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文献》2023年第2期



01


目录



·历史文献研究·

《魏郑公谏录》的版本源流与文献价值……赵帅淇(4)

《旧唐书·地理志》的编撰层次——从“今”的有效时间入手……葛洲子(23)

宋徽宗“即真之诏”考辨——兼论南宋政权继统构建中的史书编纂……贾连港(40)

蹇驹《采石瓜洲毙亮记》考略……李京泽(51)

《中兴大事记讲义》在宋元时期的“再生产”——以版本比对为核心的考察……杨光(66)

论《龟鉴》的文献性质与流传过程——兼论《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中的“诸儒讲义”……胡斌(83)

纪事本末体源流新论……张赟冰(111)

从朱彝尊《史馆稿传》到《明史·文苑传》的文献考察……谢一丹(124)

清宫履历档案渊源考……刘文华(145)

·古籍保护·

中国近代古籍保护立法进程研究……马步青(164)

·文献学的未来笔谈·

古籍资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王军(188)


02


内容摘要


历史文献研究


《魏郑公谏录》的版本源流与文献价值

赵帅淇


内容摘要:据唐代文献汇编而成的《魏郑公谏录》首次著录于《玉海》所引《中兴馆阁书目》,南宋淳熙六年刊本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魏郑公谏录》刊本。虽然此本早已亡佚,但明正德二年曾大有的覆刻基本保留了宋本原貌,且在日本、朝鲜有所传播。明嘉靖二十五年华云重刊本展现出与正德本不同的版本面貌,从避讳等因素来看有上溯宋本的痕迹,且在后世衍生出了庞大的版本系统,秀野草堂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等都以嘉靖本为祖本。《魏郑公谏录》源出太宗朝起居注等原始记注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魏郑公谏录》  魏徵  曾大有  华云  《贞观政要》


《旧唐书·地理志》的编撰层次

——从“今”的有效时间入手

葛洲子


内容摘要:《旧唐书·地理志》中具有明确时间指向的含“今”文字,分为“今督”“今收管”“今领(管)县”三类。三类含“今”文字成立的有效时间分别是贞观十三年至永徽元年(639-650)、上元二年九月至广德元年七月(761-763)、景福二年至唐末(893-约907)。据此可知,《旧唐书·地理志》文本乃复合而成,且至少经历了三个时期史臣的递修。每次修撰时,后代史臣未对前代史臣撰写的文字进行彻底改写,以致今所见《旧唐书·地理志》文本保留了不同时期的修撰信息。


关键词:《旧唐书·地理志》  “今督”  “今收管”  “今领(管)县”


宋徽宗“即真之诏”考辨

——兼论南宋政权继统构建中的史书编纂

贾连港


内容摘要:宋徽宗八字“即真之诏”应是可信的,而“圣语”“即真”二字诏书说不足凭信。“即真之诏”的书写和传递过程大致是:建炎元年四月十日左右,宋徽宗书写诏书,并交付曹勋;七月二十八日,曹勋逃归南京应天府,并将诏书上呈宋高宗。在南宋政权的继统构建中,作为宋徽宗之子的纯正血统是赵构获取大位的重要前提,其即位后获知的“即真之诏”又进一步服务于赵构登极的正统性与统治的合法性构建。围绕“即真之诏”的史书编纂,主要有以下变化:宋高宗建炎年间以客观记录其来龙去脉为主;继而在宋高宗绍兴初年,耿延禧、汪伯彦等人很可能有意调和“即真之诏”的书写时间与曹勋逃归上呈的时间;随着宋高宗的统治趋于稳固以至于此后的宋宁宗时代,其叙事的政治性渐弱,又复归客观。


关键词:宋徽宗  “即真之诏”  宋高宗  史书编纂


蹇驹《采石瓜洲毙亮记》考略

李京泽


内容摘要:蹇驹《采石瓜洲毙亮记》主要记载南宋虞允文指挥宋军在采石之战中战胜金军的始末,现存传世本和《三朝北盟会编》收录本。该书撰成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二月至隆兴元年七月间,初名《采石瓜洲毙亮记》,即传世本;乾道年间蹇驹又在原书基础上大幅修订,改名为《虞尚书采石毙亮记》,即《会编》收录本。《毙亮记》成书后流传广泛,并被虞允文后人采入家传行实,对南宋官私史书中相关历史叙事影响甚大。比对员兴宗《采石战胜录》,可知传世本《毙亮记》应主要采自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幕僚宾客之述作,具备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蹇驹  《采石瓜洲毙亮记》  虞允文  采石之战


《中兴大事记讲义》在宋元时期的“再生产”

——以版本比对为核心的考察

杨光


内容摘要:成书于南宋后期的南宋史著作《中兴大事记讲义》,现存的版本主要有二十七卷本、八卷本、四卷本,以及永乐大典本等系统。这些版本之间,不止存在着文字差异,也有着编纂理念上的不同。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对,可以发现八卷本、四卷本亲缘较近,当是成书于入元之后的删节本,其特点是对讲义文字压缩较多,许多泛泛之论、引经据典的文字,包括一些对宋代君主德行的溢美之词,均被删去。永乐大典本则较为特别,一方面对书中部分史实进行了订正,另一方面则剔除了书中的许多道学叙事。这些版本各自呈现出的特点,同元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兴大事记讲义》现存版本之间的差异,为我们研究宋元之际南宋史知识不断重构、不断“再生产”的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中兴大事记讲义》  史书编纂  版本比对  知识再生产


论《龟鉴》的文献性质与流传过程

——兼论《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中的“诸儒讲义”

