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热议:真正的科研应该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今天1986年3月3  星期一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向邓小平呈送《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


近些日子,各种“学术风波”的瓜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到底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大多数人谈起科研,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是一群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社会精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

这也很自然,毕竟从事科研事业的确需要门槛。从国内外实践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主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我国对于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据了解,我国R&D经费投入稳居全球第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绝大部分也来自于高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

我们正处于科研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时代。例如,许多城市、高校开始疯狂招兵买马,通过政策支持、人才福利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

然而,面对科研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我们有时候似乎遗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作为硕博研究生,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寒门学子来说,追求科学真谛是他们原本的初心。多年寒窗苦读,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一名硕博研究生。也许,他们是因为出身不好而想通过考取名校改变这一点。也许,他们真的热爱他们所研究的领域,致力于为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既然选择了攻读硕博学位,科研这条路没有捷径,追求科学真谛也是最终归宿与要求。

硕博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扮演的角色也相当重要。然而,当今的科研考核体制似乎不太合理,大量高校老师的科研考核绩效以当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申请基金项目等等作为主要参考点。面临如今的科研考核体制下,有的高校老师疯狂压榨、逼迫学生,这似乎成为大量硕博生的共同吐槽点。

但,这是真正的科研吗?

我们热衷于撰写各大高水平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尤其以影响因子论成果大小、科研奖励多少更是将这种不良风气推上高潮!

为追求论文数量,有些科研工作者把一篇论文拆成了数篇论文。为追求论文被引数,各大学者纷纷聚在一起组成“学阀”,互相引用成为一种“你不言我不语”的公开秘密。为追求文章档次“再上一层楼”,不惜耗费巨资做一些无谓的材料表征,人云亦云,却不知所云……

真正的科研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想这个问题在不同人看来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列举一些观点:

01




切勿过于神圣化SCI。对于刚进入圈子的学子,一开始总过度崇拜于各大神刊论文。但其实并非如此,期刊尚且分等级,新的认知不论大小,都有它的价值。要知道,问题越是宏大,进攻它的方向就越多,文献中的成果大多无法涵盖所有的进攻方向,只要避开别人已有的方向,选一个尚且空白的方向向问题发起进攻,这就是创新,就是新的认知。

记得当年刚开始写博士毕业论文时,跟导师探讨论文的结构,比如总共分几章,每章分几个部分等等,导师特意强调每一章都要明确给他总结出一个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实际上,每一章就对应了我的每一篇paper,而这个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就是所谓“真正的科研”。导师经常强调,你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人类文献库贡献新的认知。导师经常强调,你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人类文献库贡献新的认知。


另外,千万别看不起自己的科研,你弃之如敝履的垃圾,说不定就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就给另一个人当做如数家珍的灵感源泉了。

02




引用一下PRL对投稿论文的几点criteria。

We will ask both authors and referees to address more explicitly than in the past how the paper (i) substantially advances a particular field; or (ii) opens a significant new area of research; or (iii) solves a critical outstanding problem, or make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solving such a problem; or (iv) is of great general interest, based, for example, on scientific aesthetics.

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科研的本质了,虽说不同的领域侧重的方向可能不尽相同。想做真正的科研,朝着这几点努力就对了。

真正的科研各有各的路数,可以是在实验室蹲半个月,也可以是一边旅游一边在小本本上推公式,可以是伏案阅读典籍,也可以是探索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

03




个人理解,“真正的”科研大概就是两种:将未知变为已知,利用已知将原本不可能变为可能

其一,将未知变为已知,主要是假说演绎: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提出一个理论去解释这个现象,通过设计实验去证明这个理论,由这个理论还能推导出怎样的现象,通过设计实验得到了这个现象,五步走(如果初始现象不是新发现的,也可以说是四步)。

孟德尔的杂交豌豆实验是其中的最经典。近代的一系列物理发现也大多基于这个方法。现在基于这个方法做科研的,大多数只走了2.5步,设计个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实验做简单验证。能把五步走完的,已经可以算是优秀的科研工作了。如果真的能得到某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那绝对会得到极高的评价,属于“真正的”科研了。如果“现象”够经典,够具备颠覆性,那恭喜你,未来的教科书已经为你留了一席之地。

当然有的时候发现特别奇特的现象,也能发大文章。如果这个发现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表征方法获得的还好说。但纯粹撞大运的发现,私以为实际上不算是科研,只能说是“偶然”罢了。这个“现象”未必要有价值。科研的本质在于这五步的过程,而不是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然了,没有价值的现象,未必能激起研究的兴趣。

