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剖析“资本”

禅心云起 私产公号 2020-11-03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世界

欢迎你来关注


文:禅心云起 | 编辑:瑞秋的春天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精髓在于其资本理论:1、资本是企业家生产消费品计划的中转站;2、资本具有异质性,不是可任意塑造的同质基金,不能无代价地转化到任何用途当中;3、市场经济中,资本具有复杂结构且不断累积,资本结构需要借助储蓄来更新、维持和扩展;4、繁荣-萧条商业周期以及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失败都和资本以上特性密切相关。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

 

奥地利经济学派如果有何独到之处,那便是它深刻的资本理论:资本不再像新古典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那样,被简单视为一种自动产生收入流的神秘基金。人的行动学把资本定义成企业家从事消费品生产计划的中转站。正如米塞斯所正确指出的:

 

“资本品是从生产的开端走向其最后目标(生产消费品)之过程中的一些中转站。利用资本品生产的人,比那开始时不使用资本品的人享有一大利益;他在时间上更接近于他努力的最后目标。”

 

在经济学简化的(而非虚构的)“一人世界”中,一个人可以把时间花在生产消费品上,过着“从手到口”的生活,比如直接用手从地上采撷植物种子,或从树上摘下果实送到嘴里。但这样做,顶多是饿不死。

 

但如果他想吃上更丰富的食物,就不能把种子全吃掉,而要留下部分,待到适当时候播种。如果他想进一步提高食物产量,过上更富足的生活,就必须用上更复杂的工具比如犁。这时,他就不能把时间全部花在更直接的方式之上。假如他必须多花一个月时间来制造一副耐用的犁,他就必须留足这个月的食物(更直接而非迂回就能提高产量的方式,很容易就被发现,从而把进一步增加产量的仅有机会,留给那些迂回的生产方式)。

 

虽然“流逝在生产之初和产出可供享用产品之间的平均时间”被延长了,但未来产出食物的效率提高了。这些处于中间环节的额外储备或累积产品,有的是可资消费的商品,比如食物,有的是技术过程的每个短暂环节,也即生产工具和半成品,比如犁。它们能够使人们不必忍受急需之虞,而以更耗时但也更有效率的生产过程,取代另一较省时但也更无效率的生产过程。这些财货就被称为资本品。

 

为了获得和生产资本品,一个人必须储蓄;也就是说,他必须抑制对现时财货的某些可能消费。他所用于消费的,要少于目前他所能利用的手段。有了资本,他才能扩大生产,并扩大未来的消费。我们把资本品的创造称为投资,而储蓄和投资实乃同一过程。

 

资本的异质性

 

在新古典经济学不恰当的数学处理中,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土地等,不过是方程、函数和模型中运用到的变量之一。资本被视作同质要素,好比一团粘土,瞬间即可重塑。但实际上,大部分资本是历史遗迹,有如沉没成本,不是根据计划改变可以随便拿捏的粘土团。

 

在资本作为企业家计划“中转站”的观念中,资本既具有时间维度,也具有价值维度,因此是不同质的。门格尔用阶次来划分财货,初阶财货是指企业家计划满足消费者的最后产品,初阶财货是由二阶财货(资本品)生产出来的,而二阶财货是由三阶财货(资本品)生产出来的,依序类推。初阶财货的价值来源于消费者,而高阶财货的价值,则是企业家依据初阶财货预期的消费者评价,进一步评估而来的。

 

随着企业家计划越来越多,生产的迂回程度越来深(财货阶次不断延伸),导致资本品越来越专用化。在最简单模式中,人用身体如双手(可比作最通用的资本品)来采摘、捕鱼和播种。生产阶次越增加,就会出现越来越多仅能适合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特殊目的的专用性资产,比如镰刀、渔网或犁,其他互补性资产,比如和渔网配合使用的渔船。它们在企业家计划中的地位各不相同,所含知识要素不同,其相互替代也因此受到不等程度的限制。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异质性”。

 

比如说一家老旧工厂,从技术上说,投资1亿美元,而新生产系统成本为1.1亿美元,并不意味着有效成本仅是额外1,000万美元。这1亿美元不能简单转化到新系统中。当前系统的某些组件,可以移植到新系统,并减少总支出。但大部分资本是固定的和沉没的。难以简单移植到别的系统中。

 

资本的结构

 

由资本异质性可知,当前给定的资本结构具有顽固性。对于资本结构的任何改变,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

 

卡拉汉把资本结构比作珊瑚礁:

 

每个珊瑚虫都和几个珊瑚虫相互联结,越往下方,财货阶次越高,近旁珊瑚虫是补充品,下方珊瑚虫创造上方(下一阶次)的产品。整个结构建立在“海底”——土地(泛指所有自然资源)上,珊瑚礁通过人的行为在土地上累积扩大,最顶端五色斑斓的触须,是拨动人类欲望的消费品。这个“资本珊瑚礁”是文明的基础:所有今天的富足之所以可能,是因我们的一代代先辈,累积创造了这座珊瑚礁。

 

这个恰当的比喻,首先使我们领会到:资本积累不是资本金额的简单增加,而是不同时期企业家计划形成之资本网络的累积扩大。

 

其次,消费者偏好等等情况变化,会导致企业家相应改变或放弃计划,部分珊瑚礁因此变得多余,不得不进行重构。比如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从马车改变为机车,和原先计划相联系的资本结构,大部分都会被摧毁、更新和重组,取而代之的是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资本结构。

 

