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名泰国,激怒中国

吕宋刘大脑袋 地球知识局 2021-11-30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943-改名泰国


作者:吕宋刘大脑袋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位于东南亚的泰国,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新冠疫情之前的旅游旺季,它可以说是许多中国人首选的出国之地,热带风情、奇特的表演、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国人前往。泰国还是《泰囧》《唐人街探案》等经典电影的故事发生地。


相比于隔壁的缅甸

泰国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却要稳定得多

(图:shutterstock)▼

 

许多文艺青年在泰国旅游结束之后,往往会写一些游记,起的标题也富有文学、古典色彩,类似“一梦至暹罗”等题目层出不穷。暹[xiān]罗,是我国古代典籍文献中出镜率较高的一个地名,它就是泰国的旧国名。泰国更改为现国名的历史不足100年。


虽然暹罗一词显得很神秘的样子

但泰国人却一直极力摆脱这一名称

(图:shutterstock)▼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当年的改名风波及后续行为,还震怒了当时中国的朝野上下。


如今的泰国占据着中南半岛最核心的区位

他的另一个名字-暹罗,同样广为人知

 


什么是“暹罗”?


1296年,元朝使团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其中一位叫周达观的成员将本次见闻写成了一本书——《真腊风土记》。


这本书除了介绍古代柬埔寨地区的历史、文化外,还记录了其邻近地区的一些情况。例如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一词来称呼位于今天泰国一带的古国。


周达观出使正值素可泰兰甘亨大帝时期

虽然王国疆域一再扩张

但作为新兴政权的影响力还没能以泰文化传播

(图:Wiki)▼


然而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巧妙的误会。例如伯希和认为,这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学者修订该书时误将“暹”改为“暹罗”。而“暹罗”实际是一个复合式地名:“暹”指暹国,为13~14世纪初在泰国境内的素可泰王国;“罗”指罗斛国,即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中,建都于今泰国境内的一个国家。而周达观所在的时代,罗斛和暹并未合并,且书中还存在“暹人”“暹妇”等称呼,“暹罗”的出现大概率是一个小误会。


周达观所在时代的中南半岛

暹与罗斛既是竞争也在融合

在外部旅行家看来可能难分彼此▼


两国合并发生在1349年,这已经是周达观出使真腊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当年,后期演变为大城王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罗斛国吞并了暹国,中国开始以“暹罗斛”来称呼这一国家。


此时已接近元朝的最后时光

中南半岛的阿瑜陀耶也则成为暹罗以及泰国的前身▼


直到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成为汉字文化圈内对泰国的称呼,不只汉语这样使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采用“暹罗”之称。


北面换了一个大哥,南面封了一个大哥▼


然而,域外对自己的称谓,并不一定是自己对自己的习惯称谓。“暹(Siam)”一词,最早见于11世纪的一块占婆碑铭中,“暹”与奴隶紧密挂钩。柬埔寨的吴哥窟石刻中也提到了暹人士兵,而吴哥窟所在的城市——暹粒,也曾数次遭到泰人袭击,而其城名在柬语中为“战胜暹人”的意思。


高棉人曾经是中南半岛最强大的势力

如今相比邻国却颇为弱小

其西北地区作为对泰前线,历史上也曾反复交锋▼


所以,“暹”显然是外界对泰人的称呼,而且还大概率带有贬义色彩。其源头,有学者认为是梵语,其意也有两种:黑色或黝黑皮肤,黄金或金黄色。由此衍生,有泰国学者认为,“暹”是孟-高棉人对当地被征服泰族的称谓,其涵义为皮肤黝黑的土人。


素可泰王朝之前,泰人并无实际政权

如今数百年下来真是翻身做主人

(图:shutterstock)▼


这种称谓不只被孟-高棉人传播给汉字文化圈,后来还被由孟-高棉人所影响的马来人传给了欧洲人。

 



要“泰国”,不要“暹罗”


那么,泰国人习惯的自称是什么呢?泰老民族一般以族名自称,泰人自称“昆泰”,“昆”即泰老语“人”的意思。同时,他们又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等。此外,在泰老被古代印度影响的过程中,还引用梵语“巴特(国家)” 一词自称,泰国称“巴特泰”。


