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疗系统,有一天没一天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115-英国NHS
作者:漫随
校稿:朝乾 / 编辑:金枪鱼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歌舞表演上,出现了这么一幕:几百名护士推着病床登上舞台,当他们摆出闪耀的“NHS”和“GOSH”的字样时,全场爆发出一阵强烈的欢呼。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现场照
(图:壹图网)▼
这个场景可能在其他国家的人士看起来会觉得不明所以,然而,英国人知道,这代表了他们国家最重要的一项制度。
“NHS”的建立
NHS指的是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中文翻译为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这个制度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医疗服务,除个别项目外,大到癌症手术,小到感冒发烧,都对其居民免费。普惠性、全覆盖和免费使用是这个制度的最大特点。
惠国惠民的政策,在英国国内收获了群众广泛的支持
(图:shutterstock)▼
而作为受益者,英国人缴纳税收支撑起这个庞大的系统。这一革命性的变化,跟二战后英国社会思潮的变化密不可分。
一方面,二战中同甘共苦的艰难岁月增强了英国民众的凝聚力,战争的胜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强有力政府的力量。另一方面,战后的英国百废待兴,全国损失了数十万人口和四分之一的财富,人们渴望一个有能力的政府,有意愿进行社会改革、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
这一社会思潮帮助英国工党赢得了1945年大选。新首相艾德礼采用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提议,将全国的医院国有化,以建立一套“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健康和康复服务”的医疗制度。在工党的积极筹备下,NHS于1948年应运而生。
战争结束后伦敦街头欢庆的人群
(图1,2:壹图网)▼
NHS政策在两党的共同支持下通过
两党领导人合影
温斯顿·丘吉尔(左二),克莱门特·艾德礼(右二)▼
NHS的设立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想:得到医疗救助应该被视为一项社会基本权利。不论贫富,所有人都应该享有良好的医疗保健。NHS的建立者——时任卫生大臣安奈林·贝文曾说:“如果一个病人因缺乏经济能力而得不到医疗救助,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合法地称自己为文明社会。”
当时的英国政府也乐观地认为:在短期之内,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能快速医治病人,为之后的经济重建提供健康的劳动力;而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说,这一医疗系统能有效控制疾病,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减少未来的医疗资源投入,所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
女王慈悲为怀,但过于乐观了
(英镑,药丸,图:壹图网)▼
为了高效分配医疗资源,NHS遵循的是分级收治的原则。系统分为全科医生(GP)和专科医生(医院)两级。除非紧急情况,患者一般要先找当地的全科医生就诊,全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转诊至专科医生或大型医院。
大病收治,小病自治,毛病不治
(讲究一个全民自医,图:壹图网)▼
“压力山大”的NHS
然而,这项政策70多年来的发展并不如当初设想的一帆风顺,人口结构的改变、移民、医疗旅游、缺少雇员都给NHS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正在给病人问诊的全科医生
(图:壹图网)▼
NHS面临的第一项挑战就是人口结构的改变。首先是人口基数的变化。2021年,英国人口(约6800万)比系统建立之初多了近两千万人,虽然增长率看似微不足道,但是NHS的普惠性原则意味着它比建立之初要多负担近两千万潜在患者。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英国有近两成的人口大于65岁,老年人口的高占比使得交税人口比例与系统设立之初相比大大减少,给支撑NHS的财政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仅如此,英国国家统计局发现,近三成65岁以上的英国老年人都至少有一到两种慢性病,这些往往都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长期治疗,大大增加了基层医人员的工作压力。
论治疗时间长度。糖尿病和骨科病首当其冲
糖尿病人都面临漫长的治疗周期
(图1,2:壹图网)▼
骨科病人时常与病床为伴
更糟糕的是,与设立之初的乐观设想不同,NHS虽然能有效应对疾病,并成功提升了英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却并不意味着人们生活得更健康了。过多摄入糖分、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各种慢性疾病,每年给NHS造成约110亿英镑的重负。英国公共卫生部担心NHS早晚会扛不住。
毕竟,在英国这样的美食荒漠
土豆是“法定晚餐”/doge
(图:shutterstock)▼
不仅如此,NHS免费的特点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资源滥用。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来自外国游客和国内的长期居留者两方面。
