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茅台之产量篇
前言
原文《探秘茅台》来自老唐发表于2013年12月6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2013年第71期,这里只对文章数据进行解读,因为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有错误的,望指正。
由于文章篇幅太长,我分成了几篇来讲解,首先第一篇是产量篇。
注意:1、原文表1的图片太小,所以重新制作一幅新图,表格由公众号:落花有意SF 辛苦制作,我只是把2013年的数据补充上去,谢谢师兄,并感谢师兄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
2,part2中,黑体字都是原文,我的解读用红色字体代替,方便读者区分。
产量推算
表1:历年生产量测算表(单位:吨)
表1中,老线,指公司未单独披露的、上市前拥有的高度茅台酒生产线估算产量;
迎宾酒,是用经七次取酒后的茅台酒糟,加入曲和糖化酶酿造所得。可近似看作茅台的第八次取酒,产量可按茅台基酒的1/7计算;
当年总产量减去王子酒、迎宾酒、其他酒产量,剩余即为茅台基酒产量。其中2003年9167吨,似乎与公司12月宣称的茅台产量过万吨不符。但因总产量11794吨及王子酒产量1301吨,是公司披露数字,则茅台及迎宾的总量10493吨是确定的。而当年迎宾酒销售收入5611万,相比2002年增幅93.5%,其销量没有降至千吨以下的可能。因此,合理解释是:公司对外宣称的茅台产量过万吨,包含了王子或迎宾酒的产量。
总产量11794吨,在2003年财报p15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11794.49吨。
后面的王子酒1301吨是怎么来的呢?首先,回看招股说明书附录关于收购习酒的内容(搜索习酒很快就能找到),可以知道贵州茅台募集的资金一部分是为了收购习酒的酱香型资产(就是为了勾兑出王子酒),在p6-1-98和6-1-99的(2)“收购酱香型酒生产设施形成1000吨茅台王子酒基酒生产能力”,而资金募集完成3个月内收购,所以2001年王子酒的产量是1000吨。
但这还不够清晰,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2002年财报p18,累计总产量2290吨,所以2002年是2290-1000=1290吨,后面的年份基本在1300吨左右,所以也能反推2001年产量是1000吨。往后到2013年也能在年报的项目2中找到累计产量,然后减去前一年的产量,就能得出当年产量。比如,2013年p15项目2,累计产量23020吨,所以2013年是23020-(2012年累计产量)19859=3161吨。但由于2014年成立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所以王子酒作为系列酒的一员,在年报里再也没有披露数据。
“当年迎宾酒销售收入5611万,相比2002年增幅93.5%”,这句话在2002年财报p15迎宾酒收入为2921万,(5611/2921-1)*100%=92.1%(与老唐的计算结果有出入,但不影响结论)。迎宾酒销量在2003年没有降到一千吨以下的可能,这个假设我留到后面谈。
另,2011年11月9日新华网的报道《贵州茅台未来20年将打造世界蒸馏名酒第一品牌》中,写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茅台酒产量26284吨”。总产量和王子酒产量已知,若采信26284吨茅台的数据,则迎宾酒产量将高达茅台基酒产量的17.5%,非常反常。所以,估计这26284吨是不同的统计口径,此处不予采信。
“2010年,茅台酒产量26284吨”这里不予采信,但在老唐后面的文章《茅台未来三年利润推算》中,如下图:却是采用了这个基酒数据,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按表1的数据计算2010年茅台基酒产量是32612-1748-3858=27006吨,与26284吨有722吨的差距,至于数据偏差这么大的原因,我没有找到数据佐证。
还有,2010年及往后年份茅台基酒产量一直采用26284吨。
自筹,代表公司自筹资金投资的产能,自2009年起有完工投产项目。
注:A~K代表茅台酒项目,数字代表项目设计产能吨数; 301,指位于仁怀二合镇的301车间,推测产能为系列酒3400吨;
王2000,代表王子酒项目2000吨;系万吨,指*酒镇万吨系列酒项目,含6400吨高档酱香和3600吨中低档酱香;
系列酒7806吨项目,2013年开工。
