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11上海 | 闲聊酒会:性别/性向流动

鹤见 Belonging Space 2022-07-17



对很多人来说,性别和性向流动,是一件无需思考的事。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探索之路上的重要议题。

它几乎无处不在。


说来惭愧,近几年逐渐意识到我以前还蛮厌女的。初高中时一度特别想做变性手术,觉得做女孩麻烦、哪哪儿都不好。到了大学还有句口头禅“也太娘了吧。”


发觉这并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意愿后,也有想过为什么。也许是我爸以“没什么用”等话术持续贬低妈妈的存在价值;也许是在他们产生冲突时太想保护妈妈;也许是看太多bl漫画,对男性产生了真爱光环;也许是融入不了女生团体,讨厌她们背地议论别人的样子,同时自己也无意识地深化了女性就是八卦的刻板印象;也许是找不到自己的女性魅力;也许是将自己归类在男性时,会感觉很安全。种种种种,似乎都有推波助澜。


进入大学后,新的环境产生了新的刺激,离开父母让我更能抛下包袱自由探索我的想法,好像我其实可以是任何物质、任何形态。常常会想,我是谁?如果能像《马丁的早晨》一样,每天换一个身份、性别多好吖。



图源 / 动画《马丁的早晨》



我爱谁呢?脑海里并没有浮现一个男性形象,甚至没有一个符合我审美倾向的具体形象。我试着从只看gv,扩大范围到av、les片等等,好像都可以接受,喜欢过男生,也喜欢过女生,但都没有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性别、性取向似乎都转变得很自然,然而也逐渐感到孤独,好像这种流动让我飘得越来越远。


能肯定的感受是,我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不是说性别认同中100%都是女性,只是不会再将女性和男性想象为对立的两面,然后还想完全抛掉其中女性的一半了。也很共情广义上的女性群体。


现在对我来说,我是男性、女性或中间态、哪类性取向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定义了男性特质、女性特质这些概念,我有没有被这些身份所束缚,想不想被塑造成那些固定的概念形象。



我也非常好奇——


对大家来说,性别/性向流动意味着什么。

这种流动有具体的成因和契机吗?

给你们带来过困扰或兴奋吗?

你认为这是一种自由还是无序呢?

在B站偶尔刷到讲同性恋对双性恋避之不及的视频,也会想,性取向流动给人带来的不安,是可以阻挡和消解爱的吗?


有很多很多想讨论和分享的,希望能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分担一些孤独,彼此讲述、彼此倾听,产生共鸣和探讨分歧,也许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感受。





报名方式:


扫码报名,付费成功后有微信群二维码自动弹出,可以扫码进入。以防联系不上,也可以添加刺鸟栖息地工作微信perchthornbird,备注:12-11闲聊酒会


为了创造更好的讨论氛围,本次活动招募限额15人。(已截止)

报名理由请真诚填写,非常不契合的我们会劝退。

我们欢迎一起玩耍的伙伴,不欢迎高高在上的消费者。希望彼此尊重,平等沟通,活动过程中请保持开放/倾听/投入。


时间地点:


12月11日(周六)下午三点(提前半小时可入场)

胶州路273弄50号--「好好笑haohaolaugh」空间



本期发起人:


鹤见,刺鸟栖息地和Belonging Space的老朋友。

一个总想要平衡的中间态人。



特别推荐:


以性少数群体的多元和爱为主题的

“BetterTogether”摄影项目



海报/文案:鹤见

排版:鹤见

协助:竹子、小卡




Belonging Space
关注性别与精神健康议题的草根团体,曾在位于上海地下的「闲下来合作社」运营常驻实体空间,近期转向在城市空间内游走。日常通过观影、讨论会、艺术工作坊等活动,推广性别平等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以艺术促进行动,以行动促进反思和自我疗愈,拓展身边的互助网络。


精神健康公共艺术团体。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 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 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开展同伴教育、 互助团体、 讲座沙龙等经典项目, 也通过影像研习、 影像制作、 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五年举办精神健康艺术展览。与多所高校合作, 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706空间青年基金、 银杏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支持。

2020年创办于上海,好好笑是“时尚旅⾏短视频小天后”,也是“⼀个爱搞事⼉的民间⼥孩儿”@敢姑娘Chloe 创办的线下空间。我们坚信,女孩⼉和女孩儿之间的互帮互助充满着核弹级的⼒量,它就像⼀个“X”,拥有⽆限的可能!在这个具有魔法⼒和正能量的星球,我们想和每个热爱生活的女孩“连接”于此,不受Judge,“敢”于做最本真的⾃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