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丨“一网通办”政策背景下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数政观察 数政View
2024-09-16
摘要:加速建设城市一体化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城市惠企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侧向企业需求侧转变,是推动实现数字政府、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升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综合业务水平的路径和建设平台的具体建议,对于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引言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就稳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建设全国一体化惠企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作出部署。加快建设城市一体化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城市惠企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侧向企业需求侧转变,从“线下跑”向“上网办”、“多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切实推进“一网通办”,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办事、提升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的现实意义


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是现代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管理质量的新发展模式。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梳理企业在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申报事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聚焦企业在日常申报过程中需要反复跑、窗口排队长的高频事项和“进多站、跑多网”等问题,有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成果,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模式,提升一体化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效能,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推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利,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现


2.1平台建设推进有力
各省市地方政府“一网通办”“异地办理”“跨区办理”渐成未来惠企服务的新趋势,“掌上办”逐步成为未来政务服务新标配。广东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颇有成效,继2019年“粤省事”小程序后又打造了“粤商通”移动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基于“浙政钉”“浙里办”等应用实现“一次不用跑”服务,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2“一网通办”水平提升
上海在政务改革三年多来,累计改革实施520项举措,惠企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实名注册个人用户超过6195万,累计服务人次约为136亿,累计办件将近2亿件;2022年,北京市实现市级90.2%、区级81.8%的政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现有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各地在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地域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在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数据共享不畅
部分政府业务部门存在对数据共享理念的理解偏差,主观心理上并不认同数据共享。另外一些核心业务部门过于看重数据本身价值的情况,甚至产生“数据私有化”的心理。由于政务数据的权属不清,政府部门对于数据共享中的权责不是十分清晰,因而对数据共享工作开展形成了一种能不共享就不共享的现象。共享数据标准不统一也是造成数据共享不畅的客观因素。
3.2精准推送不强
由于企业普遍存在政策敏感性不强、关注度不高的情况,所以更希望惠企政务服务平台能推送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惠企政策,而现有惠企政务服务平台暂不具备提供精准推送的功能。平台无法对企业进行一个精准的“画像”是造成政策无法有效推送的原因之一;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对基础申报条件未做到标签化;(3)现有平台未设计开发智能模型功能,无法根据结构化政策数据,设定结构化数据的匹配规则和匹配条件,无法确定结构化政策数据的关键词。
3.3业务协同不足
当前,惠企政务服务平台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不协同、共享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等情况,惠企政务服务平台与业务工作的契合度尚待加强,精准支撑业务办理仍存在差距,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的审批事项很大程度上涉及多个部门,各业务审批部门拥有独立的业务系统,无法做到审批结果的送达功能。
3.4提升平台综合业务水平的路径研究
3.4.1优化业务平台再造,形成惠企工作合力
平台建设是构筑“一网通办”的核心,通过打造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服务“一站受理”,开发综合应用和管理系统、兑现事项审批协同系统等基本功能,打破各业务部门壁垒,将分散的惠企政策和自建业务系统进行汇聚及整合,将各部门的政策申报及兑现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惠企政策服务专窗,着力解决企业政策信息不对称、多头报送等问题。
3.4.2提升政策靶向匹配,实现政策精准推送
通过向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政策推送服务,助力针对性地落实政策,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情况,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一方面,建立完善企业“画像”。通过业务管理部门更新完善各自管理的资质清单或业务数据,上传到惠企政务服务平台,通过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唯一性来关联与之相关的标签或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库,对企业进行一个较完整的“画像”。另一方面,对政策进行标准化入库和申报条件精准拆解。各业务管理部门在申报事项录入时对申报条件进行精细化分解,给每个申报事项打上条件标签。以科技项目申报为例,可在申报基本条件中要求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年度企业销售额需达到多少、企业R&D比例要求等。
3.4.3优化事项办理流程,提升部门协同效能
秉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理念,通过减材料、减环节等,提升政策兑现效能。在减材料方面,提高电子证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对接实效。在企业申报过程中需要上传的证照和表单数据,通过系统匹配的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从电子证照库和大数据平台进行自动抓取。在减环节方面,集成办理“一件事”所涉及的服务事项,加强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变“串联”为“并联”。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事项为例,科技和公安两个部门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及对服务事项审批流程进行结构性优化,申请人在管理服务系统中提交申报表后,科技部门将通过预审的材料推送至“联办窗口”模块,两个部门的审查人员同时对事项进行审批,科技局签发的工作许可信息运用数据共享功能传输给公安部门,审核通过即可同步签发居留许可。通过“并联”审批,实现了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做到了线上“一表申请”和线下“一窗受理”,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惠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设想


4.1平台建设的定位
惠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定位是全市“一站式”综合惠企服务平台,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集聚采纳国内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建设集“惠企政策、便企办事、利企服务、政企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4.2平台建设的架构
平台建设架构可以选用“3+5”模式(见图1),模式主要为在应用平台端建立3个应用系统,包括企业综合应用系统、政策综合管理系统、兑现协同审批系统。在基础数据库层面建立5个基础库,包括企业法人库、政策事项库、审批结果库、电子证照库、资质标签库。
4.3平台建设四大模块
平台建设应该从四大框架设计。惠企政策模块涵盖功能:政策发布、政策订阅、智能推送、兑现申报等。便企办事模块涵盖功能:事项查询、申报咨询、常见问题、查询进度、消息推送等。利企服务模块涵盖功能:市场监管、工程建设、产业投资、金融保险、信用征信、科技创新、公共资源、帮办代办等。政企互动模块涵盖功能:服务求助、意见反馈、投诉提交、服务评价、调查问卷、统计展示、通告公示、平台纠错、行风评议、云座谈会等。
考虑平台的实时性、易用性、可维护性等因素,可以考虑采用B/S结构。结构可以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服务层、控制层、数据库会话层和数据持久层。各层级之间各自功能及存在联系,如图2所示。


结语


惠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迭代更新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强化平台政策网上办理兑现和区级站点设置,推进全市政策事项标准化,实现惠企政策“应上尽上”“集成直达”“即申即办”“免申即享”的工作目标,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完善升级平台功能,扩大政策汇聚面,积极推动平台功能向金融、法治、产业等服务领域拓展,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政务服务。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作者:朱鹏晖、申辰、张燕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政View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