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猫熊谷的“蜜蜂博士”近况如何?

潘春芳 四川熊猫公园 2023-05-04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张玉波(右)到农户的蜂场指导农户取蜜

2019年,北京一位博士辞职到大熊猫国家公园里养蜜蜂、创办猫熊谷家庭农场的故事,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平台报道。3年过去了,不管当时辞职养蜂是一时冲动,还是一时轰动,他还愿意留在山里吗?今后还会一直养蜂吗?博士养蜂不浪费人才吗?


2月16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张玉波,面对好奇的记者,他娓娓道来。


“保护大熊猫与其说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张玉波第一次来到四川平武的木皮藏族乡,从事关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科研项目。

平武县深处大山,森林覆盖率超过70%,当地人口稀少,这里分布着300多只野生大熊猫,数量超过全国拥有大熊猫的48个县,被誉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

生态环境特别好、野生动物特别繁盛的地方,往往也是贫穷落后的地方,木皮藏族乡也不例外。当地村民靠山吃山。过去,他们靠砍木头为生,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来又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村民们只能靠山吃山。有个村子因为穷,青壮年就去偷猎大熊猫卖钱,后来被拘捕了,村里只剩下老弱病小。有些牧民在山上放牧牛马,竹子常常被牛马啃食得只剩下竹竿。有些村民到山上采挖天麻等中药材,早些年,一个人一天能挖回一背篓天麻,但随着采挖的人越来越多,能挖到的天麻已经极少了。

农户在新修的房子里交流养蜂技术

张玉波逐渐意识到:“大熊猫的保护与其说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如果当地老百姓的贫困问题不解决,大熊猫的保护就是一句空话。”

张玉波发现,有大熊猫的地方没有牛马,而牛马活动的区域一定没有大熊猫;有蜜蜂活动的区域,也有大熊猫活动。有些村民在山里用“棒棒巢”养蜂,那是一种极其简单原始的养蜂方式,老百姓把树干剖开,从中间掏空,春天分蜂时放在山崖间,让野蜂自己钻进去组成蜂群,再把“棒棒巢”搬回房前屋后养殖。那个时候,张玉波就觉得,养蜂还不错,既能让村民们赚到钱,又能保护大熊猫。


从校园里的“蜂蜜博士”到大山里的“蜜蜂博士”

德国先哲叔本华曾经说过,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在类似的环境下,同一个人永远都会做出同样的事。回顾张玉波的故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里的天然成熟蜜  张玉波摄

学生时期,张玉波就表现出了接地气的一面:当地村民的蜂蜜不好销售,他就帮着大家干“销售”,他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里推销蜂蜜,成为“蜂蜜博士”。

“我在北林校园登天论坛上卖平武蜂蜜,当年那个帖子的跟帖都有好几十页。喝过平武蜂蜜的同学都说好。晚自习后,我经常到学校7号楼和10号楼那两栋‘公主楼’下给大家送货。所以,我们北林的女生也为保护大熊猫作出过贡献呢!”说起往事,张玉波依然充满成就感。

博士毕业后,张玉波先是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杜克大学从事生态研究,后进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但无论身在何处,平武村民始终是他的牵挂。那个时期,平武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平武高山蜂蜜逐渐成为土特产品牌。

张玉波在蜂园里组织农户培训

2018年的一天,张玉波做博士论文所驻村的村支书打来电话,说村民们养殖的蜂群普遍存活率下降。他给村支书买了相关科学养蜂的书寄去,但村支书收到书后却又打来电话:“小张,我们这些大老粗咋啃得动这些书?”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张玉波了解到,“棒棒巢”这种传统养蜂方法的弊端是靠天吃饭,且在取蜜的时候会伤害蜜蜂幼虫,养殖效益低,必须改良,而格子蜂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番研究下来,张玉波也对养蜂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有了辞职到平武去养蜂的念头。北京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胡汉斌教授对他说:“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可山里不一样啊!”

但抛家舍业到山里养蜂,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得知独生子张玉波要辞职养蜂,父母很不理解,一向支持他的妻子也不同意,那时妻子刚怀上二宝,大宝还在上小学。可张玉波内心却坚定无比。


孤勇者的“甜蜜事业”:把小山村变成生态基地

2019年3月,张玉波毅然辞职来到平武县,创立了“猫熊谷家庭农场”,研发了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他希望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使养蜂业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月21日,春暖花开的蜂场  张玉波摄

武的蜂农刚开始不愿意尝试张玉波推荐的格子蜂箱养蜂技术,他就用养殖示范给大家看。最让他骄傲的,不是收获多少蜂蜜,而是有村民熟悉了这项技术后能熟练地向其他农民传授。

“现在他们都会养蜂了,你还有必要留在那里吗?”

张玉波答道:“我在一般控制区租了一片宅基地,去年刚建了房子,要把家庭农场好好办下去。当然了,我也希望以后能找到帮手,把我自己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城里的朋友来农场体验

张玉波的人生信条是:“能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是很有意义的事。很多问题要到一线去发现,提出的解决方案也要在一线去检验。”而他的目标,也不只是教会蜂农养蜂,“我想在三五年内,把小山村变成生态保护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3年多的时间里,猫熊谷家庭农场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培训,成为一个农民学校,平时也有很多农户三三两两地过来参观学习。

农场还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拓自然教育与生态农产品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社交媒体上,张玉波是自称“蜜蜂博士”的科普博主,他经常开科普直播、拍短视频,越来越多来自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朋友来到农场参观。“蜂宇同舟”“佑宝的蜜蜂乐园”“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100多个标注着个性化名称的亲子认养蜂箱见证着他们对小蜜蜂保护大熊猫的认可与支持。

张玉波最近还发现一个现象:自从2022年底那波疫情感染高峰之后,微店里的商品下单量增加很明显。有顾客反馈说,吃了山里的蜂蜜,嗓子没那么难受,还摆脱了困扰多年的鼻炎问题。张玉波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平武的蜜源植物中,有很多种植物如厚朴、杜仲、枇杷、益母草等同时也是道地中药材。

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家人的理解,给了张玉波极大的鼓舞。

养蜂是一项季节性工作。冬天,张玉波会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而现在,春天孕育着希望款款而来,张玉波又该去陪伴他的蜜蜂了。2月19日,他已再回到平武,投入他的“甜蜜事业”。

资料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潘春芳

编辑:谢维维   

初审:胡瑞华  韩丽薇  

审发:张黎明


End




递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绿色名片”——“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成都行即将开启

旅日大熊猫“香香”的新家长啥样?带你打卡

仲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自然教育迎来“开门红”

市场公然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坚决打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