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口学知识体系

——人口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2000~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重构

及人力资本存量核算

王金营   张国庭


【内容摘要】连续、完整的分年龄、分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关系的基础。然而在非普查年份,这类数据要么无法直接获取,要么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人口离散发展方程正反双向反馈拟合方法,重构出2000~2020年期间非普查年份的分年龄、分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核算模型计算出2000~2020年的人力资本存量。研究结果显示,重构的非普查年份总人口数据与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数据差距很小,重构的分年龄人口数据修正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存在的偏差;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从2000年的158.56亿人年攀升到2020年的264.79亿人年,年均增长率为2.60%;受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

【关键词】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王金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国庭,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wangjy369@263.net



中国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

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胡耀岭   徐洋洋


【内容摘要】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关键词】人口质量;人口数量;名义劳动供给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抵补效应

【作者简介】胡耀岭,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徐洋洋(通讯作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sunxy0428@163.com

人口专项调查分析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

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使用中老年人生活

 靳永爱   胡文波   冯 阳


【内容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人口老龄化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2010年到2022年,50~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从11.1%、4.9%快速提升至73.5%、54.5%。随着互联网在中老年人中快速普及,迫切需要借助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来探究其中的最新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老年上网者互联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中老年上网者互联网使用时长适中,内部异质性强;中老年上网者面临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教育有所欠缺,网络安全素养有待提升;适度使用互联网对中老年上网者的健康老龄化和主观福祉均有积极影响。建议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老年人个体共同参与,创建老年数字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中老年人生活;数字时代;健康老龄化

【作者简介】靳永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冯阳(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fengyang1991@ruc.edu.cn



老年人是否网络“沉迷”:

概念、现象与影响

翟振武   张逸杨   彭兰凌


【内容摘要】随着老年人被快速卷入互联网生活,“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担忧频频见于报道和研究中。客观认识“老年人网络沉迷”问题,需要结合“网络沉迷”的概念、现象与影响进行讨论。“网络沉迷”具有“过度使用”“主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和“持续状态久”3个维度。现有讨论和研究往往仅用“过度使用”的单一维度来衡量,从而夸大和泛化了“老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显示,真正沉迷网络的老年人比例很低。当前,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中更紧要的问题仍然是数字鸿沟的应对。建议从智能设备硬件全面适老化改造、互联网软件和功能全面适老化改造、全面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3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水平,促进老年人共享互联网时代发展红利。

【关键词】老年人网络沉迷;数字鸿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作者简介】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逸杨、彭兰凌(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penglanling940501@163.com

新时代人口新形势研究

——人工智能与人口发展

人工智能、劳动力需求与人力资本投资

刘甲楠   邢春冰


【内容摘要】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工具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如何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低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分别产生了替代和互补效应;工业机器人使用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冲击进一步对个体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其对低技能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替代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大学本科入学概率,对高技能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显著提高了个体的高中和大学本科入学概率,二者都抑制了个体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人工智能普及有助于促进个体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人口质量和缓解人口负增长的消极影响。建议完善职普融通的教育结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劳动力需求冲击;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作者简介】刘甲楠,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师资博士后;邢春冰(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电子邮箱:xingchb@ruc.edu.cn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工业机器人使用?

刘 斌   王 禹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地区)面临的普遍现象。尽管人口老龄化会给供给端带来劳动力短缺等负面冲击,但其对供给端的影响也蕴含着积极因素。使用多种国际数据库中的人口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工业机器人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工业机器人使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通过工资成本倒逼效应、人机矛盾弱化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3条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工业机器人使用的促进作用在智能制造战略准备度、技术准备度和人才准备度高的国家(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部署、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以打通人口老龄化积极影响的释放渠道。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工业机器人;工资成本;人机矛盾;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刘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王禹(通讯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wangyu1202wy@163.com

人口流迁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状况和

变动趋势:2010~2020

吕利丹   梅自颖   李 睿   李 姝

阎 芳   王 旭   段成荣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问题是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畅通流动的关键。在厘清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概念和估计口径的基础上,以2010年和202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2010年以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年龄和性别结构、地区分布、居住安排等重要人口学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考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入园)机会、在校情况和超龄就学等最新教育状况及其发展态势。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依然庞大,留守可能性与年龄和性别存在密切关联;随着母亲外出趋势增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普遍的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与农村儿童整体相比不再有明显优势,且面临更严重的超龄就学问题。应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留守儿童界定;居住安排;教育变动

【作者简介】吕利丹,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梅自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李姝,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三级主任科员;阎芳、王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项目官员;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电子邮箱:Lvld@ruc.edu.cn

生育研究

主观福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朱 莉   黄柏林   刘呈军   彭 刚


【内容摘要】中国已经长期处于低生育率状态,国民生育意愿低迷,新生人口规模缩减。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简称“民生三感”)为参照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主观福利水平,从意愿生育倾向和理想生育子女数两方面衡量生育意愿,探究主观福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主观福利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民生三感”看,幸福感侧重影响理想生育子女数,安全感主要作用于意愿生育倾向,而获得感对两方面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最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主观福利对意愿生育倾向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对理想生育子女数的正向影响却在逐渐增强。

【关键词】生育意愿;主观福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简介】朱莉,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统计学院副教授;黄柏林,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呈军,重庆科技学院数理与大数据学院讲师;彭刚(通讯作者),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电子邮箱:penggang2016@swufe.edu.cn




《人口研究》创刊于1977年6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原人口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是人口学专业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的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中国人口学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AMI权威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口学专业杂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人口研究》官网(rkyj.ruc.edu.cn)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本刊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或邮寄纸质稿件。投稿请登录《人口研究》官网,点击页面左侧“在线办公”栏目下的“作者投稿”按钮,注册后进入,并按提示要求完成投稿。热忱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