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十全十美的经典之作!上映就是榜首!
《误杀2》好看吗?
其实,相当好看!
故事的完整度、演员的表现、不俗的摄影、优质的配乐、娴熟的剪辑、恰当的情感宣泄......无不彰显了《误杀2》是一部相当优质的影片,绝对值得一看。
但是,《误杀2》的口碑却不够好,甚至是非常差,这又是为什么?
答曰:成也"误杀",败也"误杀",错在蹭错了IP。
两年前,《误杀》作为超级黑马,成为那年贺岁档最大赢家。不仅让翻拍片类型完成了大翻身,还直接捧红了肖央,让他终于找到了角色定位,人设终于确定了下来。
《误杀》作为犯罪悬疑片,通过精妙的悬疑设定,让整个故事反转反转再反转,最终将酝酿的情绪在高潮之中喷薄出来,让这部影片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也成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于是,《误杀2》在立项并投入拍摄之后,大众就自然而然地携带了"误杀"的情绪,满怀了期待。
都以为可以看到一部正经的续集,或者是一部在犯罪悬疑的设定上能牛掰的影片。
结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兴冲冲冲进电影院的影迷发现:特么这个《误杀2》货不对板!说好的续集呢?说好的李维杰去哪里了呢?
原作的原作《较量》都已经出了《较量2》啊。怎么《误杀》就没有去买《较量2》的版权,好好改编成《误杀2》呢?
结果发现《误杀2》放着现成的题材不用,而是另起灶炉,买的版权是好莱坞出品的《迫在眉睫》。
可是,好莱坞的《迫在眉睫》与印度的《瞒天误杀记》压根就是毫无牵连,没有任何关联性的作品。非要将这两部电影,生硬地捏在同一部"误杀"的IP之下,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不可承受之重。
《误杀2》的编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将《迫在眉睫》进行了大手术,掐头去尾,只保留了中间的过程。而且对主角的身份进行了改编,由蓝领工人变成了电影编剧,看起来与第一部里主角影迷的身份似乎有点关系。而且,这一部的编导们还再三强调故事核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悲伤的父亲冒死也要挽救自己孩子的故事。
可是,观众并不管这些,他们不仅要"核",更想要的还是第一部里漂亮的"壳",要的就是那种反转反转再反转的爽朗劲,还有双方针锋相对的尖锐冲突。这些,《误杀2》都并不足够。
还有,就是原版的《迫在眉睫》其实也存在先天不足。
《迫在眉睫》作为一部犯罪片,在故事过程中存在一个双雄对决的局面,就是丹泽尔·华盛顿与罗伯特·杜瓦尔两大老牌奥斯卡影帝的正面冲撞,两个人看似相互对立,一绑匪一警察,但实际上他们最终联手揭开了美国医保制度的黑幕,双双成为了英雄。丹泽尔·华盛顿与罗伯特·杜瓦尔的表现都很不错,值得关注。
但是,这种精彩的双雄对决的故事对于中国来说相对较少,对于好莱坞来说,此类的影片并不少。《迫在眉睫》上映于2002年,早在1998年就有一部《王牌对王牌》,由塞缪尔·杰克逊与凯文·史派西联合主演,同样一绑匪一警察在同一栋建筑内外尖峰对决,其精彩程度,抓人的细节,比《迫在眉睫》表现的更好。而且,最终也是揭开了一大桩政治黑幕。
《迫在眉睫》相对于《王牌对王牌》来说,新鲜度并不足。而且《王牌对王牌》更具戏剧性,更刺激,更好看。好在,《迫在眉睫》的现实性更强一些,甚至推动了美国的医保制度的改革,奥巴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推进,终于让《迫在眉睫》里丹泽尔·华盛顿提出的问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题外的因素,推高了《迫在眉睫》的名声,有些虚高了。
到了《误杀2》,就只是借壳,只是一部娱乐性的商业作品,它没指望自己能改变什么,更不是《我不是药神》那样的现实类型。
所以说,《误杀2》只是借用了《迫在眉睫》的故事,然后硬往“误杀”的壳里装。结果,没有装好,观众并不买账。
对于编导来说,就是自己挖了一个坑,然后将自己埋了进去。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抛开外壳来说,《误杀2》还是相当不错的,绝对是一部精彩刺激的优质商业制作。
要去看这部电影,千万要抛弃《误杀》带来的引导,一定要怀着去看一部新电影的意愿去看才好。一旦陷入《误杀》的情绪之中,几乎会百分百感到智商受到了侮辱,没有看到与《误杀》有太多相似之处。
