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去了大理,看面包在有风的地方如何生长

创想大理
2024-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藏私面包匠人 Author 不藏私面包匠人


旅居时代、数字游民、青年社群、治愈之城、裸辞去大理……各种标签和人群都在涌向大理,面包烘焙是否也能在大理有一席之地呢?在苍山洱海间,我们寻找到宝藏面包店,也遇到了有趣的面包师,以及有阳光味道的面包……


面包,

咖啡,

和好天气,

在大理

都不稀奇。



Part1 ✦

 在大理吃面包,是一种怎样的神仙体验? 


大理看似安于一隅,但作为旅游城市却有着颇高的国际化,你可以在大理找到可颂、贝果、酸种面包、窑烤面包等等各种你想吃的面包,还有融合乳扇、火腿、菌菇等本地食材的惊喜味道。在大理的可颂专门店,全透明的操作间,大大方方展示着从面粉到面团到开酥到烘烤的全过程。在户外桌椅上,晒着太阳吃可颂,仿佛从内到外都在吸收能量。


我们在一家全自助面包店里,体验了一次互相信任的面包消费。听说面包师干完当天的活,出完面包就会下班,留着面包和食客彼此照顾,面包师也要去过自己的生活。

自己取面包

自己打包

自己算账


我们预订了一次面包Brunch,在主理人的花园院子,面包和本地水果、牛油果、罗勒、芝士、以及大理的阳光铺满了一整张桌子。

晒着太阳吃面包,

是大理的日常


在喜洲古镇的田地边,看着柴火烧起,面团擀开,明火窑烤的pizza从火堆边送到你桌前。对着蓝天庄稼,就着咖啡,感受玛格丽特pizza的酥脆薄底和缠绵芝士。听说筑这个pizza窑的面包师,还有烤面包的白窑和黑窑,馋得我们马上约了时间,转天就去他的工作室吃面包拜访 。


到大理的那周没有遇到传说中的面包集市。但大理的集市文化丰富,在任意一个集市上都能找到面包摊。游逛在农场的草地上,或者是穿梭于三月街的熙攘人群间,都能发现各种手作面包,人们在苍山洱海间,遛娃遛狗遛面包。

左:via 阿格

右:via 大理小叮当



有人说:在大理,生活才是第一位。

在大理吃面包,是自然又闲适的生活环节。

在大理做面包,是一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

在大理,面包不用讲故事,面包师也更愿意晒太阳而不是讲故事。如果你也拿上一个小板凳,坐在面包店门口和他们一起晒太阳,那也许才是打开话匣子的正确方式。

(温馨提示:以上所有画面,都建立在非节假日非人流高峰期……)



Part2 ✦

 听起来很美好,那如果去大理做面包师,是不是也很美? 


许多朋友看过影视剧里裸辞去大理的剧情,都会既羡慕又向往。那如果一个面包师裸辞去大理做面包,是不是“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与大理当地伙伴们聊过一圈,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仅供参考)是这样的:

较低的工资

因为大理当地普遍工资不高,所以去大理做烘焙师首先可能面对一个较低的工资,比方说当地餐饮服务业工资普遍在3000元上下。

不多的工作机会

虽然在大理,烘焙业同样缺人,但行业体量并不大。而当地的产业不多,即使烘焙师转行也难找到其他更好工作职位。

面包师在哪里都累

面包师在哪里都是累啊!当然如果遇到nice的老板,再加上本地的氛围,确实属于个人的生活时间可以相对多些。

要调整技术适应气候

海拔2300米,再加上相对干燥的气候,以及变幻的气温,在云南做面包,你的过往技术经验可能要调整适应。

有趣灵魂和混子都有

想要在大理偶遇神仙姐姐或者“现”男友?那可要清醒一点了,这里有很多有趣有才的灵魂,也有很多逃避、懒惰的混子(有人形容为物欲低而情欲高)。

生活成本丰俭由人

大理生活成本因人而异。一个很宅且居住要求不高的素食主义者可能一个月花不了一千元;如果住好一些、吃好一些、社交一些,那两三千元以上丰俭由人。而通过众多在大理旅居的自媒体账号,也可以一窥大理不同地段和不同生活标准的真实生活成本。


via 阿格





总结

对于烘焙师来说,到大理,比较适合短期的旅居度假,放空休息,顺带可以采采风,体验云南的特色食材,酝酿一些创作灵感


如果是到大理做烘焙工作,可要仔细想清楚啦,要么有一定的积蓄可以让自己相对宽松地生活和选择工作,要么提前做好对大理的考察并确实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可别一冲动就真的裸辞到有风的地方,那大几率一段时间后就要被大理的大风(真的,会刮七八级大风)吹走啦。


在哪里做面包都是辛苦活,只不过在风景如画的大理,你是在海拔2300米的画里工作。




Part3 ✦

 那如果是在大理开一家面包店呢? 


