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实践》2023年总目录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
2024-09-04




 2023年总目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陈志刚(第1期)


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理论底蕴与践行趋势

作者范郁郁  王  翔(第1期)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内容结构、效能优势与完善路向

作者:栗智宽  俞良早(第2期)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样态与实现机制

作者:侯玉环(第2期)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价值导向和实践要求

作者:李斌雄  杜泓锐(第3期)


国家安全议题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实践优势与价值旨归

作者:徐亚清  于  水(第3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罗永宽  郁熠铭(第12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

作者:荣枢(第12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中国样态:逻辑理路、历史演进与现实指向

作者:邵献平  刘  璐(第4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意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

作者:朱晓璇  郝国庆(第4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借鉴、生态反思和实践创新

作者:阮睿颖  余永跃(第5期)


●历史自信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王  暾  郭明飞(第5期)


●世界历史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唯物史观原理

作者:吴宏政  张冬艾(第6期)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曹胜亮  杨怡然(第6期)


●唯物史观内蕴的目的论及其革命性超越

作者:李  扬  张廷国(第7期)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作者:郭国祥  蓝  强(第7期)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存在形态、生长逻辑与成长空间

作者:代晓光  曹景文(第8期)


“五个必由之路”的深刻意蕴、耦合效应和价值伟力

作者:刘宗灵  王幸媛(第8期)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作者:朱  喆  王钰涵(第9期)


话语机制的运行逻辑及其内蕴风险审视

作者:魏凌云  亓  光(第9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倪瑞华  谭  迪(第10期)


党的八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启示

作者:岳  奎  罗帅虎(第10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图景

作者:寇东亮  覃泳钧 (第11期)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作者:郭  广  李佃来 (第11期)


数字社会


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中的“有为政府”

作者黎江虹  周坤琳(第1期)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作者董晓波(第1期)


老年人数字生活参与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作者:匡亚林  蒋子恒  王  瑛(第1期)


●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

作者:任保平  李婧瑜(第2期)


●平台数据监控的内在逻辑与演进向度——基于用户认知视角的分析

作者:范海潮  顾理平(第2期)


●数据权利界定的路径

作者:易继明  钱子瑜(第3期)


●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发展趋向及中国方案

作者:孟令浩(第3期)


●法定数字货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

作者:孙宁华  付大利(第3期)


●从分工到异化:数字劳动分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视

作者:温  旭(第4期)


●数字景观生产及其视觉政治

作者:吴红涛(第4期)


●数据要素红利全民共享机制——基于一、二次分配相结合的探索

作者:徐偲骕(第6期)


●数字身份构建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

作者:武文颖  王  鑫(第6期)


●数字发展权保障的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

作者:汪习根  段  昀(第7期)


●情感劳动:人工智能劳动的限度及风险

作者:崔中良  陈  雯(第7期)

●系统性赋能: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重逻辑

作者:邓  理(第8期)


●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多维框架及实现路径

作者:黄  合(第8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风险及治理基点

作者:陈  兵  董思琰(第10期)


●空间正义视域下的数字基础设施适老化:本土进展和局限

作者:朱政德  胡  泳(第10期)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权益及治理转型

作者:闫泽华(第12期)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作者:王志凌  曾  洪  罗  蓉(第12期)


政  治


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逻辑

作者:刘琼莲(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四维审视

作者:胡  爽  林志友(第2期)


●党内法规执行力提升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作者:王立峰  孙文飞(第2期)


●政府治理中公私法形式选择及其裁量

作者:张  航(第2期)


论党内民主法规制度的完善

作者:周叶中  刘文健(第3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自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作者:郭旭红  李一凡(第3期)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实践进路

作者:白清平  倪江纯(第5期)


●基于“政治性议题”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作者:阙天舒  方  彪(第5期)


展现与传播: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人民性

作者:王  干  蔡相辉(第6期)


●新时代党性教育的丰富内涵、实践推进与时代价值

作者:李明霞(第6期)


●农民精神生活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明的重建

作者:刘  建  吴理财(第6期)


共享:共同富裕的伦理出场

作者:赫曦滢(第7期)


●大食物观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进路

作者:苏玉波  王  樊(第7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的“人民性”探索:历史视野与现代化面向

作者:刘  星(第7期)


数智赋能村民自治:完善党领导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实践路径

作者:张露露(第8期)


●国家自主性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刘  伟  何  頔(第9期)


●议行协同:乡村协商治理的共谋共建机制

作者:赵益晨(第9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新文艺生活的建构

作者:徐志伟(第10期)


●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中国化建构机制(1941-1945)

作者:宋健林 (第11期)


●行政包干制视角下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生成、特征及风险——基于苏北S市“挂包帮”行动的经验诠释

作者:杜永康  张新文 (第11期)


●伦理重建、信任重构与乡村现代化建设——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再反思

作者:郭占锋  蒋晓雨 (第11期)


