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的带兵之道,有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基因
日前,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五位护国英雄,涌现于去年(2020年)6月在西部边境发生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与表彰同时公布的,还有这一事件的权威录像资料。
当时外军人数大约有600多人,相当于2个步兵营。但祁团长仅带着10名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然后我军有大约2个排70人前来增援,将来犯之敌击溃驱离。
据《解放军报》报道: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也就是说,这次冲突里,我军以大约2个步兵排的兵力击,击溃了外军2个步兵营,毙伤俘外军100多人。而且,用的是古老的冷兵器。
有网友考证,这次冲突被我军大败的,是外军最精锐的荣誉部队——比哈尔联队,拥有该国陆军最多勋章。据称,比哈尔联队擅长夜战,是外军的重点夜战部队。
在我军面前,这支外军“夜老虎”就成了“夜老鼠”。他们非但不投降,还满山乱跑!
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1962年的中印之战,英雄庞国兴临时组建的战斗小组,连续作战15小时,孤军深入印军阵地,历经5战,缴获7门火炮,攻占炮兵阵地两处,击毙敌军官兵7名,击溃印军一整个炮兵营,自身毫发无伤。
两三代人的时间过去了,即使用冷兵器作战,我军还是让那支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
为什么,无论什么年代、用什么武器,我军对入侵之敌,都是降维打击、全面碾压?
基因。战无不胜的基因,在代代相传。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这是祁团不成文的“规定”,是祁团长的带兵之道。
官兵一致,上下同欲,生死相依,试看天下谁能敌?
回放那天那夜的战斗,情况是这样的:
祁团长作为现场我方的最高指挥官,站在最前面的河水中,伸出双臂,拦住越线前来的大批外军士兵。
他遭受外军凶狠围攻,重伤倒地。营长陈红军一见,当即带着官兵,冲进“石头雨”“棍棒阵”营救团长。
听到有人喊“营长连长被围攻了”,陈祥榕迎着对手冲去,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护住营长连长。
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肖思远再次冲向前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
也就是说,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
我军在战斗中,历来都是指挥员喊“跟我来”,而不是“给我冲”。边防官兵,同爬执勤点、同吃大锅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给养物资。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炁子的原创《人生系统管理指南》(微信公众号“炁子”,ID是Qi_Zi_2020)第1版第32篇,讲到传统人伦关系“君臣有义”的现代版升级,即上仁下忠。
上仁下忠体现在军队官兵,就是干部应仁爱、关心、体恤、教育战士,替战士、战士的家人着想;战士应忠于干部的领导,忠于自己的本分、职责和所属的队伍。
中华文明的上仁下忠,是上下互根一体的大局智慧。这种智慧一直被人民军队代代相传,融入这支军队的基因。一旦临战,就会出现官兵一致、上下同欲、生死相依,就会创造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的奇迹。
祁团长的带兵之道,恰好完美地展现了上下互根一体的无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