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推荐】谢郁 张震泽:叙事政治视角下美西方涉台认知战:战略意图与前景评估

现代台湾研究 现代台湾研究
2024-12-16

本文出自《现代台湾研究》2024年第3期。

引用格式为:

谢郁 、张震泽 :《叙事政治视角下美西方涉台认知战:战略意图与前景评估》,《现代台湾研究》2024年第3期,第1-10页。

  摘要:近年来,美国出于“以台制华”战略需要,不断加大涉台认知战攻势,并联合盟友构建新的涉台叙事体系,企图通过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炒作台海风险、抹黑“一国两制”等来改 变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认知,进而构建干涉台湾问题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并加强联盟体系合作,最终强化对华威慑。当前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具有叙事内容的挑衅性、叙事方式的混合性、叙事主体的联动性等特征,这加剧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助长了民进党当局谋“独”野心,升高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但谎言改变不了真相,面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框架,美西方涉台叙事逻辑无法自洽,美国与其盟友的利益分歧日益突显,固有局限始终难以掩盖。

  关键词:台湾问题;叙事政治;认知战;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

    认知域已成为信息时代大国竞争的重要场域。21世纪以来,网络传播的发展使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权力分散化,各方为加强叙事传播能力,对叙事进行战略性创造的必要性上升,从而催生了战略叙事(Strategic Narratives)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外研究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叙事是指国家为实现政治目的、以特定策略系统性地生产和投射各类关于历史、现实、身份、规范及价值等话语,使其占据传播优势、产生累积效应,成为塑造行为体认知、行为及预期的战略性工具。 

   近年来,美西方对华认知战日趋激烈, “中国威胁论”“民主对抗威权”“债务陷阱” “去风险”“经济见顶”“产能过剩”等叙事此 起彼伏,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对华负面叙事体系。在台湾问题上的叙事建构同样是美西方对华认知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西方不断模糊对台湾主权归属的认知,成为台湾问题复杂化的重要原因。1971年后,美国逐渐形成了以“三公报一法” 为框架的所谓“一个中国政策”,其基本内涵是,对海峡两岸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不持异议,但将台湾视为“独立政治实体”;对台湾当局作出模糊的安全承诺,支持其增强军事实力、拥有“国际空间”,但 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主张“和平解决两岸分歧”,反对“武力改变现状”。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叙事体系 与一个中国原则存在差异,为美西方操弄台湾 问题提供了空间。2017 年底以来,随着美国 对华采取全面遏制战略,在其主导下西方加紧重塑涉台叙事体系,加强涉台认知战攻势,对我维护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进程提出了新挑战。

一、当前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基本内容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对华关系定位和战略基调出现重大调整,开始公开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拜登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将中国定义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唯一既有意图又有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联合 盟友围堵和打压中国。在此背景下,美国不断 强化对华负面叙事,使西方对华战略认知整体趋于消极,其台海政策和涉台叙事也出现联动调整。

(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企图解构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共识 

   台湾主权归属是认知台湾问题的根本,核心在于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关系到各方 与台湾地区关系的性质和定位,是对台政策的基础。因此,解构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共识,是美西方涉台认知战的关键目标。 

    一是虚化和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篡改 一个中国内涵。2016 年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 过共同决议案,将所谓“六项保证”诉诸正式 文字记录,称其为“美台关系的重要基石”,使之公开化和法规化,特朗普政府随后正式将 “六项保证”纳入对台政策框架,把原本基于 “三公报一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改变为以 “三公报一法六保证”为指导的“一个中国政 策”。拜登上台后更加强调“与台湾关系法” 的地位,声称遵循的是“一法三公报六保证” 指导的“一个中国政策”,甚至将“与台湾关 系法”排在“三公报”之前。除了为“一个中 国政策”设置更多“定语”外,美国还肆意扩大其内容,强调所谓“自我定义”,宣称“支 持台湾地区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符合其 “一个中国政策”,并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与“一个中国政策”相关联。总之,美国虽反复称“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实际上却在弱化其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关联、强化“一法六 保证”、重新定义政策内涵,严重干扰了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认知。 