老板陈思诚无疑是想借鉴“唐探宇宙”的打法,一集讲一个故事,故事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可是《误杀2》走的更远了一点,起码“唐探宇宙”里的双主角秦风与唐仁保持了不变,这部新作里连主角都变了。
看起来是想学《窃听风云》的路线,主创保持原有框架,然后每一集都是全新的角色,全新的故事。可是,《窃听风云》里也是保持了导演麦兆辉、庄文强组合没变,主演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三人组也没有变。
如果《误杀2》的导演依旧是柯汶利,主演依旧是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可能效果会好一些。但是,《误杀2》导演变成了戴墨,主演除了肖央、姜皓文外,其他人员都变了,剔除了谭卓、陈冲,新加入了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李治廷。这样,对于第一部的影迷来说,变化实在太大了。
在IP的延续上,先天不足太多了。这样子,无论怎么在细节上往《误杀》上进行靠拢,都无法满足影迷的观影期待了。
所以说,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处于了极为不利的地步。只是,主创们自己意识不到,还以为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将裂缝进行弥补,可以作为完美对接。
可是,硬捏的瓜不甜。不是双胞胎的两个人,无论你怎么化妆,总是不像的。
《误杀2》,算是为翻拍片宇宙的打造,提了一个血淋淋的醒。
其实,《情圣2》相比《情圣》,也是翻拍于不同的影片,硬凑“情圣”宇宙,《情圣2》的品质还是相当不错,作为极少数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可以说当初如果按时放映了,一定可以有不错的票房。可惜,因为吴秀波的突然社死,害了这部影片再也没能上映。也因此,“情圣宇宙”没能成为翻拍片拼凑宇宙的验证品,直到《误杀2》上映,才完了验证,可惜是一个哑炮。
好吧,本想好好夸下《误杀2》的,写着写着成了《误杀2》遭遇滑铁卢的根由了。
好话干脆就不多说了,还是结合下标题算了:如果没有用《误杀2》这个片名,我相信《误杀2》的票房还可以再多5亿。这就算是我对这部影片最大的夸奖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反,作为类型片,它有着剧本粗糙、表演生硬、煽情过度等种种硬伤。
观感大概是:嗯,刚看完觉得还行,但一细琢磨,又觉着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如果将《误杀2》与原版《迫在眉梢》的剧情稍作对比,看看《误杀2》在原版基础上的增改,看看影片在本土化过程中的优劣,能帮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全片。
首先,原版《迫在眉梢》不能算一部十全十美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豆瓣8.4的评分也虚高了,但好在它提供了一个小人物在现代医疗体系下挣扎的范本,营造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的共情基础。
《误杀2》对原版最大的改动,是掐头去尾。
原版中,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John,虽然在社会底层,但一家人幸福美满;原版用20分钟左右的篇幅,渲染了这一家人物质贫困却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
而到了《误杀2》,一家三口原本的生活,用闪回的方式在林日朗的口述中呈现;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林日朗在灰黑的小巷中测试打火机,下一场戏,则用快切的手法,将劫持医院的剧情直接给到观众。
这样的处理,没毛病,也是加分项。
迅速、凌厉、不拖泥带水,节奏感很强,让观众一秒入戏。
前5分钟,让人想起了《解救吴先生》对北京交通浮光掠影又入木三分的刻画。
除了开头,还有一处大改,就是结尾。
原版的结尾,是典型的“好莱坞3分钟营救”,用高速剪辑带节奏,在主人公John被开膛破肚的前一秒,拿到了合适的心脏。原版的结尾还有一场点题的庭审戏,在陪审团的支持下,John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到了《误杀2》,则是另外一个结局——
尽管挽救儿子的代价是自己殒命,但林日朗同时揭露了特权阶层对社会资源的优先占有权,以及以院长、官员串联起的高层器官输送产业链。
两个版本中,男主角面临的困境是相同的——
并不是筹不到钱,而是“砸锅卖铁”也无法为儿子续命。
