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除了煤还有什么?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马头琴的故事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编辑:马撕咳
提到鄂尔多斯,你会想到什么?是温暖全世界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是优质的煤炭和高岭土,还是广为流传的“康巴什鬼城”传说?
以及广为人知的钞能力▼
实际上,这座内蒙古的南大门,不仅是成吉思汗口中“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蕴含丰富物产的富饶之地,还隐藏着不少瑰丽的民族文化,等待人们来探索。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非常辽阔的地级市▼
在鄂尔多斯,感受绚烂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全域面积约8.67万平方公里,下设两区七旗,与晋、陕、宁均有接壤。
在地理区位上,鄂尔多斯可以用“三面黄河一道墙”来概括。几字形的黄河河曲环抱沙漠、沙地占据近一半的鄂尔多斯草原,古老的长城也见证着这里曾经的历史。
如果黄河没有在这里拐一个巨大的弯
鄂尔多斯高原就会与内蒙古高原连为一体▼
鄂尔多斯由蒙古语音译而来,原意为“八白室”。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鄂尔多斯部的祖先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
十五世纪中叶,他们带着成吉思汗时期的斡耳朵(即牙帐),跨越黄河迁徙至河套地区,并在此驻牧。不过,这群草原勇士并非最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
河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
因黄河而生,夹在南北两大干旱区之间
主要由前套、后套、西套组成
在古代就是游牧与农耕国家的必争之地▼
这片水草丰茂之地,孕育出灿烂的文化
(图:图虫创意)▼
早在14万到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就已在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流域沿岸扎根。他们依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并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文化丛的河套文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我国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帝国,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置郡县,进行重点管理。
一方面,鄂尔多斯紧邻黄河,灌溉资源丰富,适合移民屯垦,巩固统治。另一方面,鄂尔多斯地处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的过渡地带,是历代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和争夺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鹰顶金冠饰,出土于鄂尔多斯地区
这是战国时期我国北方草原文化的杰作
(图:图虫创意)▼
南北朝时期,敕勒民族就曾在此驻牧,并留下了朗朗上口的民谣《敕勒歌》,并一直传颂至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老的民谣,后来被选进了课文
(图:图虫创意)▼
八百多年前,鄂尔多斯开启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光时刻。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在鄂尔多斯乌审旗、鄂托克旗西部、杭锦旗南部、伊金霍洛旗南部和东胜市一带设察汗脑(皇室封地)。
时至今日,在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依旧会如期举行查干苏鲁克大典(蒙语是洁白的畜群,又称圣奶大典),以纪念先祖,祈福安康。
一代天骄的故事,在这里永续流传
(成吉思汗陵,图:图虫创意)▼
清初,中央开始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在鄂尔多斯地区成立伊克昭盟,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分为六个旗。清中后期,随着来自山、陕“走西口”的人们北上迁移至此,让鄂尔多斯逐渐演变为农牧兼营的汉蒙聚居地,也让多元的民族文化,生根发芽。
内蒙古南部与山西联系紧密、渊源极深
所以包括鄂尔多斯在内,多个市都属于晋语方言区▼
如今,不论是融合蒙汉两族文化结晶的“中国漫瀚调之乡”准格尔旗,还是宫廷礼乐古如歌的传唱地杭锦旗,都通过音乐表演者发自内心的吟唱,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辉煌历史。位于鄂尔多斯东南角的乌审旗,也不例外。
欢迎来到乌审(图:图虫创意)▼
在乌审旗,聆听马头琴物语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人口15万。虽然人口不多,土地也算不上优渥,但“马头琴文化之都”的名号却将这里孕育成了一片文化沃土。
鄂尔多斯东南角的乌审旗▼
马头琴,由蒙古语“莫林胡尔”(Morinhurr)翻译而来,是琴头雕刻马头或龙马双头的一种两弦弦乐器,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
一把酷炫的马头琴,有许多现代装饰元素▼
关于马头琴的起源,目前学界尚无统一定论。一些学者认为马头琴产生于唐代的两弦弓弦乐器“奚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宋代的马尾胡琴才是马头琴真正的祖先。此外,还有火不思说等主张。
虽然观点不同,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代表草原文化的古老乐器,不光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了下来,还在不断创新发展着。
草原上日出日落,星辰斗转
古今多少事,都付琴声中
(图:shutterstock)▼
在乐器形制上,马头琴大体经历了“从繁到简,又由简到繁”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较为复杂的梨形琴箱忽雷式,发展到工艺相对简单的梯形琴箱,再到如今制作工艺考究,种类多样的现代马头琴。