    二是恶意歪曲联大 2758 号决议,翻炒 “台湾地位未定论”。1971 年后,美国不再强 调“台湾地位未定”,不再公开挑战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立场,在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 分”分别表示“不持异议”和“承认”(ac‐knowledge)。但近几年来,美方却重新翻炒 “台湾地位未定论”,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的国务院发言人均强调“对台湾主权问题不持立场”,2021 年 9 月拜登受访时虽表示“不鼓 励”台湾“独立”(We are not encouraging “in‐ dependence”),却 又 称 “ 由台湾自己来决定”,刻意为操作台湾主权归属议题留下空 间。同时,美国还将歪曲联大 2758 号决议作为认知战重点,2021 年 10 月时任副助理国务卿沃特斯(Rick Waters)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当使用’2758 号决议是‘台湾’被排除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原因”;2023年5月众 议院外委会通过的“台湾团结法案”提出,2758 号决议仅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未提及 “台湾国际代表权和主权”;2024年1月“美 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 (Laura Rosen‐ berger)称,2758 号决议“没决定台湾地位、没排除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排除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 美西方还蓄意营造台湾“国家身份”认知,包 括炒作“台湾正名化”运动,签署“设立海巡 小组谅解备忘录”“21世纪贸易倡议”等具有官方性质的文件,并通过出台“与台湾交往法”、解除行政部门与台湾当局官员交往的自我限制、派遣内阁官员窜台等方式谋求与台湾当局非官方关系的“突破”。 

    三是否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蓄意推动 台湾问题“国际化”。2023 年 2 月,美国国务 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宣称“台海危机不是中国基于主权的内政,而是‘国际事务’”。4 月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妄称,“从根本上不同意”台湾问题为中国内部事务。韩国总统尹锡悦也表示“台湾议题不是单纯‘中国与台湾之间的问题’, 已是‘全球性议题’”。5月美国国务院亚太 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 宣 称,台海和平稳定受到全球关切,“不是中国 内政议题”。除发表相关言论外,美西方还在不同场合以多种形式挑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事实。2022年4 月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时,声称这是“依国际法”穿越“国际水域”,美国国务院进一步称“台湾海峡为国际航道,是受国际法保障的公海自由区域”。这一“台 湾海峡国际水域说”严重挑战了中国主权和管辖权。拜登上台后,还将“维护海峡两岸和平 稳定”“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鼓励和平解决 两岸问题”等话语写入了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等诸多双多边文 件,日本-欧盟联合声明、英韩“唐宁街协议”等也跟随嵌入涉台语句,谋求台湾问题 “国际化”的相关动作正出现由美国单方面推 动向美国及其盟友共同参与、遥相呼应转变的 趋势。

 (二) 炒作“台海战争风险”,散布“中国 威胁论” 

   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断谋“独”挑衅,导致台海局势紧张,而中国政府合法合理的反制动作,却被美西方扭曲为 “改变现状”和“军事威胁”。在此基础上,美西方形成了一套以“台海战争风险”为核心的 “威胁论”叙事框架,具体包括三层内涵。 

   一是炒作大陆“军事威胁”。美西方持续 鼓噪中国大陆军力增长对台湾地区构成挑战, 将所谓“解放军攻台”作为炒作“军事威胁” 的重点。2021年3月,美国时任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 提出中国大陆将最快于 2027 年对台动武后,西方持续炒作所 谓“戴维森窗口”(Davidson Window)。2022 年 10 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戴 (Michael Gilday) 又提出“中国在2024年前‘侵台’的可能性”,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等高级官员均对这一议题频频发声。西方智库和媒体积极配合,各类台海战争的兵推及相关炒作也愈发频繁,英国《经济学人》更渲染台湾地区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又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危机相关联,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乃至“今日乌克兰,明日东亚”。日本也借机推出“台湾有事”概念,前首相麻生太郎妄称解 放军“侵台”是日本的“生存威胁”。 

