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本月央妈和统计局工作效率奇高,今天就把数据都丢出来了,居然没等到周五。初步来看,脸是保住了,不过数据也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乐观。
相较上月,11月M2同比增速不增反降,现在看来,应该只是央行准备用长期降准资金置换MLF的一个时间错位而已,并不是有意要收紧货币;而有一定信用松紧指向性的M1余额的同比增速则较上月略高了0.2%,不算特别好的数据,但至少扭转了前期持续收紧的颓势,说明市场活性有改善;社融数据作为比较有效的信用松紧指标,环比增幅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层面的改善其实比较有限,反而是企业债净融资环比double,政府债净融资环比也增长了2000多亿,可以理解为11月的宽信用不太像是经济自发形成的,更像是由中央意志主导的无形之手干预的结果。
经济数据:CPI/PPI:上游价格涨速回落但有限,消费品价格增速更快。PPI环比持平,同比增速略有下滑不多,其中生产资料环比微跌,体现了保供稳价工作还是有了一丢丢作用的;CPI同比上涨且增速加快,环比也上涨,体现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终于开始逐渐向下游消费品传导了,而且从两者的变化速度来看,新的一轮“胀”挑战恐怕还在路上。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对经济修复还是比较乐观的,只不过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货币我们维持一贯的看法,可以稳,可以充裕,但是不能大幅宽松,当然也没有必要收紧。需要调整的是风险偏好的预期,让资金知道政策的“底”在哪里,资金心里有数,那么信用自然也就宽起来了。其实在货币不宽松的环境下去提升风险偏好,把信用做宽是很难的事,但是中国有“国资”这个很BUG的主体,所以才算有一定抓手去做。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决然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短期看好信用利差收缩带来的信用债修复机会,长期看好权益类资产持续领先全球的增长机会。中国和美国很不一样,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没有“大而不能倒”的说法,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一个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地,带来的未必是资本主义国家式的系统崩溃,反而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勃勃生机。
债券科普
微信号:zhaiquankepu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