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芽痞来信 11|菌和弹性素食

yinglan 可持续冒芽日
2024-09-07

再次邀请大家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

订阅链接(也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跳转):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Buddingday


🌱「芽痞来信」是冒芽日在微信公众平台以外的媒介探索,我们相信通过写邮件的路径与大家保持联系,是一种更“亲密”的形式,也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拥有更深度的交流。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时,对于流量的追逐——使用邮件,我们更期待这将是一个完整而用心的对话,而非为了获取曝光或点击量。

在Newsletter里,可持续冒芽日的四位芽痞们,可能会用更私人的口吻给大家写信,这也会让被“抽象化”的“可持续冒芽日”成为具体而鲜活的生活里的朋友。我们希望用交叉的视角看待生态、环境与可持续议题。在订阅之后,大家可能从邮件里收到:芽痞们的阅读/观影/音乐摘录与心得分享、可持续生活技巧、接力/协同写作、素食食谱以及生态相关的文章编译等等......



🍃有关newsletter的补充信息
  • “newsletter” 是新闻信的意思,订阅 newsletter,可以理解成订报纸。

  • 每周,我们都会寄一封信给你。也欢迎你来信、投稿。

  • 在填写你的邮箱后,就可以订阅,请记得到邮箱,我们会发一封确认邮件,再按一次确认键才算订阅。

  • 此外,还需要把我们星标,否则每一周的芽痞来信都有可能被当成垃圾邮件。



嗨~我是yinglan,生活在最近几乎每日都有暴雨预警的广州,最近时常能听到莲雾落下的声响,河道中飘满莲雾果实,不知是因为连天的雨还是它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我和ruifen捡拾了一些回去,充斥着涩味难以下咽,大概因为这些果树是绿化树的缘故,不为供人食用。
写下本篇newsletter的起因是我在端午节前后的十天里每天都吃至少一只肉粽,作为尝试了几个月素食又总有社交原因所以一周大概会吃一次肉的可持续生活践行者,对肉粽的无法抵挡让我想要分享自己的“弹性素食”过程、对素食的了解,也分享其他素食者的经历。

掉落在河上的莲雾




🌿与微生物共处

原本以为六月的广州能比五月有更多晴天,不料暴雨更加频繁了,通常上午比较晴朗,之后时晴时阴、雨时下时停,衣服如果忘记收进房间就会被飘进的雨水打湿,再晾干后也有些霉味。之前提到过我与ruifen一起租住在城中村中,由于我们住在二楼,即使室外高温,房间里也不会很热,我看着网上广州高温下的趣事或烦心事总会错愕,出门确认室外确实炎热难忍后,我们骄傲的戏称我们的屋子是广州的避暑胜地。村里几乎每家客厅屋顶都有风扇,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开过空调,风扇就足够降温,虽然看着风扇高速转动总有怕它会掉下来的担忧,但这是我住过的第一间有风扇的房子所以仍在因地域差异而感到新鲜,吊顶风扇总带着复古的气质。

“避暑胜地”带来的烦恼是所有东西都会发霉,木桌、碗筷、书、连买了不久的花都发霉、铅笔头也能发霉,来自太行山边上半盆地地区的我大为震惊,过去在福建、海南生活时也没遇过这样的状况,ruifen的家虽然同在广东,但住在高楼层没那么潮湿,她也对这样的发霉盛况感到惊讶,“村友”们一起聊天时也总会聊各自家里又有什么东西发霉了,这是住在城中村低楼层躲避高温的同时得到的“馈赠”,我们只能苦笑着喷酒精擦霉菌。
潮湿和多昆虫带来的另一影响是我自以为很熟练的做酒酿手艺也受到挫折,除了刚尝试做酒酿时不清楚无菌需要的消毒程度,在之后的几年里我觉得自己已经能立在发酵的不败之地上,但同样的流程在广州却失败之后我才感受到南方地区常用的水封发酵坛存在之必要。也发觉在尝试做发酵物前以糯米酒酿作为发酵起步和环境监测是很好的方法,一旦发酵物有任何杂菌污染,几天之内就会有菌繁殖出某种颜色或是五颜六色来提醒你它们的存在,能以最清晰的方式提示制作者器皿或制作的消毒不足。
ruifen发霉了的铅笔头


