴读 | 咖姐推荐

咖姐说



该百花齐放的,一隅偷安。该从严审慎的,肆意生长。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可孩子们的天真笑脸下却是令人心痛的新闻。

因为人教版教材。

不是娱乐圈复古潮蔓延到文化界,而是令人不解的数学教材插图。
 
擦边球,性暗示,恋童癖,以及极度敏感的意识形态。
 
事情发生到现在,不停有新的内容被po出来。

连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高居话题讨论度榜首。
 
整个就是一出荒诞魔幻剧。


事情还要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说起。
 
首先,是画风问题。
 
每个小孩都有着一模一样的表情,宽眼距,塌鼻梁,青蛙般的嘴。
 
甚至,还要配上吐舌头的表情。
 
无论是谁乍一看,都会觉得非常怪异,完全没有小孩子该有的活力元气。
 
是不是唐氏儿综合症尚有待商榷(此处绝对没有歧视的意思),但流露出来的萎靡不振,确实在观感上相当不适。


如果说这由审美的个体性决定,那么关于擦边球的问题,则无可洗地。
 
几岁的男孩身上,下体有明显的u形凸起。
 
如果是一两处也就罢了,光是网友总结出来的,就高达十几处。
 
有些尺度之大令人咋舌,咱成年人都有眼睛,说是牛仔裤的车线,或者画工粗制滥造,是不是有点硬洗?
 
还有些图片里,旁边的小女孩视线都聚焦在此,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跳大绳》的图里,小女孩直接露出底裤
 
《老鹰抓小鸡》的图里,小女孩被后面“疑似”秃头的男孩抱胸
 
但凡学过美术的,都知道要尽量避免视觉歧义。
 
擦边球打到这种程度,下到插图设计师,上到相关审查部门,难道没有任何一个人意识到这问题吗?
 
 
同样有讨论度的,还有“兔女郎”和纹身。
 
前者还可以说是穿搭风格,后者则是在小女孩的腿上绘了大面积纹身。
 
对于处于6-12岁的小学生,其价值引导完全趋于负面。

 
随着爆料,更多大尺度的儿童绘本浮出水面。
 
图书《流汗啦!》,两名男性舔舐女孩胳膊上的汗水,还要配文字:

“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的呢。”

绘本《扁鹊治病》里,女性角色光着胳膊或扑或抱着医生,被网友形容画风像《金瓶梅》。
 
故事书里堂而皇之出现家暴的桥段,父亲对女儿用“圈养”“散养”之类的明显不适的词。

 
创作者夹带私货,将软色情暗戳戳根植于儿童绘本。
 
打着温情的幌子,行着擦边的事情。
 
这根本不是审美问题,而是实打实触碰到儿童色情的高压线。



成年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接受艺术的先锋和多元。

但是对儿童来说,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人格和行为的塑造。
 
尤其是当这些毒文化不仅仅出现在书本上,还有孩子的衣服。 

2021年9月,江南布衣已经因为设计问题闹出过巨大风波,可戳装搞x教、色情、炼铜癖!江南布衣的创始人,到底什么来头?》。

时隔仅8个月,此品牌就卷土重来,童装再现“儿童不宜”的诡异画风。


在一款设计主题为“我最好的朋友”的童装上,画着一个摔倒的小孩,四肢扭曲,身后还站着两个小孩在观望,同时以一段英文写道:

“我很害怕,希望他们能停下来,我不想这样掉下去。”

还有一款黄色的女童裙子上印有植物图案,也被消费者质疑是罂粟。

罂粟果实

对于这些疑问,江南布衣客服的回应,非常轻描淡写。

他们称所谓的诡异画风,只是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裙子上的植物也并不是罂粟,只是同属于被子植物门的正常植物。

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应付,不但不能让疑问消除,反而让消费者更加迷惑和愤怒。


植物的问题自然会有专家来考证,但光看这个童装的设计,就已经够让人感到心理不适,头皮发麻了。

要表现“我最好的朋友”的主题,能有无数种阳光、积极、可爱的设计方式,为什么独独选择了充斥着摔倒、扭曲、害怕这些负面元素的图画来表现。

而且,整个画面的色调和构图,一点也看不出友情之美好,反而呈现出一种儿童霸凌的阴暗和绝望之感。

为什么要在孩子穿的衣服上画这样的图案?为什么要让孩子对“朋友”形成如此消极的印象?

这样的童装又想给孩子塑造怎样的外在形象?越想越让人不寒而栗。

无独有偶,一个12岁的小姑娘在上网课的时候,刚刚打开摄像头。

她的外教就看到了她穿的衣服,图案是这样的:


当即,外教就非常严肃地指出问题并且要求小姑娘立马去换衣服,并且告诉她,任何时候,不要再穿带这样标志的衣服......

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绿植,是大麻的原植物,大麻长什么样?


帮大家找了一下,长这个样子:大家比对一下这个植物的形态,几乎是一模一样。

然而很多人,包括很多网友在看到这条新闻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破叶子怎么就不能印在衣服上了,真矫情。”
“中国人的思想依旧......”



还有人说这位妈妈在上纲上线,甚至有人用文字狱来比喻这件事。

可这个标志代表毒品啊,这么阴间的东西居然穿在孩子的身上,这,还不够可怕么?

说起来挺好笑的,和孩子的世界相比,咱成年人的世界现状才是处处18禁。
 
该百花齐放的,一隅偷安。
 
该自我审慎的,却肆意生长。



对这些设计提出质疑,绝不是家长想太多,也不是什么艺术解读差异。


艺术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和解读方法。


但其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和给予多数人的感受,是非常明晰而强烈的。


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会知道自己看到一幅图画后。



是感到振奋高兴,还是阴郁不安,消极就是消极,怪异就是怪异,没什么好狡辩的。


而以教育、娱乐为幌子,制作一些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内容,从而扭曲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种“儿童邪典”数年前已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邪典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就是正常动画片,正常小游戏。

但心思叵测的人可能会利用它,传递黑暗、情色、恐怖等内容。


澎湃新闻的一个特稿里,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个化名陈莹的女孩,6岁时,玩过一款小游戏。


游戏主角是《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画面也明亮,音乐明快。但这些,都是在掩盖它残酷的内容。


它会让孩子用刀子,去处理一个人的身体,也会让孩子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陈莹说,自从接触邪典后,她感到自己的性格变得阴郁,常常幻想恐怖暴力的画面,初二有过一次自残行为。


直到国家打击邪典。


她才知道,不是自己有问题,而是那些动画、小游戏有问题,这才释然。


面对庞大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孩子辨识能力不足,大多是全盘接受的。


小时候看到什么东西,就会形成深刻的记忆,构建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印象,从而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三观,会伴随他们一辈子,影响终生。


我向来不喜欢扣帽子。

在互联网环境愈发风声鹤唳的今天,往往不愿意让仅存的自由空间被压榨。
 
艺术可以多元,可以自由,甚至可以离经叛道。
 
但是在儿童领域,绝对有明确的红线。
 
就像人民日报的评论:

“人们对“美”的理解可以多样,但教材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美的种子,不能给孩子们的审美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孩子的世界里,真的不是纯粹的、无菌的。

一旦相关审查因为利益输送、失职失责等原因,并不到位。

这些“儿童邪典”就可能以任何方式渗透进孩子的日常生活,侵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所以不论是何方神圣,在事关孩子的事上,都容不得乱来。

因为,孩子是中国未来,是民族希望。

是整个社会尽全力呵护的重中之重。

精神坑害该停了,擦边球该止了,阴阳怪气也该划上句号了。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