论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的逻辑展开

作者:祝  捷  万孝笑(第12期)


●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作者:伊士国  郑海琨(第12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成长机制——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作者:陈雪儿(第12期)


经  济


推进共同富裕与防范金融风险——基于均衡金融体系视角

作者:方  意  杨  勇  唐琦蕊(第2期)


●新发展阶段我国能源贫困的识别与测度——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杨静慧  张雨龙(第2期)


共同富裕视域下共有产权住房的定价政策

作者:易成栋  赵鹏泽  陈敬安(第3期)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

作者:杨  育  何其鑫  杨小勇(第3期)


我国南北差距的定量测度、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

作者:王家庭  袁春来  贺沛翔(第4期)


●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并购是否有利于促进创新?

作者:潘  敏  徐琛卓(第4期)


●斯蒂格利茨新国家干预理论的承继与发展

作者:傅墨庄  魏  建(第4期)


政府预算“超支”与企业实际税负

作者:詹新宇  余  倩  董红霞(第5期)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稳金融”效应——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

作者:姜  勇  杨源源(第5期)


我国大中城市扩张测评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李国平  黄一诺  吕  爽(第6期)


●金融科技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郭琲楠  魏成龙(第6期)


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吗?——基于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

作者:马海涛  文雨辰(第7期)


●数字人民币促进分配公平的机制分析和制度设计

作者:马  扬  杨  东  周  鑫(第7期)


红色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当代启示

作者:尹志超  余安定(第8期)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效应:结构变化与机制分析

作者:张抗私  韩佳乐(第8期)


水资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演进、互动机理及发展路径

作者:姚  鹏  梁琼云  杜曙光(第8期)

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测度、成因及治理对策

作者:胡海峰  田一迪  王爱萍(第9期)


●点绿成金:企业绿色转型与主业业绩

作者:车德欣  丁子家  张  玲(第9期)


潜在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提升:基于企业年金制度视角

作者:穆怀中  王梦琪(第10期)


●数字产业集聚、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作者:辛璐璐(第10期)


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测度评价、区域分异与推进方略——基于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比较研究

作者:师  博   王  铮 (第11期)


●金融科技会影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吗?——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作者:周  闯   汪  洋  马梦妮 (第11期)


金融科技抑制了债券违约风险吗?

作者:王生年  侯丹阳  张  佩(第12期)


不充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FP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证据

作者:代  伟  张青松  殷美玲(第12期)


法  律


●论个人信息保护的声誉激励

作者:刘大洪  蒋博涵(第1期)


刑民分界视野下变相经济犯罪行为的构造与认定

作者:何荣功  刘天宏(第4期)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进路

作者:高志宏(第4期)


●国际税收争议解决中的税收确定性及中国方案

作者:杨  洪  侯丁火(第5期)


数字经济领域平台服务互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与立法回应

作者:段宏磊  沈  斌(第6期)


●网络空间社交账户的可继承性分析

作者:夏庆锋(第6期)


●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及法治因应

作者:汤建华(第8期)


互联网版权治理中的“自治”与“管制”协同

作者:熊  琦  朱若含(第9期)


●地方税收竞争的类型划分及法律规制

作者:龙秋羽(第9期)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保障机制

作者:孙  晋  蔡倩梦(第10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耕地保护数量型指标的规范构造

作者:赵  谦  严雨辰 (第11期)


●遗产税立法的本土困境、共识凝聚与规范构造

作者:谢  伟  姚岸颀 (第11期)


公共管理


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需求及实现路径

作者:牟昱凝  黄涛珍(第1期)


●农户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增收效应研究

作者:郑双怡  周敏杰  冯  琼(第1期)


●我国粮食节约的协同性治理

作者:王  虎(第2期)


以协商式参与制度化破解公众参与困境——基于结构、过程、行动的视角

作者:韩万渠  柴琳琳(第4期)


●农村电商的自适应创新及其优化

作者:戴祥玉  闫  静(第4期)


●技术治理视角下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风险与防范

作者:张  伟  康  敏(第5期)


●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机制的逻辑与构造

作者:刘  超  邓  琼(第5期)


治理性融合与都市腹地乡村的振兴逻辑——基于沪郊乡村振兴经验的思考

作者:王  阳  吴  蓉(第6期)


●以“家”为媒:基层的生活化治理实践——以结对治理模式为例

作者:舒洪磊  沈  荟(第6期)


归口管理:运作形态、逻辑展开与治理效能

作者:候绪杰(第7期)


●从个益、互益到共益:骨干居民的身份建构与基层“公共性”的成长

作者:杜  晔  何雪松(第7期)


整合、服务与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种实践取向

作者:陈秀红(第8期)


●打造枢纽空间: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悬浮化”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W市J区的实践考察

作者:潘  博(第8期)


“材料”运转:一种科层信息之累的纾解方式

作者:杜其君(第10期)