☘️缓慢开始的弹性素食实践
从半年多前看到狍真的坚持践行素食饮食后,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被可持续生活理念和狍的行动力感染,本在不久之后也开始了素食,ruifen和我还有其他朋友也尝试着向素食过度,只是仍然感到需要一个moment,这个转变对于我来说无法一蹴而就,关于现代肉食产业对动物的非人道对待以及对生态的影响在很久之前就常会看到,比如在养殖过程中动物消耗的粮食以极低的转化率为人类提供营养、全球肉类和乳制品的生产过程贡献了1/5的温室气体(数据来源于《饮食的迷思》),那些驱使我现在植物性饮食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在我完全不关注生态时会下意识觉得“真的要少吃肉但我没法不吃,这些真相太恐怖了”,之后总会迅速略过信息或是受到触动后又很快遗忘,用皂代替洗发水沐浴露来降低日常用品运输的碳排放、做功课买饭盒来减少一次性塑料盒使用、买硅胶棉签代替一次性棉签、忘记带保温杯就想办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喝到水,我的所有转变都是缓慢而细微的,所以在吃素这件事上我也没有勉强自己为了做一个更合格的可持续生活践行者而迅速不吃肉。
开始认真尝试可持续生活时我正旅居在大理,大理是个对素食者很友好的地方,我仍记得自己有天想吃炸酱面,搜索过后只有一家素食店的面比较便宜,因为是第一次吃到素的炸酱面,我拍照给父母吐槽为什么在家乡10元就可以吃到一大碗很多肉的面,在大理更贵的价格却只能吃到素的,那时我仍然觉得肉块比蔬菜更能让我满足。之后我为了节约开支,常会在住处做饭或是去“一然堂”吃五元自助,相比在泉州常吃的38元素食自助,“一然堂”的素食价格实在很诱惑居住在大理的非素食者尝试素食,口味也没有很多素食店油腻,吃着没有牛肉的炖土豆也依然很香才发觉印象里土豆牛肉的强烈味道是大料的香味。自己做饭时,两个月里只为了做鸡肉菌菇火锅买过一次肉,那时我边切鸡肉边暗骂处理肉的麻烦和油腻,并发誓再也不要自己做肉食了。
后来吃素的念头总在心里环绕,我仍然在等待那个moment,等待碳排放在我心中的重要程度盖过对肉食的喜爱。直到在家的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一周没吃肉了而且并不想念,于是觉得好像一周只吃一次肉没有我想象中困难,可以成为日常的饮食习惯。因为允许自己可以偶尔吃肉,在家人精心制作了肉菜或是特地为我买了肉食后我也会很愉悦的食用,而那天之外其他的时间因为家人知道我的计划所以也会尽量不做肉食或是我选择不吃。
在减少肉类进食的同时,我对自己饮食结构的关注也跃然出现,素食会导致缺乏动物蛋白和b12等众多营养的恐吓难以消散,为了寻找答案,我集中阅读、观看了一些关于饮食的书籍和纪录片,发现过去我与其他大部分人都对肉及动物蛋白有着超出实际的期待也有超出实际的恐惧,素食或肉食都不是饮食健康的决定因素,食用的食物种类是否足够多样才是关键,刚结识的曾吃素十年的朋友CT的经历正佐证了这一点
CT是一位朋克素食者,初中时由于看到了“貂”的制作过程极度残忍,加上人们对爱狗人士区别对待其他猪羊牛等动物的怀疑,他决定要亲身践行爱护所有动物的理念,起初他总会忘记自己决定了要吃素,不自觉吃肉后又想起,但通过告知了身边朋友他决定吃素,朋友们都很乐于监督他,他在被监督中作为一位有自己理念的人感到舒适和满足,但吃素带给了他肥胖问题。吃素之后他就像其他素食者一样总会自己做饭,不同于现在网络中众多的“怎样将素食做得好吃”内容能够给素食者提供大量参考,十年前他的吃素正是符合人们对素食刻板印象中只吃青菜的饮食,几乎是苦行僧式的历程,因为蔬菜的饱腹感很低,他总会吃大量米饭,但我们日常食用的精制大米中已经去除了谷壳、米糠层和胚芽,相比糙米更容易消化,但其中的纤维素营养素已经大量流失,易消化的特征也使得他需要吃更多的大米才能减慢饥饿感的到来。而在无法避免的聚餐时,他总会单独点一样素食或带着自己的纯素食物,有时在面对满桌的肉时他会只用辣椒酱拌米饭来吃。这样的十年饮食中,他体重不断上升,低血糖情况时发,他说几乎所有听闻他吃素的人都会怀疑吃素怎么会是这个体型。

