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读了18年还没毕业?!这所大学果断出手


近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拟对52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52名博士研究生超“在校最长年限”

最长达18年


根据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4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6年

此次拟退学处理的52名博士研究生均超过“在校最长年限”。其中,最早入学的一位是在2002年,意味着截至当前,其学习年限已达18年。 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
(滑动可查看)

多所高校已发布硕博清退通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名单,涉及超1300名硕博研究生,清退原因包括“已超最长学习年限” “休学逾期未复学” “申请退学”等。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8月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从名单上的学号来看,这次被退学的很多同学读博时间已经达到15年。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通知称,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 

  • 上海师范大学
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 宁夏大学
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

  • 中南大学
5月20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知,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

教育部: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


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

1. 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2. 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3. 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
4. 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5. 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6. 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

近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延毕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在全国高校数据分析上,依托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博士生延毕率计算公式为:延毕率=(预计毕业生数-实际毕业生数)/预计毕业生数,由此得出2013~2017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延毕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3~2017年博士生总延毕率

随着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高校对研究生的改革全面拉开改革大幕。自2021级起,中国传媒大学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目前,我国已有29所“双一流”高校实行4年博士学制,7所高校实行3-4年弹性学制,博士4年学制渐成主流

随着逐年攀升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逐步延长读博年限的研究生培养趋势,不难发现“读博,可能是越来越难了”......

第五届《自然》博士生调查中显示,从很多方面看,中国的博士生比其他国家的学生要“难”一点。本次调查一共收到了690名中国学生的反馈,从问卷回答和自由评论来看,中国学生对博士生涯感到较为忧虑,同时伴以少许乐观和韧性

造成博士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学生的时间会被各种问题占用,但总体上低于其他国家。超半数受访者(53%)称自己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有79%的学生每周工作超40小时。中国这方面的比例较低可能是因为兼职博士生的比例相对更高。54%的受访者认同“我的学校流行长时间工作,包括偶尔熬夜”。中国和其他地区一样,长时间的实验室工作导致45%的中国受访者对工作生活平衡感到不满意——世界其他地区的比例为38%。


南开大学化学家周其林表示,有时候,学生的期望可能一开始就过高了。他说:“许多学生把科学研究想得很美很浪漫,一旦他们真的进入实验室就不这么想了。当他们开始做研究之后,各种困难会不可避免地扑面而来。”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近一步远离延期毕业呢


诚如你所见,博士学位长路漫漫。“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高于实践”是科研人在研究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既然选择了踏入读博这条路,早早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以后毕业论文的主题,也不失为稳妥的抉择。

另外在做科研的任何环节都可能遇到困难、出现纰漏,这也是读博常见的事。但在遇到这些困难后,我们习惯去归纳、分析、论述,将会变成求学期间最为宝贵的经验收获。同时准备考博或者读硕的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多方打听导师的指导方式和课题组学生的毕业情况,找认真负责、有能力的导师,做好以上这些准备,也算为读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说得再多同学们也可能是一头雾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让你能够顺利毕业的“利器”由指南针承包了!


最后,祝各位顺利毕业!

来源:整合自网络、募格课堂、央视新闻






往期推荐

你真的需要参加线下科研培训班吗?

2020-11-08

厉害了!这位华人学者去年发Science,今年发Nature!今年2月还获得“诺奖风向标”奖项!

2020-11-08

酸碱萃取操作,看完秒懂!

2020-11-08

全球1/3以上博士会延毕?那是他们不懂得这10条科研黄金法则!

2020-11-07

Find SCI Paper文献查找,一键获取SCI原文

2020-11-07


万事屋告示牌
招聘话题小编

⭐我们希望你

擅长写各类硕博热点话题,内容有趣,有料,有思想

⭐简历投递

1. 投递邮箱:18838225675@163.com2.扫描左侧海报中的二维码,添加负责人微信
关注我们

点了“在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今年发IF>10一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