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白尾海雕的四年情缘 | 连续4年记录到白尾海雕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这是我连续第四年拍到白尾海雕”李福军说道。


时间倒回2019年的冬天,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自然保护工作者李福军,如往常一样重复着他的巡护工作,途经蔡家坝区域时,突然被天空中一只巨大的身影吸引注意,“这只雕好大”,李福军发出这样的赞叹。而在李福军的细心观察中也发现这只“雕”的特殊之处——尾巴不同于金雕,是白色的。看着远去的身影,纳闷的李福军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一定要用相机捕捉到这只不寻常的“金雕”。而这只“金雕”好像没有感受到李福军的深切呼喊,接连几天,消失的无影无踪。


原以为就要同这只“金雕”失之交臂了,2020年1月7日,在李福军数十天的坚守下,终于按下了快门键,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画面。


2020年1月7日拍摄


经过专家确认,这是一只白尾海雕。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42年的老同志,李福军也算是看着唐家河逐步发展起来的,也见过保护区大大小小的“精灵”,但本次记录到白尾海雕却是他的第一次,他总想着,在自己退休前,多为唐家河做点贡献,多为保护事业做点贡献,于是,拍摄并记录白尾海雕在唐家河的分布情况也就成了李福军接下来的目标。


2021年2月2日,首次记录到两只白尾海雕同框


2022年1月4日拍摄



2023年2月2日拍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四年来,李福军用他的坚守,记录了一张又一张宝贵的画面。据了解,李福军还同时看见三只白尾海雕在空中翱翔,但因为距离远、速度快,没有记录到这一画面,但李福军说他不会就此气馁,而会向着三只、四只为目标,持之以恒、拼搏进发。


白尾海雕作为冬候鸟,把唐家河作为自己迁徙过程中的“落脚点”,从一只到拖家带口,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有着它丰富的食物来源——裂腹鱼。裂腹鱼属于国家II保护鱼类,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但在唐家河流域随处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唐家河自然而然就成了白尾海雕的第二故乡。当然,除了白尾海雕,灰冠鸦雀的身影、国内首张欧亚水獭画面、首张单反相机金猫画面、野猪飞上天画面等难能可贵的野生动物生态摄影照片,也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大众面前,这其中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唐家河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四十五年的保护成效也在这一刻逐一体现。


灰冠鸦雀(马文虎摄)


欧亚水獭(马文虎摄)


金猫(肖飞摄)


野猪飞上天(李学峰摄)


白尾海雕知识小卡片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为我国Ⅰ级保护动物,白色羽毛的尾部是其明显特征,常生活在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在唐家河保护区为冬候鸟,主要分布在白果坪至蔡家坝区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可在白天观察到其活动。


资料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编辑:谢维维   

初审:胡瑞华  韩丽薇  

审发:张黎明




End




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 | 野生大熊猫雪地里悠闲散步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 扁颅鼠兔发现地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工作人员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青年创新小组成员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工作人员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青年创新小组成员

熊猫频道 | 坐着吃太累,国宝就得站着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