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隆基绿能李振国:过半光伏企业会被洗牌出局|谈碳
谈碳第二十四期,我们采访了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过去三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时期,保持了高度的景气,但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却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信号。
李振国认为,行业的下一轮洗牌就在不远处。而隆基也已经储备了500亿元的现金,准备迎接未来2-3年的行业洗牌。
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5月24日,暌违两年的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现场人山人海,热度空前。然而,在行业人声鼎沸、一片繁荣之时,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却已经看到了行业潜在的“危险”信号。
“今天这个Party的盛况是接下来三四年之间很难超越的。当(供需不平衡)的挑战来临时,每家光伏企业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就不一定愿意来参加Party了。”在SNEC展会前夕的光伏大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如是说道。
过去三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时期,保持了高度的景气,但随着新老玩家们的“大干快上”,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钟宝申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过去18年国内企业建设了380GW左右的全产业链项目,而在最近的18个月里,行业又新建了超过380GW的全产业链项目。
经历多轮行业周期,“身经百战”的隆基绿能已经预见——行业的下一轮洗牌就在不远处。而隆基也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现金,准备迎接未来2-3年的行业挑战。
5月24日,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接受了36碳等媒体的采访,就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技术路线变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一系列关键话题分享了观点。
谈产能过剩:账面现金储备充足,迎接未来2-3年的行业挑战
李振国表示,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已经共识已经形成,能源转型也变成了一个确定要发生的事情,从终极形态上来看,光伏行业的市场规模会非常大。但是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随时可能会发生。
“(产能过剩)可能是下个月,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当然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但越发生得晚,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 李振国如是告诉36碳。
他预测,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虽然李振国认为行业洗牌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风险,但隆基也已经在为“行业产能过剩”做准备。
李振国表示,目前隆基现金账面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现金,最近还准备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做GDR的增发,希望可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36碳发现,自去年开始隆基绿能就已经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理,似有防范风险的意图。在去年的投资者调研中,隆基方面表示,在订单上要求更严格,比如长协必须先付预付款,还加强了回款管理,改善了现金流。
目前业内有观点认为,随着组件价格的不断下跌,下游投资的积极性会相应提升,需求侧有巨大的弹性,因此所谓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可能并不会发生。今年1-4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达到48.31GW,较去年同期增长186%,更加让部分业内人士坚定了上述看法。
对此,隆基显然持有不同的意见。李振国表示,他对于今年的装机量增长有信心,但过去连续2-3年光伏市场保持50%-60%的高速增长,也很难持续,大概率将回归到约10%-20%的正常增长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下游部分细分市场,如国央企地面电站的招标当中,已经出现了价格战的苗头。
有行业媒体指出,在4月的国央企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当中,频频出现低价中标,已经跌破了部分组件厂商的成本线。这似乎也从侧面支持了李振国“产能过剩随时可能发生”的判断。
钟宝申也在SNEC展会前夕的光伏大会上谈及了这一问题。他表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一个非常怪的现象,大量的央企招标中会给出第三方价格,但同时要求第三方价格变化的时候,订单的价格也要跟随变化。
然而实际招标中,行业投标的价格普遍会比第三方价格低一毛钱。这带来的结果是,光伏企业以该模式拿到的央企招标订单,不是为企业带来亏损,就是订单无法兑现。
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是光伏企业中短期内要面对的议题,而技术创新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95亿元,位居行业第一位。巨额的研发投入帮助隆基在过去不断成长与突破,尤其是在单晶硅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在推动单晶技术成为主流的同时,也帮助隆基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然而近两年,巨额研发投入并没能让隆基的业绩增长和利润表现优于其他头部光伏企业。在隆基投入研发重金的电池片环节,隆基也暂未拿出显著领先于其他头部企业的量产技术。
对此,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总体上来讲,光伏产品的技术进步还在进行当中,但从幅度上来说,相比过去的十年,没有那么大了。” 当行业的技术进展到一定程度,再往前走一小步都很困难,这也是为何隆基会被质疑“技术优势缩小”的原因之一。
当前,工业硅、多晶硅、拉棒、切片等几个环节基本上没有了台阶式技术进步的机会,电池片环节成为了光伏组件效率提升最大的技术突破口。
电池片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当行业认为P型电池技术红利已临近天花板时,隆基曾在去年11月推出了基于高效HPBC电池技术的P型组件新产品,成为了行业内的“独行者”。
但随后隆基在电池片路线的选择上似乎发生了“转向”。今年3月,隆基又披露了年产30GW的TOPCon电池投资项目,成为了TOPCon路线上的“姗姗来迟”者。这一“转向”也被部分二级市场投资者批评,其在电池路线上的选择犹豫不决、未能把握住最大红利。
在5月24日的SNEC展会上,隆基也推出了针对地面电站的、基于HPDC电池技术的组件新产品——Hi-MO 7,这款产品的转换效率达到了22.45%,高于一般的TOPCon组件。据靠近隆基的专业人士表示,Hi-MO 7采用的就是TOPCon技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此前股东大会上隆基“TOPCon对技术已经研究的十分透彻”的表态。
但李振国始终认为“TOPCon只是一个过渡技术”。他在采访中表示,隆基一直在平衡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的关系。在隆基找到比较终极的技术路线之前,还是会相对谨慎地布置产能。
与此同时,隆基一直在期待“行业能再迎来一次真正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
本届SNEC展会,隆基还发布了N型硅异质结概念产品2681,其硅异质结转换率打破世界纪录,达到了26.81%。李振国表示:“隆基将会努力在今后的2年之内实现异质结电池的低成本工程化,这是我们的目标。”
在5月的股东大会上,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李振国曾经回应表示,“前面两年大家认为是机遇的一些事情,一两年以后,再对这种机遇进行评判,可能更客观一些。” 凑巧的是,在李振国的预测中,未来光伏行业的洗牌和异质结电池的低成本工程化的时间节点也是两年。
“隆基的技术优势还存在吗,是否已泯然于众人?”“审慎求稳的产能扩张策略是对还是错?”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也将在两年后露出真容。
以下为交流实录,内容经36碳摘编:
媒体:今年1-4月光伏新增装机已达到48.31GW,有分析认为,今年光伏装机规模或超出预期,您觉得会超预期吗?