这些乐器形制上的变化,不仅改变着马头琴的音乐风格和内涵,也影响着马头琴演奏形式的变迁。
马头琴制作工艺(图:图虫创意)▼
在传统社会中,马头琴几乎只出现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察哈尔地区的“阿斯尔”宴会上,一般与雅托噶(蒙古筝)、三弦、蒙古四胡等乐器一起,为蒙古长调歌曲伴奏。
直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经过“舞台化”改造,专业演奏人员与民间艺人间交流增加,才逐渐出现了独奏、重奏、齐奏、合奏和协奏等多样演奏形式。
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发扬传统
(图:图虫创意)▼
马头琴艺人们也在胡尔、潮尔、实音、泛音、卓弄五种传统演奏方式的基础上辅以新操作,演绎《万马奔腾》、《野马队》、《嘎达梅林》等经典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马头琴已成为草原文化的极具代表性乐器之一,流布于我国内蒙古、东三省、新疆、青海等蒙古族聚集地区和邻国蒙古国。不论是在热闹的鄂尔多斯婚礼宴会上,还是鄂尔多斯长、短调民歌的演出现场里,都少不了马头琴的身影。
鲜花马头琴,鄂尔多斯城市绿化景观
(图:图虫创意)▼
对于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来说,马头琴悠扬的声音就像是荒野上的一阵风,吹醒了他们枯燥孤寂的游牧生活,创造出具有游牧特色的民歌民乐。
2006年5月20日,马头琴音乐与呼麦、长调民歌等蒙古族传统音乐,一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作为载体,输出蒙古族文化精粹。
古老的乐器,也能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
(图:shutterstock)▼
千百年来,拥有悠扬声音的马头琴,交织在历史的乐章中,陪伴着一代代牧人的成长。在以马头琴闻名的乌审旗,就有我国唯一一支以马头琴为主弦乐的专业多声部交响乐团——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他们与马头琴为伴,用声音传承民族史诗。
在抖音,奏响田园牧歌乐章
面对各式各样的西洋乐器来袭,让以家族继承和拜师学艺为主的很多传统民族乐器受到不小冲击。
这种冲击,是否有新的出口?这是草原儿女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保护和传承马头琴演奏文化,有“马头琴文化之都”之称的乌审旗,主动挑起了大梁。
2009年,乌审旗开始组织培养民间马头琴演奏人员,影响10余万人,让近万人学会演奏。2010年,乌审旗马头琴乐团正式成立。三年后,与西洋管弦乐融合演奏的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也成功组建,为马头琴的演奏注入了新活力,这也是国内第一支以马头琴为核心的交响乐团。
国内第一支以马头琴为核心的交响乐团▼
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成立近十年来,成员们刻苦训练,用心演奏,不仅让马头琴悠扬的声音飘扬在广袤原原,响彻于茫茫沙海,还把它传到了异国他乡的舞台上,给海内外观众们带来一场场来自大草原的视听盛宴。
茫茫草原就是马头琴的舞台▼
如今,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已排练曲目100余首。从草原上的“那达慕”、宫廷宴伴奏,到走进繁华都市的音乐厅,从演奏《鸿雁》、《乌兰巴托的夜》等传统作品,到演练《卡门序曲》、《查尔达什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世界经典曲目,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用马头琴之声承载文化交融,让民族特色交响乐掀起多元音乐大幕。
鄂尔多斯的雅丹地貌与马头琴很配▼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乐团线下演出急剧减少。今年3月,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决定以@悦享547(即乌审旗的谐音)为名入驻抖音,将马头琴演奏场地从大剧院搬到绿地上、马兰花丛中,并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听众感受马头琴独有的韵律。目前,乐团每周直播两场,已吸引数万名网友观看。
除了直播,抖音短视频也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方式,让包括马头琴在内的艺术形式成为新风潮。在抖音,#马头琴#话题视频播放总量现已超过4.3亿,#马头琴教学#话题总播放量也超过2700万。
抖音上的 #马头琴 话题播放上亿次▼
过去,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马头琴曲就像是一个牧民与整个天地的对话。如今,90后蒙古族女孩@马头琴孙快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李那日苏-马头琴、国内首位院校马头琴硕士@塔米尔·马头琴等年轻一代马头琴演奏者们,通过抖音平台传授演奏技艺,用琴声与世界交流。
另外,包括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在内,除了《万马奔腾》《风中的苏鲁德》等传统曲目,他们还会演奏《本草纲目》、《爱你》等网络流行的音乐,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这门古老的乐器,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对于乐团精彩的演出,网友们热情互动,一些人还会经常为自己喜爱的曲目和艺人评论、点赞、打赏,让演奏者们收获表演带来的喜悦与认同感。比如有网友留言称,“隔着屏幕听代入感都很强,感觉已经在草原上吃草了。”
晚上进入直播间,感受马头琴音乐带来的草原的风▼
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团长金海曾说,“没有什么能比马头琴更能准确表达蒙古民族的生活,草原、骏马、狂风……听到琴声就像来到草原。”声音或许很短暂,但古老的马头琴却能一直奏响着来自原生民族文化的绵长乐章。
毕竟,只要心里留存有草原牧歌,到哪里都不会荒芜。
【今日福利】
今日局长赠送球局书架上的内蒙古相关书籍!~截止6月20号18:00,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5位粉丝,每人赠送精美图书一本!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推广 -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