    二是炒作所谓大陆“胁迫性行为”。一方面,美西方将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巡航、台湾当局“邦交国”与其“断交”、中国大陆依法限制部分台湾地区产品进口等诋毁为中国大陆对台湾当局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胁迫”, 如 2022年5月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指责 “中国增强的‘胁迫’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另一方面,美西方也攻击中国对立陶宛等所谓 “友台”国家使用“胁迫性行为”;2023年2月,针对中国大陆停止进口台湾地区凤梨,两名共和党议员要求拜登政府加大对此类“胁迫 性行为”“受害者”的支持;2024 年瑙鲁共和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后,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对所谓中国大陆持续以 “经济胁迫”等方式“施压”台湾当局“邦交 国”表示“关切”。可见,美西方正从台湾问题入手,强化中国“广泛使用胁迫手段”的叙事,将更多国家和地区描述为中国“胁迫性行为”的受害者。此外,美西方还通过鼓噪“反对在世界任何地方以武力或胁迫手段改变领土地位的单方面企图”,含沙射影地将中国与美 西方塑造的俄罗斯“挑衅者”“侵略者”形象 相关联。  

   三是污蔑中国大陆“介选”“威胁台湾民主”。美西方持续将两岸分歧描述为“民主与专制”的对抗,有意放大两岸制度差异,并配合台湾当局炒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发动“认 知战”“威胁台湾民主”的叙事。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前夕,美西方大肆污蔑“中国介选”,拜登宣称不希望中国大陆“介入台湾地区选举”,同时也有美官员称“要求‘中国’ 尊重‘台湾的选举过程’”。此后,美西方迅速形成了攻击中国大陆“介选”的叙事浪潮,美官员发声敦促中国大陆不要“干预台湾选举”,卫报、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连续炒作中国大陆“介选”,发起了针对台湾地区选举的认知战。 

  (三)拉抬台湾地区“重要性”,建构西方 “挺台”阵营 为营造国际“挺台”共识,美西方联手鼓吹台湾地区的“全球价值”,建构台湾地区 “国际重要性”叙事。

   一是在地缘政治上,强调台湾地区在“印 太”秩序和区域安全中的地位。美西方学界宣称,台湾地区是“第一岛链”枢纽,位于美西方围堵中国大陆的战略前沿,是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其在东亚“盟友 与伙伴”体系的稳定。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薛 瑞福(Randall Schriver)甚至沿用冷战时期的概念,将台湾岛比作“亚洲的富尔达缺口”,是“确保印太地区整体安全的关键”。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报告”也明确将台湾地区纳 入其中,称台湾当局为“可靠及有力的伙伴”,认为“维持台湾坚强、繁荣、民主攸关美国重要利益”。美国助理国防部长伊利·拉特纳(Ely Ratner)对国会表示,台湾地区锚定着美 国“盟友与合作伙伴网络”,对地区安全和捍 卫美在印太地区重大利益至关重要。美方炒 作台湾地区对 “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重 要性,意在聚合起域内各国家和地区对台海现状的关注和对美台勾连的支持。 

   二是在科技及产业链上,强调台湾地区在半导体等领域的角色,鼓噪中国大陆“军事侵台”或“封锁台湾”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冲击”。随着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突显,掌握全球近六成半导体代工份额和大多数尖端 制程产能的台湾地区开始受到国际重视,而美西方也以“世界硅岛”叙事极力渲染“台海和 平”对全球经济、科技、贸易、航运的重要意义,塑造全球经济科技“缺台不可”、“台湾安 全”关乎世界繁荣的叙事话语。布林肯声称, “台湾发生任何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都是毁灭 性的,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地位意味着 维持和平稳定符合许多国家的利益”,试图通过裹挟世界各国谋发展的愿望,炮制对华舆论压力,阻止中国大陆反“独”促统行动。 