他们在英国看医生理论上是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并支付费用的。然而由于英国长久以来对于“大规模监控”身份辨别系统的抵触,加上英国外籍移民众多,大部分医院实际上并不会要求病人出示证件,而是会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外籍游客甚至也可以享受到疫苗相关的公共医疗服务
(图:壹图网)▼
长期缺乏辨别手段的结果是,NHS的服务经常被外国游客滥用,每年给NHS带来数百万英镑的损失。虽然卡梅伦政府引进了“移民健康附加费”,要求长期居留者每年缴费来平衡NHS支出。但这并不能完全弥补游客短期消耗的医疗支出。
从2000年后,NHS的开销大幅提升▼
(来源:NHS)
此外,缺少雇员也严重影响了NHS的运作效率。这一问题在系统设立之初就已出现,到今天已然常态化。在NHS刚建立的十年里,大规模的医疗设施国有化、快速拓展的新业务和技术革新,都需要大量雇员来填补岗位。
然而,当时英国国内的医疗从业人员和医药专业毕业生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于是,医院不得不面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前殖民地国家招募员工,这些国家的医药专业工作人员接受的是与英国医学总委员会一致的课程指导。
在NHS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员
(图:壹图网)▼
这虽然在短期之内解决了问题,但却无意中培养了NHS对外国员工的依赖性,导致英国培养的本国医学和护理专业人数远低于实际需要。而随着前殖民地国家逐步通过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待遇来留住本国的人才,医护人员前往英国工作已不再是最优选项。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图:豆瓣)▼
同时,除了前殖民地国家的雇员,来自欧盟的医生在NHS中的比重也不可忽视(约占10%)。英国脱欧也让NHS的欧盟国家雇员感到担忧,脱欧后收紧的签证政策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前途,也不得不与家人分隔两地。医学总会的调查显示,六成的欧盟NHS医生会考虑在脱欧后离开英国。未来,缺少本国雇员很有可能严重限制NHS的效率。
不仅如此,英国自己的医疗人才也在向外流失
(标语:“不要再把全科医生卖给美国”,图:壹图网)▼
上述问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城市的医院不得不给病人分类,按照病情优先给较为严重的患者安排检查和治疗,之后才会轮到病情较轻的病人。只要不是急症,他们往往需要排队等一段时间。等待的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月。
NHS的问诊流程
在获得普通全科门诊护理前至少还有三个流程▼
笔者就曾经历过NHS的排队问题:当时我得了胃炎,吃了三个月的药都不见好,于是想找当地的全科医生做胃镜检查。然而医生以“非紧急情况”为由把我的检查排到了两个月以后。
或许是对排队习以为常,英国人大多养成了平时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小病自医的习惯。背后则是对NHS资源不足的无奈。
在NHS调教下,英国人全民的基础护理知识水平较高
用血压计测血压这种只能算基本操作
(都是被逼的,图:壹图网)▼
新冠疫情的考验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英国政府并没有正确意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防疫宣传、医疗物资都没有准备充分。只是采取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方式控制。官方最初的宣传甚至认为不需要戴口罩,只是呼吁民众多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发现放不住,就提倡”群体免疫“的政府...
(鲍里斯:怪我咯?图:shutterstock)▼
松懈的态度导致新冠在英国爆发后给NHS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上文提到的种种问题都在这此疫情中爆发出来。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英国有大量的易感人群,政府却没有给养老院提供足够的防疫物资,导致多地养老院疫情集中爆发。
掩藏在人文关怀修辞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被大流行疫情扯下了遮羞布
(图:壹图网)▼
而各地医院在疫情爆发前床位占用率就已居高不下,在方舱医院建成前无法再收治更多新冠患者。更雪上加霜的是雇员不足的问题:在疫情前光英格兰地区就有4.4万护士岗位缺口。
政府不得不动员已退休的NHS员工重返岗位帮助抗疫,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当下英国疫情远未结束,最新毒株奥密克戎甚至已经有1例死亡病例,这样的超负荷运作模式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疫情也迫使NHS优先安排资源抗疫,挤兑了本就不充裕的医疗资源。疫情前制定的等待列表被重新安排,缺少人手的窘境让许多非急症病人的治疗一再拖延甚至取消,而新的患者又得排他们后面,如此恶性循环。
早在疫情之前,由于英国脱欧的影响
积压的病案就已经大幅增加了▼
(来源:Nutfeildtrust)
据BBC报道,今年仅在英格兰地区有约40万人等待“非紧急手术”的时间超过了一年,这一数字是疫情前的250倍。
今天的NHS面临着1948年的奠基者们所难以想象的困难:人口老龄化、资源滥用、缺少雇员、漫长的等待时间让它逐渐低效老化,在疫情的冲击下暴露无遗。如何在疫情后改革这个英国人民引以为傲的制度,这恐怕不比抗疫工作简单。
像NHS这样的庞然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必然积重难返
(绷不住了哇T-T,图:壹图网)▼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