其他项目公司未披露2012年进度,按正常速度推算,除王2000和I2500外,其他项目应完工或接近完工。
再来看一看表1数据推算过程
招股说明书39页称,“已经具备年产4000多吨茅台酒的生产能力”;112页称,“目前企业已具有5000吨生产能力”,说明企业上市前产能可能是4000多吨,可能是5000吨。招股说明书56页称“制酒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为5000吨/年”、“有低度生产线一条,生产能力为1200吨/年”,说明企业真实产能上限有三种可能:高茅2800多吨+1200吨低茅、高茅3800吨以内+低茅1200吨、高茅4000多吨+低茅1200吨。
这三种可能后面会用到,先记下来。
招股说明书附录102页介绍,“1)茅台酒销售总量按3000吨计,老酒配兑比例按6.5%计,每年需用老酒195吨。2)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老酒总用量975吨,老酒损耗量25吨”。此处提示茅台酒加入老酒比例为6.5%,与附录47页介绍生产高茅需14.86%老酒、低茅需11.7%老酒、年份酒需要更多老酒的数据似有冲突。实际无冲突。简单理解就是平均需要6.5%向茅台集团购买的“老酒”,以及约8%比购买的“老酒”年份短,但又长于5年的较老基酒。同时,此处提示,老酒存储过程,年损耗0.5%。
上图是14.68%的数据来源,搜索产品成本预测表
“老酒存储过程,年损耗0.5%”,后来老唐在茅台70问中回答过,损耗约是2%。
按照招股说明书附录数据,王子酒2000年吨成本4.26万元。参考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采购老酒协议价格年递增4%考虑。王子酒2001年的营业成本1665.4万,代表着销量约376吨。
“王子酒2000年吨成本4.26万元”,搜索主营业务收入。“销量约376吨”,老酒价格年递增4%,那么2001年老酒成本为4.26*104%=4.4304,由于营业成本已知,所以1665.4/4.43=376吨。
吐槽来了:根据后面销售量表,2001年王子酒销量才180吨啊
2001年总销量5204吨,去掉王子酒、迎宾酒、其他酒,茅台酒的销量约4057吨。根据茅台工艺特点,基酒约有25%作为老酒留存及损耗。剩余75%在三年后加回约成品总量的15%老酒,存放一年后销售。照此推算,每100吨基酒,会有75吨基酒加上约13吨老酒,形成第五年的约88吨茅台商品酒。因此,2001年销售4057吨茅台,意味着1997年茅台基酒产量约4610吨。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市前有“高茅3800吨以内+低茅1200吨”的生产能力,比较可信。
“2001年总销量5204吨”在2001年财报p15开头。“茅台酒的销量约4057吨”在p15第一个表格下面写着茅台酒年销售量4000多吨,并没有具体到个位数。
按这段话的意思,因为每100吨基酒5年后能形成88吨商品酒,而2001年销售了4057吨,设1997年基酒为x,则4057/x=88/100,解出x=4610吨。
之前那三种可能:“高茅2800多吨+1200吨低茅、高茅3800吨以内+低茅1200吨、高茅4000多吨+低茅1200吨”,从上面的推断,低茅1200吨,总产量4610吨,那么高茅就是4610-1200=3410吨,符合第二种情况。
2001年,王子酒产量未披露。但根据2002年公布的累积产量2290吨,及其后数年产量均在1300吨上下,估算2001年为1000吨。
2002年披露千吨茅台技改项目,累计生产2776吨,未披露2001年产量。此处依据其后数年产量均在1500吨附近,取值2002年为1576吨,2001年为1200吨。
其他酒,数量很小且2004年后不再公布。销售量是根据报表中其他酒营收,与2000年的吨单价,简单计算所得。
其他酒:招股说明书附录搜索“销售毛利预测表”,其他那行上年单价(2000年)2.4万元(如下图),2001年财报p15的其他营业收入是44万元,所以2001年销量是44/2.4=18吨。2002年p15其他营业收入是39万元,所以2002年销量是39/2.4=16吨,2003年也是这样计算。
老区茅台酒扩建工程2001年产量400吨,为估算值。估算依据是招股说明书附录6-1-6页,对老区茅台酒改扩建工程的目标描述“改扩建后达到新增800吨茅台酒生产能力”。结合项目完成后年产量1200吨左右,估算扩建前产量为400吨/年。若不估算这个项目的产量,则2001年老线产量高达5191吨,不合理。
老区:招股说明书p6-1-6,项目建成后达到新增800吨生产能力,建设期三年,结合2003年往后的财报项目7,年产量基本在1200吨左右,所以估算扩建前年产量是400吨,即2001年和2002年产量分别是400吨。