“尽管中国人变胖了,但矛盾的是在农村仍有许多孩子因为维生素缺乏而生长发育迟缓,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营养不良使得机体和肥胖细胞受到刺激,更容易囤积保护性的脂肪。而其中的信号传导可能与微生物有关。因此,垃圾食品和加工食品吃得越多,越是缺乏纤维素和营养素,身体就会释放出越多信号引发进食,从而弥补“营养缺乏”,导致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的恶性循环。而且,每个国家的饮食中都含有所谓的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快餐店的汉堡或者便宜超市里卖的加工肉制品。”《饮食的迷思》

可以想象,他的体重变化一定与摄入过多单一的精制碳水及食用蔬菜的种类缺乏多样性有关,比如在聚餐时如果吃素意味着大多数菜不能吃,那显然不如其他人吃下的食物种类丰富,营养也很单一。不过他身体的变化也很可能来源于基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无法因此得出结论。

 “据称,每多摄入7克纤维素就能将心脏病风险降低10%。在另7项纳入了近百万对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纤维素对降低总死亡率有相似的作用。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全谷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对健康有益,而植物和蔬菜中的纤维素更有好处,水果中的纤维素作用最不确切。增加7克纤维素并不困难,只需要吃一份全谷物(100克),一份豆类(大豆子或绿豆黑豆等小扁豆),一到两份绿色蔬菜或四个水果(带皮吃)。”


听从了这些研究结果,在家时我会轮流将鹰嘴豆、家乡的荞麦特产“栲栳栳”、黍米糕做主食,也会蒸各种薯类,在广州得益于ruifen的高压电饭锅,我们总会混合糙米、黑米、燕麦米、红豆、黑豆、绿豆、花生等至少六七种谷物做主食,高压电饭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将这些谷物煮的软烂,口感一点不亚于大米反而更加好吃,这样的全谷物主食我们总是即使吃比大米少很多的量也依然感到饱腹。但如果没有精力或意识将主食尽量多样化,也就可以理解肉为何在当下的饮食中如此重要,工业化养殖下猪肉鸡肉一斤的价格只需十块出头,而很多蔬菜的价格也需要五六块甚至更高,不仅味道吸引人,脂肪和蛋白质会比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更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这是肠道激素对大脑的作用,在饱腹感的追求中,肉实在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很自然的成为了我们饮食习惯中重要的部分。由肉和米饭及一点青菜组成的菜品是现在最常见到食物套餐,但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组合虽然美味,但其中食物的种类实在少得可怜,其中肉和米饭与蔬菜的比例很难让长期食用的人身体健康。
我们日常吃的杂粮饭

