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古人很死板,穿衣比现代人还清凉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步入炎夏全国各地持续升温,三十多度的温度,让人们苦不堪言。一进门就马上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再来碗冰镇绿豆汤别提有多爽。大街上爱美的女生穿着裙子,男生们穿着短裤和短袖。
这时候肯定有人也会好奇,古代的人们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呢?
古时候人们都比较保守,他们都是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的。这一到夏天不就热坏了。
其实大家这样想就错了,虽然古人相对于保守,但是他们在夏天还是穿得很凉快的,甚至有点比现代人还开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夏天都是穿什么吧!
服饰的演变
四季更替,从古至今一直如此,我们的祖先更是靠天吃饭,天文历法等研究颇多。古代也主张天行合一,知天命尽人事。
所以不会与天对抗,因此在热的时候人们也会对衣物有所变动。
旧石器时期,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那时候的人如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冬天会穿兽皮用于保暖,夏天的时候会穿树皮草叶等编制的衣服或者近乎于裸体让自己凉快,便于散热。
1936年中国考古队在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
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掌握了一定的养蚕缫丝技术,并用丝制成衣物。
黄帝时期,黄帝的妻子嫘祖开始教大家养蚕缫丝技术,让这个技术更加普及,人们开始无须树叶遮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用丝织品美观而且方便。嫘祖也被后人称为“先蚕”圣母。
战国时期人们因为纺织业的发展,手工机具不断变故革新,纺织水平迅速提高。
夏天人们穿丝制的较薄的衣服,其他时间穿麻制的宽大衣服。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类似于袍服,衣服宽大,袖口宽大。
这种衣服人们穿着虽然美观但也十分不便。到赵国的赵武灵王继位,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就穿胡人的服装也就是胡服。
这种衣服束腰,袖口紧,腰下裤子束腿,这种衣服方便骑射,中原的衣服风格也因此改变。
而最终赵武灵王打造了一支精锐骑兵,威震一时。
1972年在湖南长沙发现汉代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随葬用的丝织品,其中一件素纱禅衣身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重量仅仅有49克。
夏天人们当时就穿着这样的衣服,轻便又凉快。
而且汉朝时闻名于外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一传入西亚、中亚、欧洲等地,就受到当时人们的大力追捧,高价追捧,成为当时欧洲贵族的代表服饰。
唐朝的时候手工业由官府经营,机构规模更加扩大,丝织业和麻织业最为突出,河南,河北地区,四川江南地区的绢、绫、锦、罗、绮、纱等材料,多用于衣服制作。
曾经有一个外国人碰见了一个中国官员,指着中国人的胸口说:“你看你的痣,没遮住都能看见,你这件衣服很薄呀!”那位官员笑了起来,原来他身上穿了七件衣服。身上穿了七件衣服还能看见痣,这就说明衣物薄如蝉翼,这样的衣服夏天穿上肯定会更加舒服。
北宋时期四川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成为了朝廷的主要用料,海南岛都兴起了棉织业。
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画家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生动形象的表达了韩府夜宴时的场景,其中韩熙载的坐在床榻上,身穿一件丝质的外衣,坦胸露乳,衣服看起来很轻薄,但是正是宴会的时刻,宾客如云,说明当时的人们天热了就是这种服饰,这与古代人的保守也大相径庭,说明古代人穿衣有点超过我们的开放。
人们的穿着
现在的人在如此人群之中,有男有女这样穿是不可能的,何况是自己的宴请别人。
古代人们在春秋之际会多穿绢,绸缎之类的衣服,质地结实,不透风但也是不贴身,让人穿着舒服。
入夏就会穿纱质衣服,这种材料质地柔韧,轻薄如纸。古人穿这种衣服虽然凉快他们也要防走光问题。
所以他们在穿这种衣服的时候女性一般下面要穿上不透光的夏布或白细布衬衣、小衣,或抹胸、裹肚,以防露体。
男性一般穿前后开叉的衬衣,这种像便服又不是便服的衬衣。在《北齐校书图》中有一群学士他们外穿纱衣看起来什么透亮,里面他们穿着布裙。
《簪花仕女图》中,透过纱衣可以看见仕女似亮非亮的玉臂。古画中也可以看见仕女们穿着裹胸,这种上边用布下边用各种丝的两截衣。
它们都体现着古代东方的柔性美。夏天实在炎热容易出汗时这也难不倒古人,他们用灵巧的手将细枝的竹管连接起来,结成网状俗称竹衣,也是隔汉衣,主要用于防汗。这种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防止汗水过多粘连衣服,实在是妙不可言,而且竹子有利于散热,方便排气有淡淡的竹子香气。
盛夏时节稍微权贵一点的人还可以用一种叫葛的植物制成的葛纱。这是当时最清透凉爽的衣服。
早在秦朝的时候人们开始种植葛纱,将葛纱制成衣物,以此度过炎炎夏日。明朝的葛纱工艺达到顶峰,一到天气酷热的时候,皇权亲贵们就会穿上这种衣服,外面在穿上便服。
葛的纤维就可以直接编成葛纱,而且草本植物十分有利于排汗与降温。在《天工开物》中就有专门描写葛纱的制作方法。
广州制作的夏季纱也闻名天下,他们制作时创造性地加入芭蕉纤维混织成黄丝布,夏季穿着清凉解暑。古人为了夏天凉快衣服上也是出了好多主意,创造出了好多纱织,适应不同的人们。
在古代的劳动人民也买不起如此昂贵的丝纱衣物,他们便索性穿起了麻制的短褂。露出两条胳膊,中间用纽扣衔接。又便宜凉快,也适宜干活,实在热了,他们便将衣服索性一脱,系在腰间。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可以多处看到穿着短褂的劳动人民,他们为画作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无论古今衣服都离不开美观,舒适。古代人们在衣服上的各式各样的创造体现了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灵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