其二:利用已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某某领域,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某某疾病没有特效药、某某催化反应效率低、某种电池容量上不去等等)。根据前人的工作,针对某个缺点进行改良。或者从头设计新的方法/材料。

能够“从头设计新的方法/材料”,绝对算得上是“真正的”科研,但这么做的真的少之又少。

大多数人的“科研”,其实就是“根据前人的工作,针对某个缺点进行改动”。请注意,无意识地改动的话,有的人改动幅度大,有的人改动幅度小,但本质是不变的,这不叫科研,这叫试错。私以为有意识地,根据理论进行改良才是科研。(当然了,通过试错,才能得到一定的理论基础。你可以说试错是科研的前奏)

很多时候大家以结果论成败,毕竟很多时候无论说多少话,最后没拿出东西总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在一系列工作后,能够系统地认识各个因素对于解决问题都起到什么作用,虽然解决不了,也是对后人有帮助的。如果改动的时候,虽然没能解决原本想解决的问题,但偶然发现了新的现象,就又轮到假说演绎法上场了。

大家都懂假说演绎法,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听了多少遍,又有多少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苹果呢?很多行业的问题就摆在大家眼前,但能改良的地方别人早就做了,自己就只剩下盲目的试错。试了三五年,浑浑噩噩毕业,回头看看:“我天天都在搞科研,可我究竟做了什么呢?”

04




当然是先搞点不知道有啥用的材料,然后用球差电镜等昂贵仪器表征一下形貌之类,然后就可以美滋滋的发文章了。

啥?为啥说这是真正的科研。

首先,课题组得利了,这种方法简直吊打所谓高水平灌水专用的结构生物学,什么CNS常客,还不得大量重复性劳动搞几年?我这个一个组,一年轻轻松松AM,AFM,AEM等等IF>20分的灌个7,8十几篇的。出去讲工作,吓死你,跟我拼影响因子?我一个组一年破200。

其次,老板得利了,老板手里几十篇AM,如果是华人,回国搞个千人轻轻松松,如果是国内,申个各种人才计划也是探囊取物。

第三,学生得利了,你手里三篇3分的SCI,人家3篇IF20分的SCI,不论是上至国奖下至实验室奖,还是找工作都吓死你。

第四,参与者得利了,有很多访问学者啊,合作者啊,参与到相关课题,一年发个3 4篇影响因子大于20的AEM之类,回去就可以评副高正高职称了,真是美滋滋。

第五,学校得利了,从国家伸了一笔钱,买几台仪器,高水平SCI源源不断,我校领导层决策真实英明果断,学校排名也是节节高,眼看着就快吊打西北、东北一众老牌985 211。

第六,国家得利了,同样是拨钱,拨给你们做基础的(包括基础理论和基础工业)几年做不出来个屁,搞了这么多年居然还落后国外那么多,看看拨给人家做材料的,第一年就发影响因子>20的期刊了,这就是有效投入。

第七,厂商得利了,厂家卖出去产品,回笼资金,可以研发更先进的设备,真乃产学研结合之典范。

唯一…唯一不好的一点,也是特别微不足道的一点就是,做出来这玩意到底有啥用呢??????

是加深了基础的机制方面的理解呢?还是提示了潜在的应用可能呢?似乎哪都不挨着啊。

当然了,对于皆大欢喜的局面来说,我这种局外人的小小迷惑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写在最后

最后,以五月天乐队所演唱的一首歌曲《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该曲是在唱片界的买榜事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五月天为了批判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于是创作了《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这首歌,在此借喻该曲表达对真正科研的向往。


对此,各位怎么看呢?




动动小手加星标,浏览文章不迷路!不用每天花费时间刷信息流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啦!

往期推荐

想毕业,先陪睡:高校里的潜规则,究竟有多普遍?

2021-03-03

0元速抢!2节课搞懂液质联用(LC/MS)全流程应用

2021-03-03

无门槛领7.65G的XPS大干货,没错这就是开学福利

2021-03-03

第四期XPS小班直播课,5天9小时直播,1年无限次完整回放!

2021-03-03

0元科研绘图小白&精品公开课,只讲实用经验,不说套路废话!

2021-03-03


万事屋告示牌
招聘话题小编

⭐我们希望你

擅长写各类硕博热点话题,内容有趣,有料,有思想

⭐简历投递

1. 投递邮箱:18838225675@163.com2.扫描左侧海报中的二维码,添加负责人微信
关注我们

点了“在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今年发IF>10一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