但不同的是,John,是因为医院冗杂的手续、无解的制度导致孩子排不上号;
而林日朗的困境在于,特权阶层的「截胡」让他的努力功亏一篑;
遭遇的困境不同,导致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
也是从电影中半段开始,《误杀2》与《迫在眉梢》呈现了不同的故事走向。
粗暴一点来看,原版讲的是个体对抗体制,主题放到今天不那么和谐:小人物只有把事情搞大,问题才能解决。
这样的价值观,放在国内肯定是不正确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民阶层与特权阶层对抗的《误杀2》。
除了大框架外,还有几处细节的处理两个版本各不相同,比如——
原版开头,一个女子开着白色的BMW,在高速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也是这起看似跟主线无关系的女子,最终将心脏移植到男主孩子身上,原版中的这辆车,是续命神丹;
而到了《误杀2》,车祸的出现,则完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它犹如天花板老化后掀起的一角,扒开一看,全是黑洞洞的一片。在《误杀2》中的车,是所有人的索命符。
在群戏方面,两个版本差别并不大,在这个密闭空间里,也为主创团队夹带私货的提供了地带,比如原版中的家暴男,到了《误杀2》里,成了被女生胖揍的黄毛;寓意持刀杀医生的长发男子,是新设置的角色,可能主创团队想借此加重医患关系紧张这一主题吧。
新版尤其加重的媒体的戏份,原版中的媒体就是强强热点,制造舆论压力的功能,到了《误杀2》,新增了李安琪这个女记者,并且还是影响剧情走向的关键角色。
老实说,这个角色有蛇足之嫌。
尤其是女记者跟林日朗昔日同事的关系,那段林日朗出丑的花絮似乎更没必要,她的存在无非是想把真相广而告之、给群众情绪带节奏,其实只通过对讲机完全可以实现;
反倒是独自一人杀进卫生部长办公室搜寻证据,一身凛然正义转变的有些生硬。
尹子维饰演的局长,也比原版中的局长可挖掘度更高。
他贡献了整部电影让我笑掉大牙的桥段。
当李治廷代表的黑恶势力被揭发后,尹子维饰演的警长,反应迅速,肘击李治廷倒地,并迎合民意大喊:不让你为所欲为(只手遮天);就在5分钟之前,李治廷仅用一句“别忘了你是怎么上来的”就将其收拾的服服帖帖。
翻脸如翻书,反应之迅速,思维之敏感,站队之果敢,这位大哥日后必定官运亨通啊!
这样一看,《误杀2》不是复制,比前作《误杀》,原创部分增加了,也能看出主创们针对本土观众的创意和想法。只是这份“原创”,又稍显失真和生硬,使得观众难有共情点,再加上浓度过高的煽情桥段、看似高深的反转,都为故事徒增了不必要的漏洞。
比如,林日朗跟市长出现在同一所医院、林日朗揭露真相的动机高过孩子、李治廷杀人灭口之草率、伪造警察死亡画面之迅速...
到底是怎样逆天的剧本,连续翻拍三次依然能拿下高票房和高口碑。众所周知,一九年的国产悬疑黑马《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误杀瞒天记,其实也是翻拍的,真正的原版。来自2013年的小成本印度犯罪片较量,三版的主线剧情并没有太大出入,但与国产《误杀》中,李维杰最终选择自首的结局不同,较量中的男主艺高人胆大,成功躲过了制裁。
而就在今年,电影的原班人马拍摄了一部续集,延续之前的剧情,继续脑力与法治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如假包换的《误杀》。
故事发生在那起误杀案的六年后,男主老乔不光没被逮捕,还靠着投资房地产赚了不少钱,都说人一有钱就容易膨胀,老乔似乎也并不例外,作为骨灰级影迷,他砸钱开了家电影院,没事儿就盯着满屏的监控暗自得意,而且还打算自己投资拍摄一部绝世经典,光剧本就磨了三年,老乔提了一大堆意见,把老编剧整的都不耐烦了,电影也迟迟没有开机,再这样下去,积蓄迟早被他败光。
然而即便如此,老乔也丝毫不收敛,经常跑出去鬼混,和狐朋狗友喝酒聊天。之前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村民,如今因为眼红,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纷纷认为那个失踪的一员之子肯定是被老乔一家杀害的。一时间流言四起,闹得一家人心惶惶。好在邻居黑大姐并没有对老乔一家另眼相看,因为他们是那件事之后才搬过来的,到现在已经在这儿住了两年了。
大姐的丈夫是个酒鬼,动不动就打他,老乔看不下去,直接报了警,黑姐和乔嫂逐渐成了闺蜜,变得无话不谈。这天桥从黑姐口中得知了村里的最新留言,大家都在传当初是大女儿小娇勾引男孩私会,东窗事发后,男孩才被愤怒的老乔杀死的。一听这话,妻子顿时坐不住了,在小草及时刹车,才没把事情全说出来,现在的老桥一门心思扑在拍电影上,不想理会那些流言蜚语,他似乎非常自信,丝毫不担心会被抓住破绽。