   三是将台湾当局拉入其构建的“民主价值同盟体”,发挥“反华桥头堡”作用。美西方 视中国大陆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重大挑战,因而将奉行西式选举制度的台湾地区标榜为“民主伙伴”,鼓吹其“民主转型”的成功故事,宣称与之共享“民主、自由、人权价 值”,实际上把台湾地区当作对华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和认知作战的桥头堡。为此,美西方极 力推销台湾当局治理模式,不仅在台湾地区举 办“印太地区保卫宗教自由公民社会对话”等,还邀请台湾当局官员参加“民主峰会”并发言,称赞台湾地区选举“公平自由”,企图持续强化台湾当局在西方“民主价值同盟”中 的身份认同。 

  (四)炒作香港问题,抹黑“一国两制” 香港“修例风波”期间,美西方不断发表煽动性言论,公然支持乱港分子,推出“2019 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等, 大肆诋毁香港民主人权状况、抹黑特区政府, 扭曲国际社会对香港真实情况的认知。此后, 对于香港国安法出台、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 制度、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 23 条立法等, 美西方政界、学界、媒体群起攻之,妄称香港的繁荣基础遭到破坏。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持续宣扬一套污蔑“一国两制” 的话术,攻击中国“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的国际 承诺”,鼓噪“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遭遇失败”,在西方舆论场上塑造“香港内地化” “香港不安全”等多种负面认知。在此基础上,美西方又极力将台湾地区与香港特区联系在一起,建构并传播“一国两制”负面叙事,通过媒体与学界歪曲解读“一 国两制”的制度设计,继而谬称“一国两制” “不适合‘民主化’的台湾,会限制‘台湾民主 、自由和人权 ’,改变 台湾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德国“瑙 曼自由基金会”等在台湾地区设点的美西方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推动“港独”与“台独”合流,通过邀请罗冠聪等“港独”分子到岛内演讲、参加活动等,共同诋毁“一国两制”。2023年5月英国前首相特拉斯(Elizabeth Truss)窜台期间,更妄称“香港自由被剥夺”,“不能再允许台湾发生这种事”。对于民进党当局拒绝“一国两制”的叫嚣,美西方媒体则极力配合,扩大其影响,帮助民进党当局强化岛内对“一国两制”的偏见和疑虑。其一系列动作都加重了台湾同胞对统一的疑惧心 理,对台湾民意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二、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意图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展开,美西方对华认知战的总体布局日臻成熟,并将涉台、涉港、涉疆等中国核心利益作为攻击重点。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美西方正发起全方位、全领域、全手段的认知战攻势,涉台叙事在内容、手段、主体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特征,并深度嵌入美遏华总体战略布局。 

  (一) 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基本特征 

   2018 年以来,美西方涉台叙事的基本路 径就是通过消解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正确认知、削弱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推动“台湾问题 国际化”,来改变国际社会看待台湾问题的思维范式,进而建立起“维持台海现状”的“应然性”、干涉台湾问题的“合理性”、支持台湾 当局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其叙事的内容、方式和主体都呈现出新特征。 

   1.叙事内容的挑衅性。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对有关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但在新一轮对华认知战中,美西方不顾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日益改变在台湾问题上应有 的谨慎态度,将涉台叙事与对华战略叙事融为一体,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认知战的标靶。其涉台叙事既包含对台湾问题相关的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具体议题的恶意炒作,又包括对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国家身份”认知的塑 造,企图通过翻炒“台湾地位未定”、歪曲联大 2758号决议、重新定义“一个中国”、推动 台湾问题国际化等,重建关于台湾主权归属问题的历史、现实、未来叙事框架,解构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认知。可见,上述叙事内容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冒险性和挑衅性。 

