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和谐家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看四川

2021年12月14日,《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公布。《计划》提出了推进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3个优先领域及46个优先行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掀开新的一页。

四川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多年来,四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哪些行动?盘点2021年成绩,亮点突出,成效斐然。

光耀森林 王进摄 






大熊猫、金丝猴亮相COP15

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为全方位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COP15“中国馆线上展”同步上线。其中,“四川展厅”展出了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双宝风采”“生态文明示范”“大熊猫基地视频”等8部分内容,向全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川做法”。同时,在主展区和地方展区四川展厅分别展出了《大熊猫——传播友谊的使者》《金丝猴——生态家园的精灵》两部邮集及相关摄影作品,详细介绍了大熊猫、金丝猴这两大“中国国宝”的前世今生。

四川生物多样性地位突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向丘陵、平原过渡的地带,地貌复杂奇特,加之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富集,我国特有物种众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到中外人士喜爱、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在四川野生种群数量就高达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据最新统计,四川全省森林蓄积量为19.16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

在四川,林草部门所管辖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类型最多、面积最广,林草系统是建设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主力军。

大熊猫 薛康摄

羚牛 邓建新摄

蜀葵 周小林摄
开展行动共建和谐家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人类生存发展,令世界各方瞩目。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深刻阐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郑重宣告了中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务实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充分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2021年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性事件。四川林草部门保护责任重大,其中87%的公园区划面积在四川。

四川切实担起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向着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迈进。

坚持一切工作求速度求质量。研究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沟通稿)、理顺卧龙特区管理体制建议方案、总体规划初稿和过渡期间管理办法(送审稿),印发四川片区科研指导意见、友好示范社区建设指南、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小水电清理退出实施方案和省级财政奖补方案。退出小水电97座,200宗矿业权关停成果得到巩固。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建设大熊猫廊道和主食竹基地等8.4万亩,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率由135只上升到178只。雅安、成都、眉山、卧龙等片区启动打桩定标试点。各管理分局与所在乡(村)共管率达50%以上。

——全面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要是先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四川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让林长制助力林长治。全省设立省级林长38人、市级林长435人、县级林长3894人、乡级林长21641人、村级林长57102人,国有林草保护经营单位设立林长814人,全省林草资源得到有效呵护。

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抓实国家储备林项目。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落实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全年发生森林草原火灾23起,同比下降77.9%,守住了“两个确保”底线。加大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妥善处置国家挂牌督办宣汉县毁林案件,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督导查处重大毁林案件81件。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制售假劣林草种苗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林草执法行动,办理林草行政案件5039件。印发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除治病(枯)死松树116万株,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2.58‰。开展草原鼠害防治619万亩、虫害防治146万亩。

切实改善草原生态系统,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和禁牧轮牧休牧制度,实施好草畜平衡、退牧还草、草原鼠虫害治理项目,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

着力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启动黄河流域红原县、若尔盖县湿地修复工程,持续推进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及湿地生态补偿试点。持续治理荒漠生态系统,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科学恢复林草植被,坚决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趋势。

——以三项措施全面加强物种保护

加强就地保护。围绕大熊猫、雪豹等“伞护物种”和光叶蕨等极小种群植物,完善保护措施,加强栖息地监测巡护,做好抢救性保护和野外救护工作。

加强迁地保护。开展大熊猫、豺等人工圈养种群的繁育研究和野化放归,推进崖柏等极小种群植物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加强遗传资源保护,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加强油橄榄、竹类等优质种质资源保存。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野外保护站点建设,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制度。公布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新名录,崖柏、五小叶槭、峨眉拟单性木兰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复壮和野外回归取得积极进展。完成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和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启动野猪种群调控试点,猎捕野猪190余头。平武等13个县(区)致害补偿保险试点效果良好。四川省林草局与重庆市林业局签订了《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合作协议》。全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启动编制,《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启动修订。批复自然保护地规划11个、范围或功能区调整8个以及涉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174个,支持41个自然保护区提升能力。

——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着力培育林草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全省林草资源优势,发挥林草生态产品绿色低碳、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做大竹产业、木材培育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构建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出台“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林风景线高质量建设规划,新认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4个、现代竹产业园区6个,新增现代竹产业基地60万亩、总量突破1000万亩,新(改)建竹区道路600余公里,竹产品加工转化率71%,竹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

做强木本油料、林草中药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优势明显的“川字号”林产品牌。印发推进现代林(草)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评选公布省级培育园区20个,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7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家。核桃、油橄榄、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新造4.6万亩、低改52万亩。新增花卉种植基地2万亩、设施栽培22万平方米。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6家、示范社21家。

做强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着力培育林草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办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活动40余场。联合7家省直部门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全面展示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系列主题、政策、成就、典型等宣传活动。成立四川省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举办百年辉煌美丽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献礼建党百年生态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确定10个省级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首批试点单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入选全国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首批试点单位。编辑出版《四川古树名木》和《探秘四川——不得不去的88个最美林草景观》。在中央和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刊发报道900余篇(条),局网站刊发信息4000余条。

藏狐 吕绪摄


血雉 杨子喆摄


川金丝猴 刘国兴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