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推荐他进军校,牺牲后毛泽东同志痛惜:还我卢德铭!
革命需要这些有为青年,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1924年初,成都公学里一位19岁的少年,从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兴高采烈,当即请假回到自贡老家,向父亲提出要去报考黄埔军校,将来报效国家。
父亲听完儿子的话,脸色铁青的骂道:你好好读书谋前途,就算做不成官光宗耀祖,哪怕回来做一个教书先生都行,就是不能去摸枪玩炮。自古以来,当兵的几个有好下场?不能去,绝对不能去。
遭到拒绝后,少年没有退缩,仍然平心静气的给父亲解释,将自己心中所想,以及从学校学到的新思想一一向父亲说明。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父亲也并非守旧的老顽固,父子二人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后,父亲最终同意了少年的想法。
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少年又去宜宾漆树乡找到了与孙中山先生交往甚密的老同盟会会员李筱亭,恳请他写一封推荐信。之后,少年辞别了父母,长途跋涉几个月,终于来到了广州黄埔军校。
可惜的是,当少年赶到时,考期已经过了,黄埔第二期的学员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军校生活,且校方拒绝了少年插队入学的请求。即便如此,少年依然没有放弃,他经过几番努力,终于面见了孙中山先生。
看了看手里的举荐信,孙中山先生稍作沉吟后,说道:那好,我来考考你!随后提笔写下了试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
少年接过试题,稍作沉思后,将平日里为国为民的思绪整理出来,变成一段段慷慨激扬的文字,并在末尾写下了自己的大名——卢德铭。
1905年6月9日,卢德铭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今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民主村狮子湾)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卢安炳通书理,正因如此,卢德铭自小就进入私塾学习。
1919年,卢德铭在白花高等小学堂就读,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受“五四”运动影响,卢德铭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和连年的军阀混战非常不满,立誓要靠枪杆子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孙中山先生看完卢德铭的文章,不禁点了点头,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当即提笔为卢德铭写了一封推荐信,并语重心长的劝勉道:希望你言行一致,报效革命!
有了孙中山先生的推荐信,卢德铭成功进入黄埔军校,被分到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卢德铭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且是孙中山先生亲自推荐的,其身上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对于每一项科目他都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来应对,成为多门科目都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
不久后,孙中山先生来学校视察,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专门介绍了卢德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赞许:革命需要这些有为青年,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在军校一时传为佳话,而我党组织当时在军校蓬勃发展,很快就将卢德铭发展为我党党员。
1925年2月,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担任学生军侦查长的卢德铭,多次身先士卒,化妆潜入陈炯明部侦查情报,获取了大量的兵力部署及武器配备的信心,为主力部队的指挥和战斗提供了保障。
1925年6月,卢德铭毕业,留校担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同年11月,叶挺的独立团在广州肇庆成立,卢德铭担任二营4连连长,跟随部队在广东西江,广宁一带反击地主,开展农民运动,帮助当地成立农会。卢德铭作战勇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多次得到叶挺将军的称赞:德铭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实为我军栋梁之才!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成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卢德铭担任团长。当时正值“马日事变”后,湖南大批我党党员和革命群众遭抓捕杀害,上级决定将湖南的一批我党干部转移到武汉。
于是在卢德铭的安排下,许多我党党员干部被安排进警卫团,不仅保护了大量的我党干部,也使得警卫团成了我党可以直接领导的队伍。
南昌起义爆发后,卢德铭在8月2日率部2000多人赶往南昌,但当部队抵达奉新县时,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且此时两支队伍失去联系,已无会合的可能。卢德铭只能改变计划,将部队带到修水待命,与南昌起义失之交臂。
同年9月9日,警卫团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卢德铭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两日后的9月11日,在攻打长寿街时,因敌众我寡背腹受敌,他当机立断组织反击,成功带领部队撤退转移。
9月19日,各路起义军会师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改变攻打长沙的作战,向罗霄山脉进军的计划。次日,卢德铭与毛泽东同志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
9月23日拂晓,起义部队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的伏击,因仓促应战,部队损失很大,几乎陷入绝境。危急时刻,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的队伍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进山,直到上午9时,大部队进山后,卢德铭才与负责阻击的战士们向大部队汇合。
然而要想进山,必须经过一段开阔地,此时敌人的二十一团3营趁卢德铭带队撤离途中,占领了一座山头,居高临下攻击卢德铭带领的阻击部队。骑着白马带队阻击的卢德铭,一边组织反击,一边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大部队靠拢,自然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成了敌人的主要攻击目标。卢德铭带队奋力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敌人撤离后,当地群众自发将卢德铭及与其一同牺牲的40多名战士就地掩埋。毛泽东同志得知卢德铭牺牲的消息后十分痛惜: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