现位于吞武里县的吞武里国王达信的吞武里宫

(图:Toey19863/Wiki )▼


其中,泰人自称的“泰”也颇有一番来历,并非自古就有。西方学者认为“泰”有自由的意思,为泰人摆脱孟-高棉统治后的族称。这从泰人独立后自称“勐泰”就可一窥端倪,在泰语中“勐泰”意味着“勐伊沙拉”,其中“勐”即泰老语中“城邦”的意思,整体即自由泰国之意。


1833年发现的兰甘亨大帝石碑所用文字

是泰文的早期形式

素可泰是泰国首个有史料可查证的王国

泰人的国家观念也由此而来

(图:Iudexvivorum /Wiki)▼


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思想也体现在泰国的对外关系上。1855年,泰国已进入曼谷王朝时代,它在与英国正式开放通商的《鲍林条约》中,以“勐泰”自称。


然而当时的泰国,虽然保住了国家独立的地位,但实力过于弱小,在国际上几乎没有话语权。所以在次年正式批准《鲍林条约》时,曼谷王朝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采用外界的称呼“暹(Siam/Sayam)”作为正式国名。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泰国的国名本身并没有“罗”的影子,只有在汉字文化圈出于习惯的因素考虑,才称为“暹罗”。


《英国与暹罗友好通商条约》

外国人实现了在暹罗的低税自由贸易

甚至连进口鸦片都是合法的

(图:Wiki)▼


时间来到上世纪30年代,暹罗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掀起了泛泰主义思潮。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华人后裔銮威集·瓦他,他极力鼓吹以族名“泰”来取代“暹罗”国名,并强调泰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为了联合并集中全体泰人的意志,国家应该改名。


他的爷爷是中国人

(图:Wiki)▼


实力孱弱的暹罗为什么敢做出对各大列强如此“大不敬”之事呢?这是因为暹罗历来就是一个奉行实用主义内政外交的国家,时刻都想着尽可能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1932年接受西方教育的“平民”精英发起政变且成功

这是没被殖民过的泰国西化的开始

(图:ัฐบาลไทย/Wiki)▼


而当时的世界局势非常复杂,英法列强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日本在东亚战场已攫取大量土地。暹罗的近邻中、法、英此时颓势显露,几乎每一个暹罗人都感觉世界要变天了。


英法选择和德意做“好朋友”,美国专注于卖货赚钱

暹罗人立马嗅到了军政府独裁以及民族主义的味道

(图:Wiki)▼


1938年,泰国著名的军事独裁者——銮披汶·颂堪成为总理,这位华人后裔迎合当时暹罗国内的民意,以及为了实现自己军政府的野心,自然支持泛泰主义。


1939年5月23日,暹罗政府通过决议,拟改国号为“泰国”,当局的解释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暹罗”(Siam/Sayam)是由外国语音译而来,并非泰人自称,泰人自称为“勐泰”,而且原国名很容易让他人误以为有一个名叫暹罗的民族。


另一方面,泰国作为东南亚殖民时代唯一独善其身者

非常需要民族主义来保障自己的独立

如果不与时俱进,恐怕就会被吞并▼


两天后,已成为暹罗艺术厅厅长的銮威集·瓦他,发表了一场关于民族发明的演说。他称大泰族的分布超越了暹罗国境,在中国广东有七十万、贵州四百万、云南六百万、四川五十万、海南三十万,越南与老挝两百万,缅甸两百万。


同时他还表示暹罗国外的“泰族”,听到暹罗国内也有同民族十分欣喜,所以必须要把“泰族”意识共同体唤醒,领导全世界的“泰族”,实现共荣。甚至还提出凡是“泰族”人都应当属于这个国家,凡是“泰族”人以前诸国的土地都应当“还给”这个国家。


銮威集·瓦他的泛泰主义自然是极端民族主义者

抛弃历史,族群迁徙,各国主权和疆域的现实条件

是自我欺骗式煽动民众的一种手法

(泰国曼谷中国城,图:shutterstock)▼


这一决议自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该年6月24日,銮披汶政府在立宪革命中将Siam变成Thailand,对应汉语则是由“暹罗”变成“泰国”。

