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国家离美国太近,离天堂太远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236-香蕉共和国
作者:可勒鸡
校稿:朝乾 / 编辑:金枪鱼
香蕉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水果,以其软糯、香甜的口感,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而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方,如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不少国家里,香蕉甚至被作为当地人的主食,因为它本身就是非常优质的淀粉来源,完全可以用来给穷人填饱肚子。
毕竟热带种水果比种粮食的地方还多
也没那么多地种粮食
(图:shutterstock)▼
但在香蕉这种水果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其中不知凝结着多少小国和人民的血与泪……
初登美洲,名声不彰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哥伦比亚等,一直是种植以及出口香蕉的主力,事实也的确如此,但香蕉的原产地其实在中国南方和现在的东南亚。这种长条形的黄色作物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由西班牙殖民者逐渐带到这块新大陆上的。
虽然登陆美洲的时间很晚,但这种香甜可口的食物非常受殖民者和当地人的欢迎。当时,瓜分了美洲大片地区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都在自己的地盘内开设了香蕉种植园,并把香蕉当作食物发放给在种植园工作的当地人以及黑奴,这无本万利的一招,自然帮殖民者攫取了不少财富。
在殖民者看来,当奴隶已经是一种“教化”了
至少没有把你当做异教徒烧死(图:壹图网)▼
不过,香蕉的规模化种植虽然早早地在美洲推广了开来,这种水果出了美洲知名度却并不高。而原因也很简单,成熟的香蕉会不断地释放出乙烯,从而不断地加速自己的腐化过程,熟透的香蕉放不了几天就会发黑、溃烂。
听说把香蕉挂起来
它们就会以为自己还在树上?(误
(图:shutterstock)▼
因此,香蕉虽然便宜好吃,却极难保存,想要在物流条件并不发达、人们对食物腐败原因尚一知半解的时代,将香蕉长途运输到其他地方,无异于痴人说梦。
为了保证香蕉的新鲜可食,通常在青涩时就整根割下
但在蒸汽载具发展起来之前的运力依然不足以压低成本
(图:shutterstock)▼
事实上,直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欧洲人仍然对这种神奇的水果知之甚少。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自己1872年出品的经典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向欧洲读者介绍香蕉时,仍然引得不少人大呼惊奇。而作为毗邻中美洲香蕉产地、刚刚打完南北战争的美利坚,也只有少数上层富豪才能用昂贵的价格买到香蕉。
香蕉贩子们为了建立这种水果的奢侈品形象
在早期的宣传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
可以说,在香蕉自16世纪初登陆美洲后的几百年里,它都是一种虽然好吃,但只有当地人才能享受到的美食。而18世纪的美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和西进运动,暂时也没有多余精力放到国境之外的土地上。
美国西进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打垮墨西哥
从而稳稳吃掉西部的大片领土▼
然而,随着美国国力的突飞猛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拉丁美洲最终还是一步步地沦为了美利坚人的掌中玩物。
美洲?美国人的大洲!