  2.叙事方式的混合性。战略叙事要经历叙 事的形成、投射和接收三个环节,要求各种手段和工具的一体化运用。在涉台叙事中,美西方整合政、军、学、媒等各方面力量,发挥议题设置、新闻传播、社交平台运用等方面优 势,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起体系化的叙事攻势,形成了“政要引导—智库生产—媒体炒作—府会配合—传播强化” 的链式传播体系,持续散布虚假信息、打压中国声音、发动“信息轰炸”;同时,将“挺台” 动作与叙事话语相配合,在不断强调对台承诺 “坚若磐石”,高分贝炒作涉台法案的同时,也以高层互访、经济对话、对台军售、舰机航行、美台联训等加以配合,形成共振效应,协助认知塑造。如在对台军售上,美国不仅对军售流程进行密集报道炒作,还通过刻意安排军售的时间、金额、武器性质等,以放大认知战效果;在中国大陆“围岛军演”(2022年8月)后、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前后的敏感节点(2023年12 月和 2024年2月),美国均推出军售案来表达对台湾当局的支持,相关举措还与 拜登四次宣称“军事护台”的言论相呼应,进 一步扩大了影响。 

   3.叙事主体的联动性。美西方涉台叙事长期呈现“美国主导塑造,其他国家跟随”的特点。为整合盟友力量,进而改变和引领盟友的涉台认知,努力营造国际“挺台同盟”也是美国战略叙事的目标之一。在其牵引下,美西方 在台湾问题上已就“中国军事挑衅”“台湾重 要性升高”“台海风险升温”“台湾被打压和孤 立”等形成认知聚合,在“维护台海现状”上 建构了共同利益观念,针对台海议题协同一致 发声逐渐成为常态。如布林肯提出“台海危机是国际事务”后,英国外交大臣、韩国总统 也发出类似言论;在支持台湾地区参与世卫大会等“国际空间”问题上,西方政府、议会广泛应和,声援力度有所增强;在炒作所谓中国 大陆“介选”上,美西方媒体接续报道,也使 该议题在台湾地区选前持续发酵。 

  (二) 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战略意图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对于美国则只是与其战略利益相关的“棋子”,中 美在台湾问题上利益层级的不对称,使“台湾 牌”成为美国运用“成本强加战略”(Costimposing Strategy) 进行对华战略牵制与消耗的 有力工具。近年来,中美战略博弈进入相持阶段,美方希望“动用所有工具来竞赢中国”,因此不断加大打“台湾牌”力度,除采取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手段外,手法隐蔽、攻守兼备、平战一体的认知战也越发被倚重。战略叙事作为认知战的主要手段,可以从身份、利益和观念建构的层面对美国的台海政策、威慑战略和盟伴体系起到支撑作用,夯实“以台制华”的认知基础。 

   1.建构干涉台湾问题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美国认为两岸统一会对其“印太战略” 布局、霸权信誉和全球地位产生深刻影响,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担忧两岸统一会导致其战略环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其部分政客甚至鼓吹日本将面临“存亡危机事态”。由此,美日等国关于合作介入台海的讨论不断增加,甚至着手围绕可能的“台海冲突”进行相应军事准备。但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有普遍共识,美西方只能寄希望于从历史、现实、法理、道义上破坏“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正确认知,来为干涉台湾问题制造借口。因此,美西方意图通过叙事竞争,在国际社会塑造“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认知,并利用“台海冲突风险外溢”叙事来建构各国对 “维持现状”的共同利益观念,使之逐渐成为 “国际规范”,让美西方的军事准备和干涉变得 “名正言顺”。同时,美西方意图通过树立中国 大陆“胁迫”“扩张”等形象,将台湾地区置于“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前沿,在价值观上凝 聚对华恶意认知,树立其“维护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稳定”“维护民主自由价值”的“道义 形象”,从而扩大“挺台”基础,减轻美西方介入“台海冲突”的政治、社会和舆论压力。 

