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社会企业发展,推动社会创新”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座谈会专家观点
8月29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创新与社会企业促进中心、公益慈善学园共同主办的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座谈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社会企业如何助力社会创新。
会议情况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志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建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健等嘉宾出席座谈会。社会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约20余人线下参会,3000余人次通过直播方式观看。
主旨发言
主题:“社会企业践行社会创新”
刘文奎执行副理事长首先进行了主旨发言,通过介绍中和农信、善品公社的助农带农实践,表明基金会创办社会企业的初衷和价值。正因为社会企业在帮扶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价值,在助力乡村振兴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振兴的同时,又能够保障农民利益,是较好的社会创新形式。他指出“设立社会企业投资基金,培育、孵化更多社会企业主体,帮助更多的社会企业成长起来,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主题:“社会创新的实质在于跨界协同——略论社会创新的概念由来与主流模式”
袁瑞军副教授主要阐述了“社会创新”在西方国家的概念由来与主流模式。她介绍了“社会创新”概念产生背景是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危机及其改革,源于国家、市场与非营利组织等三大部门在应对新社会问题时的失灵,社会创新本质属性在于跨部门协同机制,近几十年,在全球涌现出小额贷款、社会影响力债券等许多社会创新模式。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问题应对机制,“社会创新”内涵自然有很大区别,“我们可以创新性、发展性地使用这一概念,拓展它的使用范围,坚守它的本质属性。”
主题:“新时期社会企业释放创新效能关键因素浅析”
张强教授指出,在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代表机构多年来的坚持和实践下,以社会企业为主的社会创新已实现显著进展。通过回顾全球社会创新发展历程和社会企业可能面临的挑战,他着重强调了数字化、可持续策略和影响力投资对社会企业发展的助力。“我们要让自己的社会企业等探索跟人类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新常态的风险挑战高度关联起来,力求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带来中国和全球很多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迭代”。
主题:“社会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应对重大挑战”
李健教授通过三个具体案例介绍了社会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解决重大挑战,他指出,面对重大挑战,社会企业需要利用新的理念和超常规的方法才能解决复杂而又牵涉技术和社会层面因素的问题。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跨界创新”+“科技驱动”+“优势视角”迎接重大挑战。
主题:“社会创业和乡村振兴”
刘志阳教授首先强调了社会创业对于推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社会创业者则可以通过心理赋能、结构赋能等方式带动其他人参与社会创业和乡村振兴。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模式多种多样,分为项目型、混合型、内生自发型和外部嵌入型,在当今数字时代大背景下,创业者应对社会创业进行思考,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社会创业过程当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具有经济、社会等混合价值的新型创业模式。“社会创业希望重新发现一个新的乡村机会,对这个乡村机会进行开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实现乡村混合价值本身的共创和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圆桌论坛
主题:“社会企业如何助力社会创新”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建英主持,主旨发言嘉宾、本来生活网供应链创新事业部总经理苏琴莉及聪明空气联合创始人郭娅共同参与。论坛围绕着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各位专家和实践家分别做出回应。
问题1:什么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企业?
刘文奎执行副理事长表示以解决没被满足的社会需求为目标设立的企业或者社会组织,把它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这类企业虽有很多称呼,但经实践检验最多且比较有效的是社会企业这一类别。社会企业是企业中的一种类别,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但是它用的方法、手段、运行的基本机制跟企业是完全一样的。
聪明空气联合创始人郭娅提到,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社会问题就是痛点,痛点就是需求,我们提供有别于常规方式的一个解决问题,产生了我们这样的社会企业。
李健教授用排除法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回应这个宏观问题,即什么不是社会问题,从最为宏观的角度,刨除个人问题,其他的都属于社会问题。但这样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太多了,所以要有优先性。不管是精准扶贫也好还是乡村振兴也好,我们优先关注这些领域的问题,跟着国家大的战略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问题2:在探索社会创新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路径和方法,并为更多愿意和正在进行社会创新的企业做一些特别的提醒?
本来生活网供应链创新部总经理苏琴莉表示,作为一家走过十年发展之路的生鲜新零售企业,本来生活坚持以“商业向善”为使命,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更多的社会组织一起,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搭建市场化的桥梁。她表示创新不一定是宏大的,也可以是比较小或者细分领域,大家通过多种模式的小创新,最终汇聚成比较大的力量,创造更多共赢的机遇。企业从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也在发展中持续的回馈社会。
袁瑞军副教授从研究者的角度,以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为例,补充说明了社会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不仅可以解决现存问题,还可以“防患于未然”,构建社会问题“预防性解决机制”。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发现社会问题的产生机理,努力建立与政府与企业的跨部门协同机制,高效激活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在解决贫困、环境污染和社会公平等当代棘手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问题3:社会中关注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的组织甚至是个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到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
张强教授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公共空间来探讨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这个概念,社会企业对于中国的创新,就跟社会组织对于中国的创新重要性一样,希望更多的社会主体给大家一个空间,有这样一个载体、路径来讨论中国美好生活的发展。
王建英教授表示善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只要从个人、组织角度寻找优势能力,运用优势能力发挥各自的善意。目前所强调的社会企业、社会创新需要商业逻辑,主动追求有效率地实现公平。但是商业逻辑不等于资本至上逻辑,所有的资源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一同进行价值共创,实现价值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