19世纪20年代,随着西进运动的逐渐结束,秉持“昭昭天命”论的美国开始动起了将自身力量投射到周围地区的念头。
1822-1823年,拉美地区的独立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而由沙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国家牵头成立的“神圣同盟”则企图对此进行干涉,这就引起了美国人的不满。
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也鼓舞了南美的有产阶级
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为代表
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开始了谋求独立的历史进程
(玻利瓦尔和他的将军们,图:壹图网)▼
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自己任内的第7次国情咨文环节中,首次提出了“门罗主义”,后来被诠释为欧洲国家不应在南北美继续扩张殖民地、不应干涉美洲国家内政,以及美国保证不干涉欧洲国家及其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事务。
简单来说,南北美洲是我的地盘
南北美洲之外的我都不干涉(暂时不干涉)▼
这一事件后来被认为是美国转变对外姿态的先声,但由于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还相当浓厚,因此美国在对外扩张上表现得还较为克制。
就在门罗在国会发表演讲的同一时间,原本隶属于新西班牙总督区的五个省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在“泛美主义(即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并进行广泛合作)”的感召下,组建了一个“中美洲联邦共和国”。
但由于内部分歧无法弥合,联邦仅维持了18年就四分五裂。组成共和国的五省纷纷独立,成为了今日的中美洲五国,再加上把守地峡的巴拿马,由此划定了美国日后在中美洲的势力范围。
我们说的“香蕉共和国”
最典型的就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这五家,哥伦比亚和革命前的古巴也颇为典型▼
尽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只隔着中美洲这“薄薄的一层”,但在巴拿马运河尚未兴建之时这便是难以逾越的天堑,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航运仍需绕行南美的合恩角,因此在中美洲地区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铁路以沟通两洋货运就成了当务之急。
巴拿马运河竣工,开启了美洲航运的新纪元
(图:壹图网)▼
1871年,哥斯达黎加政府决定修筑一条从首都圣何塞到加勒比海港利蒙港的铁路,美国铁路大亨亨利·梅格斯靠着雄厚的资本拿下了项目,但穷困潦倒的哥斯达黎加政府无力支付修建铁路的费用,遂约定将铁路沿线的土地租借给梅格斯以作为补偿,时间99年。
他去南美洲投资时,揣着8000美元的本金
利用欺诈从某些账户筹集了50万美元初始资本
(亨利·梅格斯,图:维基百科)▼
就这样,梅格斯拿到了80万英亩的土地,而99年的租期几乎让这里成为了法律承认的国中之国。铁路开建后,梅格斯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侄子基斯将这里开辟为香蕉种植园,而种出来的香蕉不仅通过船只运回美国本土,还折抵部分工资,发给当地工人糊口。
接下来,基斯的公司开始不断购买船只扩大运力,并在出发时满载香蕉,从美国返程时则满载消费品和食物再卖给工人们,而工人们吃穿住行都在种植园。这个铁路-香蕉公司到后来干脆搞起了房地产,在当地置办了大量产业,成为了哥斯达黎加当之无愧的经济巨无霸。而现代冷链物流的雏形——冷藏集装箱运输便起源于此时。
和初代冷藏集装箱运输不同
现代冷藏集装箱已经可以实现精准控温
(图:shutterstock)▼
这种赚两边钱的精明生意不仅让基斯的财富迅速滚大,也在后来成为了美国公司掌握中美洲国家经济命脉的模板化操作——毕竟,面对一个能缴纳高额赋税,又能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公司,经济基础薄弱的中美洲国家根本就无力抵御,只能拱手而降。
1890年,首届泛美国家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而此时的美国,在工业品产量上已经超过了公认的世界霸主英国。野心勃勃的他们声称,美国与其它美洲国家有相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各国在经济政治上也有共同的利益,并自认为美洲“盟主”,开始积极地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954年第十次泛美会议
在美国的敦促下通过了一个反共决议
(图:COHA LATINA)▼
1898年,美国挑起了美西战争并大获全胜,在拿到亚洲前哨站菲律宾的同时,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的势力彻底赶出了美洲。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能阻止美国掌控整个美洲了。
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1899年,基斯的香蕉帝国由于资金问题最终和波士顿水果公司合并。而新诞生的公司,就是在殖民历史上臭名昭彰的“联合果品”(现改名为金吉达)。它与另两家水果公司(标准果品和库亚梅尔水果公司)仿照基斯的商业模式,并大肆并购其他公司,收购中美洲国家的土地,并扶持自己支持的政客上台,以不断降低水果的出口关税。
香蕉占当今三大水果食品公司年营业额的比例
都乐的前身即“标准果品”公司 ▼
而开罪不起这些财神爷的中美洲小国,不仅无力夺回自己的经济主权,还在腐败政客的驱使下,不断地出台优惠政策并给予补贴。这样的恶性循环无疑极大地助长了这些水果公司的嚣张气焰。
到后来,这些小国的经济、政治都被这三家水果公司所掌控,如危地马拉,其70%的国土被联合果品公司用来种植香蕉。
经济作物资源地图
字母B所标注的就是香蕉种植地▼