而另一边,警方也确实没什么动静,因为迟迟找不到男孩的尸体,案件已被搁置,但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只是假象。双方其实早在暗暗较量,新上任的警察局长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老乔一家,他们的邻居黑姐夫妇其实就是局长的卧底,在那潜伏了两年,就是为了接近这家人,找机会套他们的话呢,老乔当真就没有防备吗?自然不是,六年来,她没有一刻放松警惕,烧钱开的电影院就建在警察局的对面,门口安装的监控则是为了观察景区的风吹草动。而之前提到老乔的一系列骚操作,也是他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次瞒天过海。而其中关键一步就是尽可能不让警察发现男孩的尸体。这名尸体到底埋在哪儿,只有老乔本人知道,但在他意料之外的事,六年前埋尸地内晚其实有个目击者出现在了现场。
老乔将男孩的尸体埋在了刚修建的警察局地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苦寻找的尸体竟然就在脚下。于是,案发后的整整六年,警察都毫无头绪。老乔对这件事也是守口如瓶。男孩的父亲苦苦哀求老乔,表示对过去既往不咎,只求家儿子好好安葬。老乔也很同情对方,可事到如今,即便他想也拿不回警局下的尸体啊,甚至连妻子都被蒙在鼓里,这些年都快成为他的心病。他跟老乔重提此事,老乔却十分不耐烦,禁止妻子在家里谈论此事。而同时,警方的眼线黑姐则想尽办法跟乔嫂拉近感情,套取信息。通过乔嫂的只言片语,再加上24小时的监听,警方基本可以确定人是老乔一家杀的,但尸体一天没找到。
他们就无法给老乔定罪,于是新任警长明科附体,把六年前,老乔干过的事重新梳理了一遍,最后算出尸体埋在以他家为中心半径50公里的地方。可以说警长的判断已经非常接近真相,那么最后就差找出尸体了。就在这时,一个关键证人出现,打破了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它叫老黑,六年前因为过失杀人被警方逮捕入狱,曾在逃亡中亲眼目睹了老桥从新建的警局走出来,当时他第二天就被抓进了监狱,所以都没人问他这事儿。
等他出狱后,再结合村民们的流言蜚语,立马就猜到老乔的藏尸地点。为了赚一笔赏金,他直接找到了警察局长,咋的,你给他补,就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难怪老乔这么自信,原来他一直在玩儿灯下黑的把戏。在警长的极力劝说下,局长同意了他们挖开警局地板。果然,没多久他们便挖到了一具尸体。
初步判断,死者是一名男性,年龄在14到20之间,死于头部重击。所有的信息都和之前的男孩儿吻合。有了这些关键证据,警长直接带人将老乔一家扣留了起来。铁证如山面前,老乔就这样完了吗?别着急,电影的高潮和反转才刚刚开始。抖音。
一个失去儿子的女警长真的会轻易善罢甘休吗?在印度版的误杀二中,这个角色再次上线。六年过去,他的暴虐本性没有丝毫改变,在发现儿子的尸体后,他第一时间跟老乔对峙,上来就甩了对方一巴掌。打完人后,他把目光盯在了老乔女儿的身上,质问他为什么杀了自己儿子,结果把小姑娘吓得直接癫痫发作,抽搐倒地。为了保护家人,老乔决定向警长坦白,但前提是一定要在一个没人的房间。
他和警长来到会议室,把所有罪名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第二天一早,老桥就被正式拘捕,接受法院的审判。警长和男孩父母在警局静静等待消息,心想这次一定能将老桥绳之以法。可就在这时,之前跟老乔合作的老编剧突然找到了警方,因为在电视上看到老乔被抓,再联想到他说给自己的故事,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才跑来报案。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说一位富商的儿子和一位议员的儿子结仇,于是两人约架一元,儿子不慎被打死。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富商直接把一元的儿子埋在了兴建的立法委办公室地下,后来警察发现尸体后,富商为了保住家人直接认罪。众人一听顿感不妙,这不正是老乔的犯罪经历吗?而且编剧还说,老乔为了保护这个故事的版权,特意出了一本名叫误杀,瞒天记的小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哪个凶手会傻到把自己的罪行写成一本书任人阅读?但很快他们就知道了老乔的意图。首先,这本书是以编剧的名义出版的,所以在明面上跟老乔没有任何关系,而提前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其实是为了给人一种,警察就是看了这本书才有样学样,故意栽赃给老乔的。