2003年财报p20项目7,共生产茅台酒1208吨,和2004年财报p19项目7,累计共生产茅台酒基酒2407吨,可以推算建成后每年产量在1200吨左右(2407-1208=1199吨)
其余年度的数据,均可按照总产量A减掉当年王子酒产量B,得出茅台及迎宾酒产量C。C/8得出迎宾酒产量D,D*7就是茅台酒产量E。E减去各披露项目当年产量,得出老线产量F。
文章开头的表1写得很详细。
回到上面那句“迎宾酒销量在2003年没有降到一千吨以下的可能”,从老唐这一段话就能计算出来,2003年总产量11794-王子酒1301=10493吨,由于总产量和王子酒产量是财报披露的,所以10493吨的确是茅台酒和迎宾酒合计的产量。既然2002年迎宾酒产量是1173吨,2003年迎宾酒收入增长93.5%,证明2003年的产量绝对不可能低于2002年的1173吨,1173吨这个数据是用(总产量10686-王子酒1290)/8=1175吨算出来。
2010年,低茅项目产量披露数据,突然从2009年的累计45852吨(当年9114吨),变成累计9160吨。以现有资料分析,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低茅生产线本身不产酒,仅仅是对高度茅台酒进行加水降度,其产量弹性极大。依据也有两条,其一是招股说明书附录127页“本项目主要原料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度茅台酒和各轮次基酒”,其二是招股说明书附录50页“工资费用预测表”显示,低度酒车间仅有23名工人。按照茅台生产工人人均年产量看,23人每年最多酿造不足百吨酒。若采用这种可能,无法解释公司投资1.38亿元建设一个仅仅进行加水降度的车间,无法解释至2009年累计45852吨的低茅产量,无法解释从2010年9160吨,锐降为2011年的1599吨和2012的1531吨的过程,也无法解释总产量和高度茅台产能之间的巨大差额。
127页“本项目主要原料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度茅台酒和各轮次基酒”,在附录p6-1-17的4主要原辅料及动力供应。
“工资费用预测表”,搜索工资费用,就能找到表格。“23人每年最多酿造不足百吨酒”,在招股说明书附录搜索产品成本预测表,低度茅台酒年产量1151吨,直接人工金额2580224元,所以2580224/1151=2242元/吨,2242/23=97.5吨/人,不足百吨酒是这样计算出来。
上图是工资费用预测表
上图是产品成本预测表
本文采用的另一种可能性是,公司自2010年起,低茅生产线披露的“累计生产量”,由“历年累计量”改为“当年累计生产量”。根据招股说明书提示,低度茅台生产设备,预计能正常使用至2006年左右。可能是原生产线经过技改后,坚持至2009年底报废,导致2010年改变了口径。致电公司,未能联系上董秘或证代,工作人员答复是统计口径变了,具体不详。但也有一个疑惑待解:低茅销量最高时,也就2000吨左右。公司为何会乐观到安排年产万余吨低度茅台?
低度茅:2000年的1200吨在招股说明书p5-1-56,2009年p19项目7,累计共生产低度茅台酒基酒45852吨(直接搜索“低度”,能找到历年的共生产量,除了2001年没有数据,2002年是470,2003年是2053,2004年是3569,2005年是8712,2006年是14936,2007年是24621,2008年是36738,所以能发现这些年报里面共生产量是历年的累计量,因此2009年的产量实际是45852-36738=9114),而2010年财报却是9160吨,跟之前的年份产量差距太大,所以老唐猜测2010年后的产量由“历年累计量”改为“当年累计生产量”。
2000年低茅和老线合计是用总产量-王子酒-1000吨-老区-迎宾酒-其他=8610-1000-1200-400-949-18=5043吨
而老唐最后的疑问,我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证明。
总结
通过表1与文章的梳理,可以发现,除了低度茅在2010年将统计口径由“历年累计量”改为“当年累计生产量”,其他类型的基酒都是历年累计产量(不包括找不到数据来源的自筹)。
2013年财报已经没有披露老线的产量,而到了2014年再没有这样详细披露表1各种基酒情况,应该是为了把系列酒培育成贵州茅台新的增长点,专门成立了系列酒公司——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2014年12月8日成立),所有系列酒数据都放入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