   2.塑造“共同威胁”认知强化区域盟友协作。美国学者斯蒂芬·沃尔特 (Stephen M. Walt)认为,制衡外部威胁是联盟建立的重要原因,而制衡的具体方式则包括利用军事手段实现的制衡与针对对手形象和合法性而利用政治手段实现的制衡;后者尤为依赖于叙事对身份认同和共有价值的建构。因此,塑造共同 的“敌人”,建立一致的威胁认知,对于强化同盟有重要作用。拜登政府视同盟体系为美国的重要资产,极力修补和巩固同盟关系、升级同盟网络。而通过“台海危机”叙事,将中国塑造为“共同威胁”,营造对华敌意氛围,则成为美方打造“共同安全诉求”,巩固联盟存 在的政治基础。因此,美西方正着手建构对中国行为的共同预期,从而推动各国对台海利益、对华关系进行“再界定”,促使其区内盟友主动接纳美 方深度介入东亚事务,并与美方强化同盟,合作制衡中国。在提升各国对台海的“战争焦 虑”后,美国便能以应对可能的“台海危机” 为牵引,全面整合和加强域内军事安全合作网络,提升对盟友的掌控力。同时,通过维持两岸紧张态势,美国也可以增强对台湾当局的控制,将其深度整合进美方主导的区域安全体系,甚至借机驱动台湾地区优质产业资源向美西方转移。此外,在将相关叙事进一步转化为全球范围的“共享价值和规范”后,美国主导 下的北约及其他域外盟友介入台湾问题的“正当性”也会加强,从而为北约“印太化”找到 新的抓手。 

   3.整合认知战工具强化对华威慑。威慑是 美国维持“台海现状”的核心手段,其在台海长期实行“双重威慑”战略,即一方面不支持 “台独”以避免引发战争,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台湾当局军事力量等手段来“吓阻”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随着两岸综合实力失衡,“双重 威慑”重点已转向威慑中国大陆,但中美综合实力的接近又正持续削弱美方在台海实行威慑的可信度。因此,拜登政府将台海视为构建“一体化威慑”(Integrated Deterrence)的核心场域,企图通过把认知战融入威慑框架来弥补传统威慑 工具的不足。美西方涉台叙事的传播,有助于实现“惩罚性威慑”和“拒止性威慑”等手段的强化与融合,一方面通过“挺台”承诺、拉拢盟伴加入“一体化威慑”,加大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难度,提高“拒止性威慑”的效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营造国际“挺台”氛围,积累对华制裁和封锁的国际认同,加强“惩罚性威慑”的战 略预置,提高中国军事行动的代价,最终通过 认知战手段实现上述威慑手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威慑效果。 

   三、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危害与局限 

   在美西方以认知战强化对华遏制的战略框架内,涉台叙事体系的进攻性越发明显,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对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地区安全稳定和两岸关系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也存在难以掩盖的固有局限。

(一)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显著危害 

   1. 加剧了台湾问题的“国际化”。美西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虚假叙事、错误叙事、恶意叙事,使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和一个中国原则的错误认知有所增加,部分国家和地区陷入西方的话语陷阱,对台湾问题敏感性、重要性的认知被削弱,对台湾问题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的认识被带偏,尤其是错误理解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致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趋势增强,维护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面临的干扰和挑战增多。2021 年立陶宛允许台 湾当局设立“代表机构”,2024 年捷克允许 “台独”顽固分子萧美琴窜访、菲律宾总统及部分西方官员跟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日本外相上川阳子祝贺赖清德胜选等言行,都是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2.升高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美西方以涉台叙事体系加码对华认知战,容易加剧“敌意螺旋”,模糊了战争的边界,削弱国家间的互信基础,刺激安全困境的形成和恶化。在美西方民粹主义、政治极化持续加剧的情况下, 某些涉台叙事一旦构建就很难回调。这导致对华挑衅性叙事与美国国内“挺台”共识相互刺激,不断垫高美方行政部门“挺台”标准,压缩其台海政策回旋空间,增加危机管控难度。尤其是美西方针对一个中国原则发起的认知 战,使干涉与反干涉、介入与反介入的斗争更加激烈,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大国关系稳定,使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3.刺激了民进党当局的谋“独”野心。在美西方策划下,台湾地区的“重要性”和所谓 “经济成就”“抗疫成绩”“国际贡献”“民主价值”等都被不断夸大,外部势力“挺台”动作 “台面化”,“挺台”声音越来越多,个别政客更公开践踏一个中国原则,宣称台湾地区是 “国家”,这难免使民进党当局产生国际社会支 持其“台独”路线的误判,刺激其谋“独”拒 统的野心。近年来,民进党当局积极参与美西方对华认知战,并以“民主世界一员”自居,自诩处于“民主对抗极权”前沿,鼓吹所谓半 导体“硅盾”,鼓噪提升“防卫能力”等,其 挟洋自重、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的动作已 愈加肆无忌惮。 

