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著 | 刘鸿勇--《汉藏语名词性结构的对比研究》
《汉藏语名词性结构的对比研究》
刘鸿勇(澳门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讨论的是名词性结构的语义。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入手,本章先综述了学界对英语中三种形式的类指义短语的研究,对“类”、类指义短语、类指句这些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汉语中不同类型的类指义短语的语义生成机制,并以汉语的光杆名词、数量结构和“你+个+NP”结构为例,对汉语中的定指、不定指和类指短语进行了详细的语义分析。
第三章讨论的是简单名词性结构的内部句法构成。简单名词性结构由名词、数词、量词、指示词、(不)定指标记等成分构成。具体到汉藏语,“数量”短语是不定指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指量”短语是定指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本章以景颇语、凉山彝语、腊罗彝语、湘西苗语和乳源勉语为例,讨论了汉藏语简单名词性结构的构成。另外,本章还详细探讨了普通话中诸如“二十斤的西瓜”这类包含度量短语的名词性结构为什么既可以有单调性解读,也可以有非单调性解读的原因。最后,本章考察了普通话中“五碗饭吃了十个人”这类包含数目短语的转翻句的论元结构和题元结构,提出以数目短语作为类指短语的分析。
第四章讨论的是汉藏语复杂名词性结构的内部句法构成,核心观点是汉藏语系大部分语言中的关系结构本质上都是名物化结构。名物化标记主要包括结构助词(例如普通语中的“的”、粤方言中的“嘅”)、指示词以及量词。我们以普通话、凉山彝语、腊罗彝语、汉语粤方言和吴方言为例,考察其关系结构,并为之提供了一个基于名物化的统一分析。
第五章是结语部分,一方面总结了全书对汉藏语名词性结构的语义指称和内部句法关系的考察,另一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数量词的跨语言分析、度量短语的跨语言分析、领属结构的跨语言分析。
生成语法理论源于西方,是以英语为主要参考语言建立起来的一套理论。生成语法学界所做的汉藏语语法研究中,除了汉语普通话以及吴粤方言外,很少涉及其他语言。理论是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的工具,本书的研究思路说明生成语法理论能为汉藏语语法研究,特别是中国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设计排版 | 陈婷、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