●政府间医疗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优化路径

作者:蒋祖存  徐双敏(第10期)


社  会


跨层级治理:情境、过程与结果——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制度运作分析

作者:张国磊  胡卫卫(第1期)


●“后小康”时代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国外经验与本土政策构建

作者:陈仁兴(第1期)


走出反哺: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生成逻辑、社区基础与社会保护

作者:王进文  刘学峰(第2期)


●“元宇宙”与扩展空间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付堉琪(第2期)


跨越社会分化鸿沟:信息时代的韧性团结

作者:戴  洁(第3期)


●开放与闭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组织应急合作网络双模式—— 一项双案例比较分析

作者:许文文(第3期)


●生活视角下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

作者:杨  君  陈冬梅(第3期)


社会组织“助推”协同治理的模式及策略——基于案例比较的扩展性分析

作者:杨  宝  刘俊钰(第4期)


●融合抑或分化:城市大型保障房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与居住福利治理

作者:陈  伟(第4期)


●儿童社区早期教育的福利需要与服务优化

作者:李文静(第4期)


制度赋能与专业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发展的双重动力

作者:徐选国  秦  莲(第5期)


●土地流转、农村剩余人口及其社会保护

作者:马流辉(第5期)


●重建熟悉关系:“五社联动”中专业社工参与乡村治理何以可为——基于Q县H村项目实践案例的探究

作者:胡鹏辉  任  敏  严艺文(第5期)


现代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学的概念框架与范围内容

作者:刘继同(第6期)


●在地性整合:社会组织立体式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作者:薛美琴  马超峰(第6期)


制度变迁背景下群社组织间的竞合关系及其生成机制

作者:杨  柳  李  莉(第7期)


●造血式扎根:企业社区参与的驱动因素与现实路径

作者:王毅杰  孙旌程(第7期)


电商失信及其治理:一个市场社会学路径的分析——以华东某“淘宝镇”为例

作者:杨  慧  王茂福  周  浪(第8期)


●冲突转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冲突化解的行动策略与实践逻辑

作者:高  红  徐成铭(第8期)


资源的叠加还是替代?——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关系探析

作者:王燊成  杨永政(第9期)


●从“技术-底线”到“整合-长效”:社区矫正风险防控的新趋向

作者:杨彩云  冯建瑛(第9期)


居间治理:复合型街道社工站的政社“黏连”机制检视——基于S区14个街道社工站的运营经验

作者:王学梦(第10期)


●诠释社区场域的政社合作: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的行动—结构分析

作者:张煜婕  张  圣(第10期)


社会组织协商的夹层角色与共治路径——基于制度环境与社会参与的类型学考察

作者:徐家良  吴晓吁 (第11期)


●新发展理念下社会素质教育的公益定位与系统治理

作者:陶秀丽  常云阁 (第11期)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议题属性与试点推进策略——基于中韩两国的比较

作者:陈诚诚  袁嘉林(第12期)


社会照顾治理中的制度增能:需求、路向及评价——基于制度“脆弱-韧性”嬗变视角

作者:朱时艺(第12期)


文化与传播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与张之洞茶务振兴

作者:涂文学(第1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的解构与重构

作者:胡骄键(第1期)


●孝悌之道与家庭伦理

作者:韩  星(第1期)


社会文化变迁下青年流行话语的建构与传播——基于“小镇做题家”的文本分析与出圈逻辑研究

作者:章文宜  骆正林(第2期)


●自主与失控:媒介化的时间管理实践及其困境

作者:崔志梅(第2期)


人工智能奇点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从“物种奇点论”到“社会奇点论”

作者:程  萌(第3期)


●物化时间的历史缘起、社会本质及其批判超越

作者:刘  灵  彭定光(第3期)


新国潮:消费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潮流形态

作者:付茜茜(第5期)


●宋代长江沿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作者:谭静怡(第5期)


文化线路的内涵、功能与时代价值:基于时空重构与价值共享视角

作者:王光艳  樊志宏(第7期)

迷失与超越: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

作者:陈世华  刘  爽(第9期)


●网络空间的“人设”泛滥及其社会文化症候

作者:王  庆  夏  凯(第9期)


晚清至五四时期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的建构

作者:杨理沛(第9期)


●互动与建构:饭圈文化中的二次创作

作者:黄士多(第9期)


《论语》中的共同性思想

作者:李祥俊  张东凤(第10期)


●明清乡村生态资源管理规约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揭  芳  苏  静(第10期)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的叙事策略及价值功能

作者:沈  霄   卢  旭 (第11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再生产——基于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实践的考察

作者:肖博文  孙秋云 (第11期)


智媒时代儿童受众的主体性建构

作者:周红莉    文(第12期)


●网络社区交往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

作者:邹梦瑶(第12期)


-end-




感谢各位学者和同仁

对《学习与实践》的关注与支持,

预祝2024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与实践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