胡斌


内容摘要:《宋史全文》《中兴两朝圣政》等书征引的《龟鉴》,与何俌《中兴龟鉴》实为两书。《龟鉴》最终成书于度宗咸淳二年之后、南宋亡国以前,是一部由场屋举子编著的评议两宋史事的“讲义”。关于此书的流传过程,《中兴两朝圣政》、元刊《续资治通鉴》等书所征引《龟鉴》文本均不重叠,而明代中期以后著述所引《龟鉴》多为转引《宋史全文》,表明此书主要流行于宋元书坊。作为评议两宋史事的“诸儒讲义”之一,《宋史全文》等书注下《龟鉴》被系统性散入《永乐大典》所收《续资治通鉴长编》注下。四库馆臣辑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又系统性删去其注下《龟鉴》等“诸儒讲义”,造成了《续资治通鉴长编》通行本与《永乐大典》本的差别。


关键词:何俌  《续资治通鉴长编》  《永乐大典》  四库馆臣  辑佚


《永乐大典》本《《资治通鉴》中墨书“胡寅管见”


纪事本末体源流新论

张赟冰


内容摘要:关于纪事本末体的渊源,历来聚讼纷纭,然既有诸说,实皆未得要领。宋人异口同声,将《通鉴纪事本末》称作类书,足证其编纂手法主要借鉴类书,某种意义上,可谓纪事本末体源出类书。盖自隋唐以降,类书的范围不断扩展,编纂手法日益丰富。宋人读书治学,应付科考,普遍借助类书之法。在此历史背景下,袁枢欲改编《资治通鉴》,使之易读,便自然而然地取法类书,同时又稍变分类标准,创造性地将同属一个事件的诸条归并为一类,使一事即为类书之一类,一类即如著述之一篇,从而无意间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宋代以降,因各种复杂情由,纪事本末类著作在官私目录中从散入诸类到独立成类,纪事本末体逐渐被视作一种基本的史体,其源出类书的历史事实,因而幽隐难识。回顾、反思既往的研究理路,提醒我们在学术史的讨论中,须时时注意回归具体的历史情境,落实具体的历史联系。


关键词:纪事本末体  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  类书


从朱彝尊《史馆稿传》到《明史·文苑传》的文献考察

谢一丹


内容摘要:清初史官朱彝尊纂有《史馆稿传》一卷,此稿为《明史·文苑传》之初稿,收录了明代洪武至成化间90名文人。朱彝尊采人入传和书写传记时集中取材于钱谦益《列朝诗集》,由此绘制出以参修《元史》文人群、北郭十友、闽中十才子等为代表的明前期文苑图谱。万斯同撷取《史馆稿传》半数以上人员入《明史·文苑传》,王鸿绪、张廷玉基本沿袭,明前期文人群体由此确立。与此同时,万、王、张也调整传记次序、新增传主、剪裁传文,逐步强化宗经重道的古文观。朱彝尊在《史馆稿传》中传递的崇唐诗歌观,却随着高启、袁凯、高棅传记的修订被淡化。考察《史馆稿传》的纂修过程、传记构成、史料来源及其至武英殿本《明史·文苑传》的变更,有助于发掘《史馆稿传》的文献价值,辨明《明史·文苑传》的修纂过程。


关键词:朱彝尊  《史馆稿传》  《明史·文苑传》  《列朝诗集》


《史馆稿传》封面


《史馆稿传》邓实题记


清宫履历档案渊源考

刘文华


内容摘要:清宫履历档案是清史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履历片、履历单、履历折。学界已有研究认为,履历档案主要是源自于清代引见制度,故称之为“清代引见履历档案”。实际上,履历片与履历单都与清代召见制度息息相关。履历片是中高级官员的小型人事档案,简明扼要,汇录皇帝历次召见后对官员的评价——朱批记载,以供皇帝简任官员时着重参考。履历片并不保存在军机处,而是可能由皇帝近侍太监(尤其是内奏事处太监的可能性较大)来保存管理,并在内廷保存,严格保密。履历单则是由官员在预备召见时呈递,以供皇帝召见时参考,并且往往经过删改后制作履历片。


关键词:清代  履历片  履历单  召见  太监


黄恩彤为奉旨补授江南盐法道谢恩请训折


古籍保护


中国近代古籍保护立法进程研究

马步青


内容摘要:针对古籍善本毁于兵燹、大量流散海外的状况,清政府颁布“图书馆章程”“古物保存法”等政策法规加以防范。北洋政府为禁止古籍古物出口,多次下达大总统令以保存古籍。1920年总统府顾问叶恭绰递交“振兴文化”八项建议,提出应注重保存各地古籍书版、整理内阁大库书籍典册、调查海外所藏善本状况,内务部、教育部为此下达多项行政命令。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将古籍保护列入国家根本大法,内务部、教育部为制定古籍保护法草案展开全面讨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促进下,教育部根据新颁《古物保存法》,制定详细的禁止古籍出口法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成立后,颁布多条法规,为战时古籍文物保护奠定了政策基础。上述种种政府法律行为,虽然尚不完善,执行效果亦因政治动荡和资金匮乏等受到限制,但整体而言,清末民国时期,在仁人志士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中国政府对古籍保护事务的关注日益增加,所定法规政策也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珍本秘籍,为传承民族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对当下的古籍保护立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清末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古籍保护  立法进程


四川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致綦江县政府关于征集舆图及金石拓片的训令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

《文献》2023年双月刊购买链接哦~


转载自徵文考獻微信公众号

编辑 | 于嘉悦

审核 | 边田钢


往期回顾

……

活动预告丨汉字史读书会之六 :北大汉简《周驯》研读


转载丨“二十四史”点校整理工作启动65周年纪念(下)


温故知新丨蒋礼鸿:一字之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