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届上外MJC经验贴5:真正想去的地方,不管多远都会到达
编者按
乘风破浪,终抵彼岸。这里是来挺LT 2022届上外新传考研经验帖栏目。所有经验贴均邀请刚上岸的学长学姐悉心撰写,希望能给备考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可参考的建议。要记住,经验贴的意义在于给予指引,而不是抄作业。灯我们帮你照,路还得你自己走,跟着来挺LT,开启属于你的高光时刻,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主人公四季耕耘之路。
——暴风雨过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的结束。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个人背景
本科双非一本某理工大学,初试成绩390+,三跨,一战上岸
关于择校
首先我的本科是学俄语的(俄语真的好难,我也不太喜欢),所以就想借考研去学一学其他领域的内容,去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的我很爱追星看各种综艺,同时又很爱看那些满腔热血的正能量新闻,新闻传播自然成为了我兴趣内的第一选择。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好像正在焦头烂额的搜学校找专业。由于我既想跨考,又想让折磨我的俄语发挥它最后的余热,所以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直到上外出现在我的眼前。不过最终彻底做下这个决定,也是犹豫了很久,鼓了很大的勇气。因为,要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学语言的人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所以当说给身边都是学语言的同学的时候,自己都有一种自不量力的感觉。但是吧,做选择真的很重要,勇气也是。
(设个壁纸鼓励自己!)
复习计划
一、专业课334(110分)
这应该是上外新传最劝退人的一个原因,需要全英作答的专业课。也是当时我最担心的一科,由于本科小语种,英语水平已经原地倒退了三年。当时我也问了很多人英语到底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总结下来就是六级水平就足够用。但当时的我六级考了两次还没过,于是我抓住六月的那次机会,心里默默打赌,这次要是六级过了,就意味着我能成功。最后六级550+。
但其实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英语的问题,英语只是你表达的方式,我们考的是新闻与传播,又不是英语,你思考的展现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关于前面的两道简答题,今年的分值有所增加,两道题从过去的30分变成了50分。简答题都还比较基础,在备考的时候要刻意去记一些专有名词、理论的英文名称等等,然后将这些专业名词组成句子,在尽量减少语法错误的同时表达清楚就好。
334的重中之重必然是编译啦。在分值改变的情况下,编译的部分还占据了足足一百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期,我有试着自己去读英语新闻,配合张健老师的《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这本书,去努力的了解编译学习编译。但后来发现:一是找到中英对照的新闻很难,很浪费时间。二是关于练习自己很容易陷入误区。于是我选择了报班。在这期间,从最基本的什么是编译,到如何写标题、导语再到练习不同类型的全文编译,除编译之外,还包括评论、特写、评估报告等等各种可能会成为考题的文体,同时每一节课都有对应的作业,批改。一个暑假下来,真的收获颇丰。既能够有全覆盖的系统学习知识,也通过充分的练习后有了针对性的提高。(强力推荐!!!)
总结
1.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仅仅是听课做作业还是远远不够的。严谨的说,从你最初开始学习编译的那一刻开始,到考研的前几天,这个期间内编译的练习是不能够中断或是松懈的。它不是一个短期速成的科目,需要你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才找到那种所谓的“手感”。
2. 关于积累:可以把重点放在小词上。小词意味着精简,而精简正是编译所追求的。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刷一刷SHINE, China daily,可以只看标题和导语,学习它的用词和表达。
3. 关于练习:八九月的时候可以保持在两天一篇,到了后期,由于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背书,所以可以缩减到一周两篇左右。但这只是一个我认为比较理想的规划,练习是为了进步,如果马马虎虎的练了十篇,没有任何反思,那还不如认认真真去钻研一篇。要保证,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是有收获的,也就是说在自己练习过的每一篇编译里,都要有新的收获。
4. 关于公众号:BABBLER / LearnAndRecord / Sixth Tone / 翻吧/ 上海外语频道ICS/ 译·世界/ 一财全球Yicai Global / 田间小站
二、专业课440(128分)
440主要是对新闻传播理论和一些时事热点的考察。两大基础书《传播学教程》和《新闻学概论》是一定要看的(接下来简称为《传》和《新》),尤其是前者。虽然今年没有考到大纲的参考书目,但依旧还是要看的。从初试题目中“传播的仪式观”可以看出,理论的考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哪一本参考书了,而是对更广泛精深的知识的把握。和其他院校相比,上外新传最显著的特点必然是国际传播了,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些国际组织或倡议,例如去年的金砖国家以及今年的一带一路。
5-6月:阅读参考书目。这段时间我主要是读了官方参考书中吴飞老师国传的那本,和《传播理论引导》,这两本书我觉得还挺好看的,所以就像读课外读物一样很快看完了。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看一遍什么都记不住,这很正常,但这都是接下来的学习打地基。《传》和《新》我也有看,但是对于跨考的我,说实话,是有点看不懂的...