听到一位朋友说起在大理古城的门店月租时,我们也被吓了一跳:30多平方的非主街小门面,两万元!“两万一个月那确实蛮贵的,不过在旅游景区里的话也可以理解……”话没说完就被朋友打断了:“是两万一年啦。”

再吓一跳!


当然古城其他地段会有比这翻倍甚至更高的租金,但对于习惯了一二线城市昂贵租金的朋友们来说,这些已经仿佛是创业天堂般的数字,正在向你招手——赶紧打住还有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古城里大多无法支撑三相电

用不了大型商业设备,这位朋友二人用着220V的单层平炉,忙活一整天也产量有限。除非在古城外另设生产间,或者去寻觅可以满足用电要求的村落、新楼盘。

大理一年有好几个月的淡季

旺季的收入要补贴淡季。非节假日人流较少难以支撑一家面包店的经营,节假日则可能忙到晕都不一定能接待得过来(据说从前淡季时候大理的店主们都索性不开店出去玩的,近些年开始略有点卷起来……)。

如前所述,烘焙人才稀少,面包店不好请人

所以接触到的多位大理店主,都是从自己做面包起步的,即使招到人了也要有随时投入后厨的准备。

别以为在大理做面包就不用卷

虽然大理烘焙市场不大,但从事面包生产的可不少,一个集市上出现十来个面包摊是常事。

客群结构与消费习惯相对复杂

大理的客群大致分为本地人、新大理人(新移民或旅居群体)、游客三大群体。于是产品线与运营策略的制定,也更需要冷静分析小心制定。

物流情况问题不大

大部分烘焙原料的获取问题不大,网购或者云南本地供应商时效都可以。往外邮寄面包线上销售的业务经当地店主亲测也可行,但寄往部分目的地的时效性比大城市还是有不稳定情况。



和丰俭由人的旅居成本一样,在大理开店成本也一样跨度极大。你可以觅一处价格低廉的铺位,不装修用普通设备几万元开一家面包小店,也可以租一个独栋小楼进行装修,几十上百万开出梦想面包店。很多大理面包店甚至是从家里开始,因兴趣爱好日常烤了面包送给朋友邻居;然后尝试在家制作小量售卖;积累一定数量顾客后租下一个小工作室,参与市集摆摊或者向咖啡店餐厅供货;最后在攒够开店的资本和客源后,才开出实体门店。

用爱发不了电,但用柴火真的可以烘烤出美拉德反应哦



Part4 ✦

 来自大理朋友的“逆风”意见 


大理很美,但多位当地朋友,看着大理近二三十年的变迁,都感叹:如今的大理,对于年轻人创业可能不那么友好了。过去怀揣几万元来到大理,可以较容易地开启一件事情,而且可能很快见到成果。如今成本上升,而竞争在增加,机会在变少。现在这里似乎更适合功成身退的人群——据统计,去大理的中产者大都介于35~50岁,依然处于精力旺盛的阶段,想要做一番事情,或者怀揣某种个人目标而来。

烘烤结束后的面包窑,余温还会保持很久,它也热血难凉吧


“既然不快乐,

又不喜欢这里,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十年前电影《心花路放》热映,黄渤唱的这首《去大理》,成为无数青年的逃离都市的感召。

但就如歌词只在反复吟唱“去大理”这个意象,年轻人去大理之后做什么?却没人说,也没人问,好像去到大理就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旦对生活不满意,那就去大理,那大理可能会想说:“真的栓Q!”因为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在大理。


于是来到大理的人,刚开始会经历兴奋的探索期,对大理充满新鲜与好奇,参加各种社群和体验各种户外活动,结识各种各样的人。但两三个月后兴奋减退后,就会开始思考究竟想在大理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然后发现要面对的依然是过去自己想要逃避的。有人说:“在大理,人的各种状态会被放大,清醒的人依然会清醒,晕的人还是晕的”。


十年后《去有风的地方》,目测又要带来一大波客流量与资本。许多大理朋友已经开始担心,是否又会如十年前那一波一样,文艺先行,商业化跟上,让这里又再熙攘,又再变味呢?


不过与十年前相比,这次《去有风的地方》在叙事上进步许多了。除了讲去有风的地方疗愈,也有在有风小院共同工作经营的剧情。并借剧中阿桂婶的话点出:人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的活,哪里有永远的自由啊。在躺平和搬砖之间,大理也许可以让你找到平衡点。


在大理,我们能看到一些手艺人,定价与大城市无异,品质和服务却大打折扣。但也有许多人善用云南的地理和自然优势,一年年默默耕耘,打磨出超越地域限制的优秀出品。或许我们不能太盲目向往大理,但也不用太担心与太悲观,大理的文化底蕴有足够的张力,吹尽狂沙始到金。

有好吃面包的大理,就已经让人很淡定!

via 阿格


你是否也向往去大理做面包,吃面包?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也敬请留意下一篇

《不藏私烘焙地图大理篇》

一起看看大理好吃的面包都在哪里,

去有风的地方吃面包!



咸鱼


延展阅读


❤记得点「赞」和「在看」

云游大理,风吹面包香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创想大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