 



泰国侵华


暹罗改名一事,迅速传至中国,引起社会震撼。


当时,拿到第一手情报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敏感地察觉到,泰国改国名,排斥华人,奉行大泰族主义,对于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是一种威胁。因为综合当前的局势,汪精卫叛变、日本南进策略与銮披汶政府主导的民族主义运动遥相呼应。这显然是日本的一系列分裂中国的战略计划,不由得让人感到一身冷汗。


当时的很多中国人甚至都特别担心此事会引起国内所谓“泰族”的独立倾向。知识分子基本持负面态度:吴逸生称“这是一件含有极大的政治野心的动作”;苏鸿宾则指出暹罗提倡大泰主义的实质就是效仿希特勒的日耳曼民族主义。


泰国在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改为军政府掌权

对德意领导人的政治和军事强权策略颇为向往

连演讲敬礼都要模仿一下

(图:รัฐบาลไทย/Wiki)▼


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可能是最早察觉到这一趋向的历史学者,他至少在1939年2月1日之前就发现了暹罗方面的异向,此后一直警惕着泰国方面涉华的相关动向,并阻止了一起擦边球事件。


1942年,民国政府评选“蚁光炎奖”。蚁光炎是泰国华侨,也是支持暹罗抵抗日本的领袖,后被暗杀。当时,中国政府用他的名义设奖,显然是在表彰东南亚抗日华侨的精神。


蚁光炎先生是泰国华侨领袖

在抗日期间,筹集钱款物资支援国内

并通过报纸等宣传中国抗日的真实情况

(汕头市蚁光炎纪念亭,图:图虫创意)


当这届评审员将田汝康的《摆夷之摆》(后改名为《芒市边民的摆》)一书评为第三名时,引起了傅斯年的警惕。因为这是一本调查“中国芒市那木寨的宗教活动”的书籍,与评奖原则中“专给予研究泰国、越南、马来亚之历史、地理、文化、经济而有重要成绩之中国人”一条不合。所谓的“摆夷”,是历史上汉族对傣族的旧称,也即当年泰国所称的“大泰族”之一。


问题只在于

研究国外的奖,不宜颁给研究国内的书


如果国民政府把本来颁给研究外国的奖金,给了研究中国云南芒市“摆夷人” 的田汝康,则相当于间接承认了泰国政府的主张。所以,傅斯年强力主张删去这个第三名。


而在1942年与1943年两年间,已与日本合流的銮披汶政府为了实现“大泰帝国”的梦想,组建了“征缅方面军”,曾一度占领缅北边境重镇景栋,并以此为根据地向云南发起进攻,开启所谓的“征华行动”,所幸被中国远征军阻击。


保卫西南交通线是中国远征军的关键目标

没想到除了日本,泰国居然也助纣为虐




二战后期,当日本渐落下风时,銮披汶政府于1944年倒台,泰国又投向反法西斯阵营,避免了成为战败国。由于“泰国”国名是泛泰主义的产物,为了避免引起其它同盟国的不适,泰国在1945年2月又恢复了“暹罗”的旧称。


然而在1948年,銮披汶再次登上总理宝座,而此时二战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清算也基本完成,泰国表现良好。所以在1949年5月11日,暹罗第二次改国号为“泰国”,未有其它国家做出激烈抗议,此后再也没有变动,延续至今。


泰国由于及时掉转船头,也成为战胜国的一份子

而銮披汶和美国的关系也是促使他二次上台的重要因素

(銮披汶在纽约 图:Wiki)▼



参考文献:

[1]邓海霞. 关于"暹罗"改称"泰国"历史问题的一点思考——从人类和语言学角度[J]. 创造, 2019(10).

[2]葛兆光. 当"暹罗"改名"泰国"——从一九三九年往事说到历史学与民族主义[J]. 读书, 2018, 000(011):3-10.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泰国,大战缅甸三百年

一夜之间,这20个省被撤销

一文看懂,印尼是如何伊斯兰化的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