7-8月:继续读书。暑假大家都说是弯道超车最好的时机。由于前期看不懂那些理论,没有任何整体的框架,导致自己非常的心慌~ 所以这种焦虑促使我又把《传》看了一遍,同时其他的参考书目也依旧在重复的看。但是这段时间就不能只是看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觉得浪费时间,可以去利用自己上网冲浪的能力搜一些别人列的思维导图,或者根据5W, 再或者是找一些网课。你可以说不出来某一个理论的具体内容,但你应该知道它属于哪个类别,和它类似的其他理论有哪些。
9-10月:专题整理。在对传播学、新闻学有了整体框架的掌握之后,就可以尝试着记忆了。可以根据往年真题判断哪些分支是自己目标院校的常考内容,然后分出重要等级分配相应的精力。比如说可以分为传播模式,传播类型、新闻理论、网络传播、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类......那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就是后三个。然后咔咔一顿背就完了。
不断输入的同时,也要开始联系输出。可以拿真题或者类似院校的真题,初期写完一道题可能会觉得浪费时间,那就可以只写一写思路。输出的时候你又会发现,为什么很多题目中的内容书上并没有。比如建设性新闻、健康传播、算法...所以在考试中除了书上的一些经典理论,更多的还是一些当下的热点和一些较为新的概念,这些东西的解释都是在书里找不到的。所以我选择了来挺的论述班,在有人“逼”你练题的同时,还有完全针对上外的专题整理资料。
11-12月:背+写+速度!不夸张的说,我认为关于论述我到十一月才是真真正正的开窍。当你对于出现在眼前的每一道题都有思路时,新的问题又来了,手跟不上脑子,你根本写不完。这就凸显了模拟考的重要性,虽然每一次模拟考过后都非常的灰色,手酸眼疼天气冷。但是神奇的事情真的就是会发生,三次模拟考其实我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坐在考场的那个下午,我飞速写完所有题之后发现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将近十五分钟。
总结
1. 关于看书:我在读参考书时也到处搜:怎么才能高效看书(也就是说看了都记住),但我没有找到答案,因为我认为没有人能看了就会记住。所以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做思维导图还是手写关键词,都只是一种你选择的方式。也就是说哪怕你今天看纸质明天看电子,这一章手写笔记下一章电子笔记,重要的是进到你脑子里的东西,而不是怎么进的。至于哪个更高效,你可以都试试,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用不同的方法看了好几遍书。所以我认为时间不应该浪费在去纠结我该怎么看书,怎么做笔记。这是我当时的误区。
2. 关于背书:和看书的道理一样,大声背或默背都只是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记住。背书一定要带脑子,这么说可能不太好听。我的意思是当你背一段内容的时候,你一定要先看一遍每一句话之间的关系,它是用什么结构组成的。比如说:第一句话是定义,第二句是解释,第三句具体内容,最后是影响。那顺着它的思路去背就会容易很多。还有就是,我们是背书,不是背台词,不需要一字不差(除严谨的定义外)。
3. 关于论述题:暑假的时候我也很苦恼,那一千字的论述题我怎么可能写的出来(让我抄书都写不出来)。但是当你不断地看各种资料,有足够的的输入就能确保输出。比如慢慢地你会发现每一道题目并不是完全的独一无二,这一道题的答案稍加改饰就可以成为另一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比如一道完整的论述题需要包括开头,分点论述和结尾。你可以用非常学术性的开头、小标题、结尾吸引眼球,也可以用一些独特的例子,还有段落的分配(每一段重点留一行空白等等),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张整洁的卷面。
4. 关于公众号:对外传播/ 现代传播/ 东君忆/ 粥冻鱼/ 栗子 study account / 德外5号/ 结构新传(里面有很多《传引》中的理论。
三、政治
首先呢,我的政治是66分,和大多数人比,我可能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但或许可以从我的复习过程中映射出一些其他的“经验”。
个人感受:考完政治的那个中午真的很灰色。几乎可以这么说,我感觉我什么都不会。然后手机上关于考研政治的词条满天飞,吃饭隔壁桌大声商量选择的答案,她们说到的那两道我都选错了.....直到出分数的前一夜,我还担心自己会不会折在政治上。
总结
1. 关于网课:不要沉浸于看网课,你会自我感动学习了好几个小时,但其实你什么都没记住。所以个人认为,强化课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太多了)。可以根据做题的情况,去听一听比较难的部分,比如哲学。到最后你会发现,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时政。但这也不是一刀切,大家要真正的了解自己,用最宝贵的时间去学自己不理解的部分。
2. 关于选择题:高中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文科,得选择者得天下。考研政治也是一样。主观题是全国的人都拿着一样的资料咔咔背,所以只能在选择上拉开差距。关于怎么得高分我没什么经验可谈,但我想说的是,大家和自己比就好了。不要被周围的人或者是网上那些选择40+的人吓到而怀疑自己。选择分高当然是好事,但是错到也就是赚到,每错一道题你就会得到一个遗漏的知识点。
3. 关于主观题:沉下心来背就完了。肖四和腿姐押题我都有背,但是没背住。所以没有体验到那种押中题的快感,因为最后真的很不舍得把时间分给政治,背着政治满脑子都是专业课。
所以关于政治什么时候开始学,学多久,度的把握很重要。(强力推荐腿姐的冲刺班和押题,虽然相比其他老师,她好像更功利一些:教你怎样拿分。但短时间内拿最多的分不就是考研政治所要追求的吗)
四、外语(87分)
我的外语科目是俄语202。简而言之就是多刷真题!多刷真题!多刷真题!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哪怕前面的练习错的有多么惨不忍睹,但最后你考的真题就会是你做的真题里分数最高的一套。一定要相信自己!