(二) 美西方涉台叙事体系的固有局限 

   1.无法突破一个中国框架的现实约束。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中美过去几十年的互动,特别是中美建交谈判、20世纪90 年代的台海危机和佩洛西窜台事件等重大事件,都让美方决策层认识到尊重一个中国 原则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以及突破一个中国原 则带来的颠覆性、全局性影响。在对华战略竞争的整体安排下,美西方仍需管控台海风险,维持与中国斗而不破的局面,因此在现实层面 无法彻底突破一个中国框架,只能在认知层面 进行一定的挑衅与试探,这势必造成两个层面 的内在张力,导致语言和行动、战略和战术的矛盾,削弱涉台叙事效果。美国一些学者认 为,成功的“台海威慑”既需要威慑,也需要 可信保证,包括“避免让外界认为美方朝向恢复(与台湾当局)‘正式外交关系或防御联盟’ 移动”。而美西方涉台叙事恰恰是在削弱其 “不支持台独”、与台湾当局仅保持非官方关系 的“保证”,这会突显美国对台政策的内在矛盾,增加其滑向“战略清晰”的压力。 

   2. 虚假叙事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无法自洽。二战结束以来,美西方涉台叙事不断嬗变,有很强的工具性、策略性和欺骗性。当前在“以 台制华”战略下新炮制的涉台叙事,要么如翻炒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一样扭曲历史、歪曲 事实,要么如“2027年大陆攻台”一样凭空捏造、毫无依据,要么如“大陆介选”一样贼喊捉贼、东拼西凑,完全经不住历史的考证和时间的检验,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和论据的核查。更有荒腔走板、自食恶果者如美西方持续鼓噪 的“台海战争风险”,反而激起了岛内民众对民进党“抗中保台”政策的不满,冲击了民进党 2022 年“九合一”选举和 2024 年两项选举的选情,也加剧了岛内“疑美论”的发酵。 

   3.美国与其盟友的利益分歧无法掩饰。叙事建构的战略成本相对较低,表面上使美西方 更容易在相关领域达成一致,但地理距离、实力差异、对华政策不同等因素,决定了美国及其盟友在台海的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所谓的共同认知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在实际行动中的相互支持,这将反过来影响到认知战的协同,造成内部政治嫌隙和话语混乱。法国总统马克龙2023 年访华后表示,中美因台海问题对抗升级不符合欧洲利益,要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相关言论在西方引起激烈热议,也折射出了美欧对台海战略认知和利益关切的不同。

四、结语

   基于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目标,在对华认知战的战略布局下,美西方形成了一套新的涉台叙事体系,叙事特征和战略意图越发明晰,外溢性影响不断扩大。展望未来,我国与美西方的涉台叙事竞争将更加激烈,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展开的认知博弈仍将是中美在台海战略博弈的重要一环。我国需加强对认知战的研究,全面整合资源,在涉台领域建立叙事跟踪应对机制,提高话题预见和议题设置能力,做到提前引导、精准打击、及时反制、管控风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台湾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