果然,不一会儿一个电话打过来,警长得知老乔在法庭上竟然当场翻供,声称是受到了警方严刑逼供才认得。最老乔的辩护律师完美复述了老乔的想法,他表示,是警方无法接受六年前,老乔带给他们的屈辱,于是在一本名叫误杀,瞒天记的悬疑小说中找到灵感,故意设计陷害老桥。因为书里主人公的遭遇以及作案手法和本案的老桥如出一辙,原告律师自然抗疫这套说法,但法官却觉得也不。
不是不可能,因为案情实在离谱,而且怎么可能有本书能完美预测未来的案情。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一个更重磅的消息传来,也揭开了电影最大的反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隔六年之后,警方再次中计挖到了甲的尸体。但问题是,第一部里,老乔明明就把尸体埋在了新建的景区地下,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原来,六年前在老桥埋下尸体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在为下一次被抓做准备,他知道尸体总有重见天日的那天,于是六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和男孩儿年纪相仿、死于头部重击的年轻人,然后再和守墓人处好关系,等尸体化为白骨后从他手中取回来。在印度有下不成文的规定,认定死者遗体必须在白天进行。正是借着这个漏洞,老乔又合法伊布的保安故意。
偶遇搭上了关系,这就解释了之前他为什么总是出去鬼混。完成这些步骤后,她就静静等待,等着尸体被发现的那天,直到警方终于挖出了尸体,这一切都被老乔的监控尽收眼底。他立马启动计划,将尸体从办公室的地板取出,再找那个法医部门的保安一起喝酒,将其灌醉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替换了尸骨。为了彻底消除证据,他干脆将男孩的诗还用硫酸焚毁到这里。瞒天大计落下帷幕,法院也因为证据不足将老桥当庭释放。而故事的最后,老乔也没有把事情做绝,还是留了点骨头送到祠堂,让男孩的灵魂得以安息。老乔再次成功脱罪,但他心里很清楚,这样的调查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要他还没被定罪,这场较量就不会结束。这部电影名叫较量2,男主再次用电影做掩护,保护住了自己和家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受到惩罚。六年来,老乔和他家人一直活在案件的阴影中,女儿频繁的做噩梦,妻子看到警车就害怕,但最惨的还是老乔,他的所有精力都用来编造一个天衣无缝的满天际,同时也永远背负着良心的谴责,在死者家属面前永远无法抬起头。老乔也不想这么累,可即便他投案自首,警方也大概率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家人。为了妻女的名声和自由,他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个又一个谎言。
从39岁到49岁,是一个男演员的黄金时代。肖央称未来的十年,自己希望能够演一些好的电影,唱几首好歌;导演一两部好的电影。
公映三周的电影《误杀》依然热度不减,占据排行榜的前三,总票房接近8亿元。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主演肖央坦承自己当初拍摄时内心深处“并不是很确定”甚至“有点悲观”,看到现在的成绩,他笑称是“侥幸做对了”。
拍摄之前故意不看印度原版电影
观众最熟悉的是肖央的喜剧表演风格,但肖央自己一直希望能够尝试正剧角色,饰演性格丰满的人物。
制作方2015年买下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版权后,确定的第一人选就是肖央,肖央当时还向对方求证,“你确定要找我演有一个17岁女儿的爸爸吗?”对方的回答是“你可以”。
肖央直到现在都没有看过印度版《误杀瞒天记》,他觉得,如果提前看了,难免会下意识地模仿这部影片,而“不看就像是一个新的剧本”,他希望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这个角色。
《误杀》中李维杰这个角色是肖央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他为这个角色做了充分准备,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老更黑,他晒得身上都掉了一层皮。他还飞到泰国,寻找片中李维杰一开始悠闲的生活状态。肖央还需要去想象一个有17岁女儿的父亲的心态,“他会如何处理跟孩子的关系”等等。