李振国:去年因为组件价格太高,很多央企的项目后移,导致1-4月装机量十分高。我们对今年本身的装机量还是有信心的,但是,过去两三年市场保持50%-60%的高速增长,也很难持续,大概率将回归到约10%-20%的正常增长水平。
媒体:您怎么看待当前阶段光伏行业技术的发展?
李振国:总体上来讲,光伏产品的技术进步还在进行当中,但从幅度上来说,相比过去的十年,没有那么大了。
在一些领域,如电池片环节还有比较大的技术迭代空间。在单结晶硅电池上面,大家还在努力追求 26%到27%转换效率的低成本路线,它基本上把这个单结晶硅电池的极限解决了。最近TOPCon电池达到了25%左右转换效率的一个水平。但实际上,由于TOPCon的封装损失比较高,它相比PERC技术的真实效率的提升还没有达到1%。隆基的HPBC可以做到25.2%左右的水平,这些技术路线都在进步当中。
去年隆基研发了效率达到26.81%的异质结电池,我们会努力在今后的2年之内实现低成本工程化,这是我们的目标。眼前来讲,我们的HPBC还是在单面技术上真正能够量产的最好的一个产品,也是市面上可以能够大规模供货的最好的产品。
媒体:在这个技术迭代期。隆基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这个产能的扩张?
李振国:其实隆基一直在做这种平衡。如果在上一代技术上投入产能太大,等新技术出来之后,原来产能就会偏落后;但又不能完全停滞,停滞就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所以说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在做这种平衡。在隆基找到比较终极的技术路线之前,还是会相对谨慎地布置我们的产能。
媒体:近两年很多光伏企业的增长速度很快,隆基多年来的营收复合增速大概在60%左右,一个快速,一个稳健,您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李振国:从隆基身上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有好的成长,但更关注的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公司生存和发展能力。过去两年,在光伏市场发展特别超预期、意想不到的超预期的情况下,隆基显得好像比同行就在这个阶段,就慢了一点。但是我们认为,这也是隆基长期策略和风格的一种表现。
媒体:隆基对于未来的电池技术是如何规划的?执行方面有什么进展?
李振国:从四五年前,隆基就已经把研发重点转向电池这个环节,在多条技术路线上都投入了比较强的研发力量。我们对各种路线的一个研究的深度和本质的认识,是行业内最清晰的。
明晰方向之后,隆基最近正在忙于把高效率的技术量产工程化,既要实现高效率,还要保证成本是比较低的。在这个角度上,隆基正在做努力,但具体方向,暂时不能披露。
媒体:很多讨论提到光伏行业可能有产能过剩的风险,您觉得未来近期到中期,我们会面临怎样的竞争态势?
李振国:过去两三年里,整个行业的局面,跟2005年到2008年很像,几乎是任何冲进来的人都能够赚钱,越激进赚的钱越多。这种局面一定会导致阶段性过剩。
当然因为碳中和的共识已经形成,能源转型也变成了一个确定要发生的事情,从终极形态上来看,光伏行业的市场规模会非常大。但是阶段性出现过剩的局面随时可能会发生。可能是下个月,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当然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但越发生得晚,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
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光伏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隆基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了充足的准备,资金方面,隆基的现金账面上有500亿元,最近我们还在资本市场在做一个GDR的发行,希望能够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第二个方面,早些年,隆基依靠的是科技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要构建一个科技制造加科技服务的双轮驱动。为客户服务这个环节,隆基未来三年会有十倍的人力资源投入的一个增长。
媒体:SNEC上发布的2681概念产品会应用在哪些场景,有没有产品的量产计划?隆基所讲的终极技术是什么?
李振国:2681产品证明了隆基在其中的一个技术路线上形成的技术突破,代表着隆基对这条技术路线的认知,但是我们下一步可能要建立的平台不一定就是异质结电池。
隆基构建的技术平台,可以面对不同的场景,在相同的平台上,也可以做一些技术变化,也可以包括不同技术的一些组合。等有一天我们真正把这个平台做成熟并发布出来了,大家就清楚了。
终极技术是一个基于语境的表达,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技术,技术永远是在不断进步过程当中。
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是29%,但量产的效率达到26%-27%就没办法再进步了。在双结电池上,隆基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已经做到31.8%的这种转换效率了,当然双结电池的工程化和量产化,需要走的路子更长。目前来看,我们认为五年的时间很难真正量产化,但也不排除这个过程中有技术突破。
媒体:地缘政治可能是光伏行业面对最大的一个风险之一,除了建厂这一个措施以外,隆基还有哪些应对的方式?
李振国:确实有很多国家在能源转型的同时,他希望制造业也落在这个本地,这背后有多种诉求和目的。我们认为将来全球布局将是不得不去做或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隆基过去在海外建立了比较大的一些产能,在国内光伏企业中,隆基的海外产能规模是最大的。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去全球其他区域进行调研、考察,寻求落地的可能性。当然海外市场比较复杂,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十分谨慎。
| 「谈碳」, 36碳围绕“双碳与ESG”议题推出的专访栏目,我们会寻找业内大公司“双碳业务”的关键角色、明星企业 CEO、学界产业代表等人物,针对碳中和战略、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一场深谈。
将“36碳”打星
双碳大事,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