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哲空空



小灾难来自固执

大灾难来自狂热

文:哲空空 编:先知书店

编者按:天堂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但我们大抵可以作出判断,所谓地狱,就是绝对权力加上核弹。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罗素可以说是最早在一片热情赞颂声音中看透苏俄极权真相、看清俄国“斗争哲学”谬误的人;晚年又时时警醒人们战争的爆发、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罗素虽于1970年2月2日过世,但他对苏俄极权的判断、对核战争的忧虑丝毫没有过时。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拥有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令人尴尬的是,苏联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表现,仿佛被恶意做空的股票,跌破了所有人的心理价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鲁迅走得早,至死不改初衷;胡适活得长,有幸看到了乌托邦另一面。这又应了一句话:活久见。

提起活久见,不得不说一个人——罗素。这位公知领袖、才子班头,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活得最久的知识分子。罗素活了98岁,并且曾经亲自游历苏联,因此,他在不同时期对苏俄的看法,于我们似乎更有参考价值。

十月革命刚爆发时,罗素的态度与多数人并无二致,既兴奋,又期待。他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苏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1920年,罗素为了尽可能地观察当地局势,亲自去了一趟俄国,并与列宁等人长谈。

亲身体验过苏维埃之后,罗素如冰水浇头,热情骤灭。在俄国有一种“斗争哲学”,与罗素的理念格格不入。

在罗素看来,俄国理论有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取得胜利,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权威——所有人将生杀予夺的大权,全都交托于政府官员。

从苏俄回来后,罗素写了一本小书,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左右两派都给他起了埋汰的外号。尽管如此,风言风语无法撼动罗素丝毫,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秉性不可动摇。离开苏俄后,罗素挥一挥衣袖,去了中国。

斯时斯世,如罗素这般看透苏俄真相的中国知识分子少之又少,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其他人更看不透。

胡适这样的盗火先驱,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苏维埃鼓掌,他认为苏联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鲁迅先生一反尖酸刻薄的文风,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激赏文章。

偌大一个文坛,似乎只有二十四岁的徐志摩跟罗素英雄所见略同。事实上,徐是罗素的粉丝,罗素《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小徐就找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读完后,他针对苏俄问题,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罗素对苏俄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罗素来中国后,力挺苏俄的鲁迅率先发难,跟他打了场不大不小的笔战。

罗素游玩西湖,看见轿夫十分辛苦,却有说有笑,不知忧愁为何物。罗素受到震撼,遂撰文称赞轿夫乐天知命,懂得享受幸福。听了罗素的论调,鲁迅颇为不满,也写了篇随笔,讽刺罗素:“如果轿夫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罗素和鲁迅对“无产者”有着迥异的看法,这源自他们对苏俄的不同态度。如今,那套鼓动仇恨的理论,所带来的灾难,已成历史事实。罗鲁二人的这段公案,孰对孰错无需赘言。

随着的阅历不断增长,罗素对苏俄模式也看得也越来越深刻。他说,古今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晚年的罗素致力于和平事业,他认为“人类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促使罗素作出这个可怕的预言,是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罗素满怀忧虑地指出,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恐怖平衡将被打破,再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我们作为地球人的一员,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个人的寿命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却能超越时代而永驻。罗素于1970年过世,但他对苏俄极权的判断、对核战争的忧虑丝毫没有过时。

活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每天的头条新闻,不时闪出核扩散的消息,蘑菇云的幽灵笼罩在地球之上。天堂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但我们大抵可以作出判断,所谓地狱,就是绝对权力加上核弹。

罗素希望苦难之地亦可走向自由法治,人人享太平;他渴望任何一个国家、种族或主义,都能屈服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价值与尊严之下。但是,极权下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却总让他满含绝望的泪水。

他深知,在这样一个被祛魅的现代世界,无论是人生、社会还是国家层面,关于那些最重要的问题,确定无疑的答案,早已不复存在。人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清醒的理智,尊重常识,尊重逻辑,不自欺欺人…… 

罗素超乎常人、超越时代的清醒,来自他思想的博大、深刻和睿智。他曾引发数学界的理论危机,成为分析哲学界领军人物,他谈论过的话题,几乎包含了你所能想到的所有范畴。

对于这样一个人生跨度极大、涉猎极广,本身也非常传奇的人物,想要迅速汲取其思想和人生智慧的精粹,并不容易。需要首先能够对其哲学思想、政治担当,以及人生经历的各种面向,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纵览。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理解罗素最好的著作”——罗素晚年最精粹、也最适合中国读者的思想经典,以及当下最可读、最全面的罗素传记。

◎《西方的智慧》:罗素87岁写就本书,它是罗素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被称作罗素名著中的名著。其文笔与思想炉火纯青,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之流变,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以及科学、宗教、文学乃至社会习俗等容易被东方人忽略的人类社会根本性问题。而且,这最初就是一部专门献给毛泽东读的著作,提供了中国人最为缺乏的“西方智慧”。

◎《罗素传》: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孤独的精神》和《疯狂的幽灵》,是迄今为止最全面、较好读的罗素传记,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内容包括罗素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交织叙述了罗素的哲学著作、政治担当和错综复杂的感情生活等......材料详实,评价公正,这是一部大胆、深刻而又让人深感悲伤的作品。本书更是我们时代最优秀的人物传记之一。

罗素的著作深刻而优美。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通过了解罗素和他的著作,不仅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与文明架构,更可了解罗素“孤独的精神”,免于固执和狂热。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