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想”——首只母兽带崽野化培训的雌性人工繁育大熊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县管护总站 Author 栗子坪

✦ ✦ ✦ ✦ 


2013年11 月 6 日,大熊猫“张想”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内被放归自然。这也是目前全球放归野外的第一只人工繁育的雌性大熊猫。


✦    ✦    ✦    ✦    


“张想”放归现场




上午 11 时 33 分,放归笼的大门打开,2 岁零 2个月的“张想”在笼子里转了几个圈,然后将头探出笼门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危险,才缓缓走出笼子,边走边看,还时不时地嗅嗅地面,慢慢的“张想”的步子越来越快,带着点小跑,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等待它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1

“张想”是怎样养成的

2011 年 8 月 20 日 16 时 51 分,“张想”出生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野外放归培训圈”中。体重137.4 克的“张想”还有一个大它 8 小时的同胞兄长。它们的妈妈“张卡”是在半野化环境下产下它们的。

出生1个月的“张想”和妈妈在野化环境中


半岁龄的“张想”和妈妈互动交流


“张想”从出生到放归,一直生活在野外环境当中,熊猫妈妈“张卡”教会“张想”爬树、吃食、找栖息地等生存本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在“张想”成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接近它时都身穿熊猫伪装服。“可以说,‘张想’从来没有看到过人类的真正面目。”


半岁龄的“张想”学习爬树


正因为如此,“张想”对于人类没有一点依赖性,相反,它对人类有很高的警惕性,见到人就会逃避。张和民说,某种意义上,在成长的这 2 年间,“张想”一直在接受野化培训,和野生大熊猫没有多少区别。



2

独自生活行不行


“张想”被放归野外之后,将要面对的是真正的独立生活。“当然了,我们会一直对它进行追踪监护。”张和民说。在放归前 3 天,“张想”被捕捉装笼,并接受了一次全面体检。

即将放归自然的“张想”


11 月 2 日上午 9 时半,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和饲养员在海拔近 2500 米的核桃坪第二阶段培训圈,对“张想”进行捕捉装笼。之后,在核桃坪基地,两名工作人员对“张想”进行了 24 小时行为观察。经过捕捉和转运,“张想”的应激反应较为强烈,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野生大熊猫很相似。在体检的同时,工作人员还检查确认了“张想”皮下埋植的国际通用 ID 身份识别芯片的位置,并给它戴上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 GPS 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3

让野生大熊猫持续生存

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介绍,我国的秦岭山系、邛崃山系、岷山山系、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山系这 6 大山系有大熊猫的分布。其中,秦岭山系、邛崃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大、小相岭的问题则比较大,小种群的数量比较多,也就是说存在着只有几只、十几只或二十来只的小种群。

“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补充基因多样性,不保护好大熊猫的栖息地,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的大熊猫有灭绝的可能。所以,我们对小种群熊猫进行培训后放归,对野外小种群进行复壮,意义很重大。”张和民说,“张想”就是在“小相岭大熊猫放归基地”被放归的。



国家林草局方面介绍,我国新的大熊猫保护规划将增加大熊猫栖息地,从目前的 280 万公顷增加到更大面积,打通大熊猫迁徙廊道,把栖息地相互隔离的小种群从目前的 30 个减少到 12 个,逐步使野外大熊猫种群达到 2000 只以上。





相信不久的将来,

“张想”将在野外迎越来越多的

和它经历相似的小伙伴。


 





我们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让生命如繁花般怒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