在银行信贷商业周期的情况中,如果资本是可塑的,那么导致资本误分配的信贷扩张,不过是微小不便罢了,没有什么好真正顾虑的。事实上,误分配的是被浪费掉的资源,包括稀缺的资源和稀缺的时间。误分配的资本对任何人都是没有用的,对于企业家、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资本维持和商业周期

 

一切资本品都是易损耗的,在生产过程中耗尽,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它们的产品。某些资本品在一次生产活动中就会耗尽。而有些资本品虽然最终也会耗尽,但可能会持续用上多年。每种特定资本品都有着不同的使用寿命,因此有着不同的折旧率。因此,大部分投资必须用于补偿现有资本存量的磨损、报废,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过时淘汰。

 

罗伯特·希格斯举过这样的例子: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累建起庞大的固定资本存量,光维持这一存量就必须分配大量资金。据估计,2006年国内私人投资总额达到新高,为2.33万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7年几乎保持在这个水平之后,这一投资量在随后两年,每年都大幅下降,到2009年达到1.59万亿美元。“私人资本耗用备抵”试图衡量这些维持成本,范围从2005年的1.29万亿美元,达到2009年的1.46万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即使在2006年繁荣期,国内私人投资总额的60%,仅仅是维持经济生产能力所必需的,剩下40%或8,890亿美元的国内私人投资(净国内私人投资),才用来扩大生产能力。


从这一水平来看,之后三年的每一年(金融危机期间),净国内私人投资都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下降到仅540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和2006年的高峰相比,总体下降了94%!2009年,只有3.5%的私人投资支出,用于积累资本存量。因此,在经济衰退期间,净私人投资不光是下降而已;它几乎消失了,而维持成本不断增加。

 

以上说明了,由于工人必须借助资本品才能提高生产贡献,如果人们仅仅希望维持现有的生产及生活水平,遑论未来享受更丰富的产品,储蓄就必须一而再三、反复进行,以便受到损耗的资本要么整体更换,要么得到修复并维持原状。

 

一个新项目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求投资者最初减少消费,并将其储蓄转入这个新项目中。为了享受更高水平消费,人们当然也可以省掉当下储蓄的麻烦而及时行乐。可是,如果资本没被及时更换或更新,资本结构就得不到保存和维持,资本就会出现消耗,今后的生产就会出现滑坡。

 

典型如中央银行引发的繁荣期,人为制造的低利率让人们误认为现有储蓄比实际更丰富。这样一来,即使没有真实储蓄为鲁莽投资项目提供资金,人们仍然可以消费得更多。由于生产的时间结构,暂时提高每个人的消费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易“消耗”的资本品,长期就无法善加维持。由于现代经济十分复杂,往往需要好几年,不可持续的结构才会暴露出来。当人们开始回归现实时,任何“刺激”政策,都无法阻止生产和消费的急剧下降。

 

在人造繁荣期之后的经济衰退期,资源需要重新安排;某些项目需要放弃,而繁荣期受忽视的关键中间产品需要补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某些工人的劳动贡献变得如此之低,以至于雇用他们是不值得的(尤其是在最低工资法和其他管制的情况下)。其结果是大规模失业。

 

对几个错误认识的反驳

 

谬误一:资本仅仅是货币资金或能创造收入的资金

 

货币资金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现在财货(也可用于未来的投资,也可用未于未来的消费),它只有被利用到企业家计划中,尤其是在转换成资本品后,才能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资币资金也不天然创造收入,收入来源于企业家计划最终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谬误二:会计可以准确衡量资本

 

资本是整个生产计划当中的各种中间财货,而会计账簿上的“账面资本”,作为实现盈亏核算目的的心智工具,是对不同时点资本整体情况的粗略货币估值。

 

谬误三:社会资本越多越好

 

社会资本这样的概念首先不能成立。对一个市场经济社会而言,有数量多到难以计数的个人计划,而且这些计划,彼此之间可能相互冲突,比如竞争厂商之间的计划。

 

在公有制计划经济中,社会资本和总资本这种概念更无意义。因为公有制下不存在资本品市场,也就不存在加总它们的价格。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的不可能性,究其根源,正是因为资本结构极度复杂,如果不依赖于企业家的判断力,就无法维持其存在。

 

以简单追求资本品数量为目的的中央计划(比如大规模基建计划)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不能运用到实际满足消费者的用途,从而是浪费的,且其错配将长期得不到更正。这些无效的资本结构,如果依靠政治的强制力而长期无法清算,必然代价高昂地运行,挤占掉大量资源,让真正有效的资本结构出现相对萎缩,资本品种类也趋于单调。

 

谬误四:资本代表自动的流量

 

资本不代表自动流量。比如说,资本品必须和相应的知识配合使用,一旦没人利用和维持,就会处于闲置甚至报废的状态。

 

谬误五:资本的异质性仅仅取决于其物理性质

 

资本的异质性,不完全取决于其物理性质,而主要因为它在企业家计划当中的特殊作用。当一位企业家的计划不成功而受到清算,可能仍有一部分资本品就会释放出来,并被别的企业家运用到计划当中。此时,这位企业家对于如何运用这些资本品,使之适合本身计划,即便不做调整和改造一番,也至少要探索其相关知识,或雇用具有相关知识的人员。顺便一提,在资源稀缺和资本异质性的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制度安排,最有助于激励财产所有者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去发现一项资本品更多的相关知识。资本结构的转换,也会因此出现更平稳一些的过渡。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多一人学习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新公众号 | 分享转告 |  不忘在看  |  可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