除了肉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会给人带来可能的健康问题,世界在被速食征服是对人的健康造成的更严重威胁。工业化食品制造使很多方便食品比新鲜食物的价格更低,食品公司迎合人对甜味、油脂的喜好生产出大量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又再次影响着人的饮食习惯。罐头等方便食品、肉中油脂过多的部位因价格低廉故而成为主要食物,使某些太平洋海岛国家居民有了极高的糖尿病得病率;一些拉美国家儿童被汉堡、炸薯条、汽水吸引,舍弃了更健康的本地传统食物导致蛀牙率、肥胖率极速升高等等,这种危害从英美国家扩展到几乎全球,人在被速食征服,人类需求的大量油脂和糖分又使地区植物物种过于单一,原本能够得以维持的自然生态被化肥、杀虫剂、种子公司研制出的产量高且抗虫害种子代替,带来的生态影响包括了水质、物种多样性、土地过度开发等等方面,这些熟悉的词汇在中学地理中就反复提起,但我彼时还未意识到不只是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的饮食结构也是带来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了解过程中,素食的另一热门概念“超级食物”也反复出现,但了解过后又会发现那些“超级食物”的有限性,例如我在上期“每月推荐”中说到的玻利维亚的主食藜麦在成为超级食物后身价上涨,本地人不得不舍弃它作为主食的传统;枸杞在欧美一些国家也成为了超级食物,但大概是他们难以理解“补”的含义,枸杞在欧美以富含维C热门,但枸杞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让人无法信任,食用枸杞究竟“补”的营养多还是吃下的重金属更多让人怀疑。这些超级食物不仅价格高昂,也带来了新的环境和贸易公平问题。而实际上真正的超级食物正是日常可见的蔬菜水果和杂粮,健康饮食的关键不是追求营养最丰富的几种食物或其加工品而是食物的多样性,不同食物不仅富含的营养多样,它们供给给肠道的微生物的多样性更是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伴随着这些关于食物的了解,我选择坚持素食的主要原因仍是肉类养殖造成的超高碳排放以及在开始吃素后越来越在意的动物保护,但从饮食营养的角度,用全谷物杂粮代替精制米面带来的饱腹感完全可以替代米饭和肉的搭配,“弹性素食”让我在难以避免吃肉时偶尔吃下的那些肉也能弥补来自动物的B12,逐步适应肉在我饮食中的消失,在无法依靠肉作为香味来源后,为了把素食做的好吃,我在搜索中获得了太多从前没有关注的料理方式,素鸡蛋、素芝士、素酸奶,素鳗鱼饭、素蛋糕、素冰淇淋,几乎一切过去我以为无法做成素食的食物实际上都能通过别的食材制作出同样美味的食物(但也需要怀疑那些食材在制造和运输中是否比直接用鸡蛋牛奶造成更多碳排放和其他衍生问题),生腰果、营养酵母、椰浆、椰子面粉这些我过去很少听到的东西反复出现在素食制作材料列表中,即使不面向素食者,这些巧妙的食物也很有吸引力。
在与朋友聚餐或偷懒不想做饭时,除了麻辣烫、炒粉等等路边摊美食之外就很难在一人一份的餐厅找到纯素的食物,是否要坐下来点一份比较偏素的饭?与很多人一起在炒菜餐厅时,怎么点菜、要不要吃肉菜盘中的素菜?炒粉由少量的蔬菜和大量的米粉组成,食物结构很单一,但我真的很爱吃;端午节身边很多朋友的家人给他们邮来了各地肉粽,闽南肉粽是我的爱,其他地区的粽子也好想尝试。几乎所有两难的纠结中我都会选择妥协,我真的很喜欢肉粽于是连着吃了好几天(有时会把肉挑出),也连着吃了一阵子炒河粉,在餐厅偶尔挣扎着点几乎唯一的蛋素食物偶尔放弃后随便点,炒菜上桌后我想起朋友CT的经历于是大口吃桌上的一切食物种类。
正如半年以来我积攒着对素食的认同并在某一天到达临界点开始尝试吃素一样,从一周吃一次肉到现在觉得可以一月吃一次肉,我还无法做到完全的素食,但渐渐发觉每次吃过肉后无法得到满足,长时间不吃肉减少的碳排放和想到没有被我吃掉的动物才能得到满足,当然是否喜欢吃肉与身体内的微生物也有关。现在的我仍缺乏定力,“弹性素食”对我来说也是乐于接受的状态,在与ruifen交流与朋友聚餐时是否要坚定地不吃任何肉、面对吸引我的肉粽要不要吃下去时,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可持续理念下的素食需要内驱力,如果真的想吃就去吃,不想吃就不吃,正是不刻板的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可持续生活践行者才能更积极和长久的可持续生活。


🍃可持续生活实践

我们日常总会混杂很多食物来炒制或是快速的炒两份菜,常常觉得素食很容易做得很好吃,要比餐厅中油、盐少又新鲜。两个人分工购买、制作和清洗,不会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的屋子里没有垃圾桶,只有厨余垃圾盒,家附近就有分类的垃圾站所以我们总会拿着厨余垃圾盒去倒,厨余垃圾桶中通常只有很少的垃圾,我们猜测附近在做垃圾分类的家庭应该很少。因为担心垃圾分类的后续执行情况,向环卫工人们反复确认,他们应该是能够肯定厨余垃圾之后会被单独处理,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安心了不少。


🌱芽痞在看
从植物、生物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有关食物带来的全球经济、政治和生态影响,讲述被人类忽视的日常行为在如何影响着生态的变化。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46024/

🍃 本期编辑:yinglan
🌺 文案:yinglan
📷 图片:yinglan、ruifen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Buddingday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可持续冒芽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