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技术创新,就没有隐私?特斯拉被曝分享用户隐私信息!

近日,据媒体报道,前特斯拉员工透露,特斯拉内部团队在2019-2022年期间,经常在内部消息系统中分享客户车载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和图像。
据报道,特斯拉在圣马特奥办公室的员工,大多是20多岁和3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会互相分享各自看到的好笑视频或照片。
这些员工还评论说,其他的图片和视频都比较“平凡”,比如一些狗的照片和有趣的路标。特斯拉员工会给这些照片打上标题或评论,然后私下传阅。
这些前雇员说,虽然有些帖子只在两人之间分享,但也有部分帖子可能会被几十人看到。
然而,特斯拉在“客户隐私通知”中称,“车内摄像头的记录是匿名的,不会与你或你的车辆相联系。”但有7名前员工证实,他们的程序可以显示视频记录的位置,这极有可能揭示特斯拉车主的居住地。
一名前员工表示,有的视频和录音是在车主停车或熄火之后录制的。几年前,如果车主同意的话,特斯拉的摄像头还会在停车后继续记录,幸好现在特斯拉已经停止了这种行为。
事实上,就连老板马斯克自己也未能幸免。
报道称,有两位前员工爆料,大约三年前,有员工无意中发现了一段视频,还传播了出去。这段视频拍到车库里一辆独特的潜水车,这是辆绰号为“Wet Nellie”的白色Lotus Esprit,曾在1977年邦德系列电影《007之海底城:爱我的间谍》中出现过。
2013年,马斯克在一次拍卖会上,以约96.8万美元买下了这辆车。
两名前员工表示,他们对共享图片并不在意,因为客户已经勾选了“同意”,还有的人早就放弃了对个人数据保密的期望。然而,另外三人表示,他们对此感到困扰。“买车的人,我认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隐私不受尊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非常私密的事情,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孩子。”有前员工说。
目前也无法确定特斯拉这种分享车载摄像头画面的行为目前是否仍在继续,以及该行为在特斯拉内部有多么普遍。不过,至少在去年,还有部分特斯拉员工存在这种行为。也有一些前员工称,他们看到的唯一分享行为是出于合法的工作目的,比如寻求同事或主管的帮助。
为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特斯拉从其全球数百万辆汽车中收集了大量数据,收集上来的数据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标注,以训练和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识别准确性。
特斯拉大约从2016年开始在非洲雇佣了数百人,后来在美国雇佣了数百人来进行数据标注工作,以帮助其汽车学习如何识别行人、街道标志、工程车辆、车库门等物体。数据标注人员可以访问汽车摄像头记录的数千个视频或图像,他们可以查看和识别物体。
两名特斯拉前员工表示,他们对共享图像并不在意,并表示客户已经默许,或者人们很久以前就放弃了对个人数据保密的任何合理期望。然而,另外三人表示,他们对此感到困扰。
“老实说,这是对隐私的侵犯。我总是开玩笑说,在看到他们如何对待这些人之后,我永远不会买特斯拉。”一位前员工说道。另一位前员工认为,共享图像没有错,但将允许数据标注者查看谷歌地图上记录位置的功能描述为“对隐私的大规模侵犯”。
波士顿东北大学网络安全与隐私研究所执行主任戴维·乔夫尼斯 (David Choffnes) 表示,特斯拉员工分享隐私视频和图像“在道德上应受谴责”。“任何正常人都会对此感到震惊,”他指出,传播隐私个人内容可能会被视为违反了特斯拉自己的隐私政策,从而导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干预
近年来,特斯拉的车载摄像头系统在全球各地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在中国,一些小区曾因担心其摄像头带来风险而禁止特斯拉驶入。作为回应,马斯克在2021年的一场线上演讲中表示:“如果特斯拉使用汽车在中国或任何地方进行间谍活动,我们将被关闭。”
在其他地方,监管机构已经审查了特斯拉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隐私侵犯行为。但隐私案件往往关注的不是特斯拉车主的权利,而是路人不知道他们可能被停放的特斯拉车辆记录下来的权利。
今年2月,荷兰数据保护局 (DPA) 表示已结束对特斯拉可以记录汽车周围环境的“哨兵模式”可能侵犯隐私的调查,并认定不是特斯拉,而是车主应该对他们的汽车记录负有法律责任。该机构认为,在特斯拉表明已对哨兵模式进行了多项更改后,决定不对特斯拉处以罚款,包括让车辆的前灯发出脉冲以通知路人他们可能正在被记录。
不过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在近日发出警告称,其哨兵模式可能会违反德国的数据隐私法。此前,德国消费者团体vzbv曾对特斯拉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没有在广告中提及这一风险。
其实特斯拉存在泄露用户隐私风险早就受到外界关注。早在2021年3月,美国《消费者报告》便报道过,特斯拉利用车内摄像头记录和传输乘客的视频,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从而可能引发隐私危机。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汽车公司因为用户担心泄露隐私而停用远程车载摄像头。仅在去年,比亚迪和东风日产就相继停用了车辆的远程拍照功能,此后高合汽车关闭了可以查看其它用户行车记录仪实时画面的“车车互联”功能。

来源: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原作者,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处理。


END
往期推荐01OpenAI公布保障AI安全的六大方法,回应数据安全质疑!02谨慎使用ChatGPT!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出警告倡议03网络安全领域最有潜力年轻公司都有谁?2023 RSAC 创新沙盒10强公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