1904年,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在自己出品的长篇小说《卷心菜与国王》中创造出了著名的“香蕉共和国”一词,以讽刺小说中虚构的安楚里亚共和国,而这篇小说的灵感正来自于他在洪都拉斯六个月的生活经历,美国对中美洲国家的掌控力度可见一斑。
讽刺的是,这一带有历史遗殇的词
现在却被美国快销品牌GAP用作了高端服装系列的名称
(图:shutterstock)▼
在完全控制经济和政治后,美国人的手还伸向了这些香蕉共和国的军事。
1903年,巴拿马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脱离了哥伦比亚共和国,美国人用十多年时间凿通了巴拿马运河。自此,美国对美洲事务变得更加“上心”。
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32年在尼加拉瓜夺取了由奥古斯托·桑迪诺领导的叛军的一面旗帜,并监督了那一年的总统选举
(必然是扶持政党最终胜选,图:shutterstock)▼
为了保证自己对美洲的完全掌控,打着“泛美主义”幌子的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通过水果公司们在香蕉共和国的驻扎部队,并进行武装入侵。
1899年至1902年,美国人占领了古巴,将这里变为了给自己供应蔗糖的殖民地;1912年至1933年,美国占领了尼加拉瓜;1915年至1934年,美国占领了海地;1916年至1924年,美国占领了多米尼加;1903年,1907年,1911年,1912年,1919年,1924年和1925年,美国多次介入洪都拉斯。
这种恶意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甚至延续到了二战之后。
1948-2019年期间,美国参与过政变的拉美国家▼
1945年,危地马拉推翻了联合果品扶持的傀儡政府,成立民选政府。1950年,阿本斯·古斯曼当选为危地马拉总统,并开始推行土改,没收了联合果品公司在危地马拉25万英亩的土地分给农民。
而这自然招来了联合果品的恨意,他们游说了当时的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并成功地支持危地马拉独裁者阿玛斯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总统阿本斯,让危地马拉土改最终毁于一旦。
这幅壁画庆祝阿本斯总统
以及具有里程碑意味、惠及50万人的土地改革
(图:图虫创意)▼
看得出来,美国完全把美洲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但美国对中美洲的盘剥还不仅限于此。
由于过低的工资和过高的劳动强度,香蕉共和国和一些南美国家里经常发生抗议和罢工。而这些美国资本不仅对工人的诉求无动于衷,在确实触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甚至不惜大开杀戒。
通过垄断的经济手段
每箱香蕉的物料成本加上人工也都被压缩到5美元
(图:shutterstock)▼
1928年11月12日,在哥伦比亚谢纳加,联合果品公司的两万多名工人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而展开罢工。罢工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到12月6日,哥伦比亚当局实在顶不住联合果品方面所施加的压力,开始对罢工者开枪,并将遇难者的尸体装上火车运走,最后扔进了海里。
尽管遇难者的人数难以统计,但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极大。后来甚至被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写进了他的《百年孤独》里,即书中的马孔多大屠杀。
造业者依然屹立,唯风砂常伴逝者
(图:壹图网)▼
此外,由于香蕉本身的特性,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因此香蕉种植园会使用非常多的农药。在明知这一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水果公司要求工人在近乎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进园工作。
由于长期呼吸与暴露于农药的原因
中南美洲的果农很少能够一次干3年以上
(图:壹图网)▼
由于在高浓度的农药下长时间暴露,香蕉种植园工人视力障碍、失明、体弱多病乃至不孕不育的情况非常普遍。再加上采收时需要用砍刀,不少人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一不留神就切掉了自己的肢体,而这些在当时都属于普遍现象。
因此,美国人对中美洲的荼毒和戕害,是全方位的。
拉丁美洲的噩梦,挥之不去的”联合果品“
(图:壹图网)▼
尽管联合果品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一系列丑闻后势力衰微,不得不逐渐扯撤出拉美,但这种殖民式统治的流毒仍然持续到今天。时至今日,除去靠运河大发横财的巴拿马,以及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的哥斯达黎加外,曾经的香蕉共和国们,经济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们在评价墨西哥时,总喜欢用一句“离美国太近,离上帝太远”结尾。不幸的是,这句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参考资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ana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ana_Wars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ana_republic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bbages_and_Kings_(novel)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atemala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involvement_in_regime_change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