P.S.大家可以在微信自己建一个聊天框,发一些容易错过资料或者错题。点开微信的时候还能顺便看几眼知识。(我也是去年看别人推荐的小方法,很好用)
zqsg碎碎念
1. 你到底为什么要考研。之前总听别人说,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当你真正的从春天出发度过夏天来到冬天,确实会发现,很多在春天信誓旦旦要考研的人留在了夏天,甚至有人留在了考试的前一个夜晚。他们没有坚持到最后,他们没有走进考场。归根到底,我不认为是他们没有毅力、不够努力,而是他们好像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有的是因为大家都考我也考,有的是我只是试试,有的是家长建议...所以我们应该先想一想,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考研,这样才能找到那个支撑自己走到底的动力源。
2. 不要盲目追求学习时长。之前我以为八小时很厉害了,结果还有十小时的,直到我看到一张14小时的截图就是一整个完全傻眼。一天一共才24小时吧没记错的话。软件是记录了你学习的时间,可是这个时间内你真的在学习吗。一开始我也用了这些计时app, 但是有时候我会忘记切换,或者玩起了手机也没有按暂停,一天结束了,只留下一个10+的数字感动了自己,焦虑了别人。所以还不如把重点放在效率上,确保自己今天真的有收获,真的学到了前一天的自己不会的内容,不要做无用功。前期(789月)在自习室时常会学不下去,硬逼自己是会垮掉的,可以出去散散步,吃顿好的。或者豁出去半天一天不来学习,然后你会发现自己会产生一点焦虑,再回到自习室的第二天效率翻倍。到了后期(10 11 12月)可能你会感觉知识好多时间不够用,学不够、学得不想回宿舍hhhh
3. 信念感。简单来说,就是永远坚信自己就是能成功。天天担心自己考不上怎么办,那你的结果多半是×(详见宇宙吸引力法则)太丧的人好像都会越来越丧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把好的结果摆在心里,告诉自己只是走向这个结果。在出分前其实我是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来着,但我也不会是完全十足的把握,我也想万一真的没有考上呢。但是回想这一年,我觉得我真的努力了,所以无论结果是什么,对于我来说,都是我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不会难过也不会遗憾。
4. 内卷。有一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要把我的努力说成是卷。”那也是我第一次对内卷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一直是一个很佛系的人,我也害怕讨厌那些做任务往前赶比着越做越好的同学。但是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卷的人可能只是恰巧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可以无视别人的卷,安心躺平;但是遇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时,就要不顾旁人眼光给我“卷起来”。
我们这一届从七年前的中考、四年前的高考、再到今年的考研,都经历着分数线的飙升。国家线出来的时候,一片哀嚎。考研也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选择,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在这段回忆里有灰暗也有温暖。成功了就继续努力,失败了也不要否定自己,总之,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我的经验贴到这里就结束了。或许可能没有那么实质性的作用。去年的我也看各种经验贴,甚至把别人的经验贴想要当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可是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走向终点的轨迹也是不一样的。经验贴也只是参考,要知道,属于你自己的经验才最珍贵。
只要你想,只要你敢。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后记:很多在春天信誓旦旦要考研的人留在了夏天,甚至有人留在了考试的前一个夜晚。而今天这位主人公,我亲眼见证了TA从春天耕耘,在夏天成长,于秋天成熟,最后穿过冬天的暴风雪,在布满荆棘的征途留下令人难忘的风景。18年的夏天和22年的夏天对你来说都很不错,在开启新的校园生活之后,你还会拥有很多这样难忘的夏天呀。
更多精彩经验贴,请戳👇👇
想要和学长姐进行更多的对话和互动嘛?敬请期待来挺LT即将推出的【LT有约】原创直播访谈节目,更多的学长姐将莅临直播间,和大家聊一聊他们和上外的故事,还有神秘彩蛋相送哦~
在这些地方也可以找到我们哦!
We are lighting, you are sh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