在肖央看来,李维杰一家一开始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当这个家庭遭遇了不测风云后,作为父亲的李维杰的潜力才被激发,“他就像一个牧羊人,并没有管好自己的羊,被狼咬伤了一只,他要弥补自己的过错,跟女警察局长斗智斗勇,就要变得比狼还要凶猛。”肖央认为,李维杰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自己既要演出这个人物在出事前后的不同状态,但又不能让观众感到前后完全不像同一个人,“中间的分寸拿捏最难”。
虽然生活中还没有孩子,但肖央在见到女儿的扮演者许文珊后发现,自己有点不知道跟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如何交流,这种感受跟片中的父亲不知道跟叛逆期的女儿如何沟通的感受很像,“我就顺着这个心态去演,塑造这段关系。”
拍摄难度最大的是结尾处的雨戏。片中的所有角色都聚集在一起,等着揭晓谜底。肖央回忆,这场戏拍了3天,所有的人都站在泥里,非常辛苦,其中还有上千群众跟警方冲突的戏。导演柯汶利特意选择用升格镜头来拍摄人物的面部特写,“技巧用在不对的地方就只是技巧;如果用对了地方,那就是情感,会对人的心灵产生震撼。这场大雨给所有的人一个洗礼,有一种真相被冲刷出来的感觉;同时,大雨也像是在责备很多人。”
肖央也没有想到这部电影公映后会这么火,他甚至觉得,自己在拍摄期间“有点悲观”,这来自于他在创作上的完美主义倾向:只记得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当年拍摄《老男孩》短片,创作《父亲》和《小苹果》歌曲的时候,他同样也没有想到推出后会火成那样。
将来自己导演一两部好电影
肖央在电影中的表演松弛而克制,他饰演的李维杰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观众能从中读出很多的含义来。这份在镜头前的从容和自信,可以追溯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常常被很多同学拉去拍学生作品,他也是来者不拒,乐于帮忙。但当时的他,还真的没有想过未来去当一个演员,正是这种没有得失心的淡定,让肖央始终保持从容的心态。
其实早在2003年韩国导演奉俊昊拍摄的《杀人回忆》推出后,就有同学告诉肖央,他跟片中的主演宋康昊有点像,当时他只是听着一乐。有网友评论,他在《误杀》中扮演的李维杰,很有韩国大叔的味道。肖央也不太清楚为何观众会这么看,“这可能是我自己气质里自带的,学是学不来的。”
生活中的肖央曾经敏感害羞,但站在镜头前的肖央,一下子变得从容镇定。他认为,对于很多演员来说,只有在角色里,他们才是安全的,是最能发光的。肖央自己也一样,在角色里,他可以尽情自信地释放自己的个性。
一直以来,肖央都在尝试不同的身份,他上中学的时候是学绘画的,后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广告制作。毕业后拍摄短片和尝试当歌手,是网络上的风云人物。后来跟王太利合作,拍摄了《老男孩》短片,继而拍摄了《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大电影,却意外让《小苹果》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这几年,除了演戏,他还到处当歌手演出。他认为,不断的跨界尝试,其实是在寻找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突破,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角色,“这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在外人看来,现在的肖央是光鲜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也曾经有过艰难时刻,这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从39岁到49岁,是一个男演员的黄金时代。肖央告诉记者,未来的十年,自己希望能够“演一些好的电影;跟王太利的‘筷子兄弟’一起,唱几首好歌;导演一两部好的电影。”当记者求证只是导演“一两部电影”,他肯定地回答“够了”。因为他基本上都是围着电影创作,只是岗位不同。至于有网友提议,《误杀》中的李维杰今后会不会出现在陈思诚导演的“唐探”系列中,肖央回答:这得问这个系列的导演陈思诚
往期推荐
商务合作
搜索小霸屏:百度、搜狗等助力产品快速获得曝光!消除不良影响!
华夏传奇栏目组招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