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科研保持新鲜感?
「
带着就是玩的心态去做
」
感谢@丽丽的话题分享,获得888指南针兑换积分奖励。
一位研究生十年前在科学网上写的话:“当初自己第一步踏入科学院大门的时候,也曾信誓旦旦想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在这个传说中中国最好的科研条件与科研环境的院子里。然而三年多过去了,自己的抱负也在一天天被磨灭,机械重复的实验操作并生活演绎着一个穷苦博士的本色生活。长期的基础研究除了一个个数据累积让人看不到丝毫的创新或者进展,写的文章也丝毫无新意,完全是为了毕业,而非研究。我时常痛苦的不只是身体上遭受的折磨,更是对自己未来的定位,自己科学研究的意义。”
那对科研失去了兴趣,该怎么办呢?
新鲜感重在“新”,但一件事情做得多了就免不了程序化,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如果要保持新鲜感就需要让自己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不一样”。
说一下我自己的方法吧,可能更加具有普通人(科研菜鸡)的代表性。
第一,保持自信(即便是虚假的自信),我喜欢看汇总式的论文,专业表达就是综述,review,对我这种科研菜鸡来说,看完一个汇总会让我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觉得自己看懂了,保持新鲜感对我而言是热情,是对自己不怀疑,这才能让我有自我驱动力继续看新的论文和研究。
第二,外部压力,多多交流。实话实说,我跳出舒适圈去看别的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和研究方法的论文,并不是主动选择的,而是自己的本科大学同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跟我讲了一下,他们日常学习中看的论文,我才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不懂的东西。
第三,学会找到关联。许多新颖,有创新的研究往往非常前沿,做的人也很少,很多时候,一方面我们看不懂,另一方面我们的心理想法是: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无关,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某一个特别的领域深耕深耕,但却没有太多的创新。
我理解的新鲜感,就是写作过程中会发现新的idea,在把新的idea转化成文章时,又来了新的idea,就这样由点成线,再成面,最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体系。
但在科研中,没有正反馈很难持续下去,尤其是科研这种,成就感的到来非常延迟,中间接连不断的否定是必然存在,周遭peer pressure提醒你只不过芸芸众生,未来低收入的可预见性让你怀疑坚持下去的必要性,到最后,还不是混口饭吃。
我理解的新鲜感,就是写作过程中会发现新的idea,在把新的idea转化成文章时,又来了新的idea,就这样由点成线,再成面,最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体系。
但在科研中,没有正反馈很难持续下去,尤其是科研这种,成就感的到来非常延迟,中间接连不断的否定是必然存在,周遭peer pressure提醒你只不过芸芸众生,未来低收入的可预见性让你怀疑坚持下去的必要性,到最后,还不是混口饭吃。
你们对科研方面的新鲜感又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留言~
下方评论区参与留言讨论,每5条精选留言,万事屋便会在其中抽取一位幸运读者赠送500指南针兑换积分。有奖讨论参与时间截止为2021年8月26日上午10:00,截止后抽取幸运读者赠送积分。
如果您有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想分享出来与大家一同讨论,您可以将在文末留言中告诉我们,一旦被选择,将获得万事屋赠送的888指南针兑换积分。(科研疑惑、学习趣事、研究生生活相关均可)
留言格式:#话题名称示例:#关于研究生就业,你怎么看?
(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指南针兑换积分获取方法和使用规则)
动动小手加星标,浏览文章不迷路!
不用每天花费时间刷信息流
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啦!
2021-08-13
2021-08-12
2021-08-11
2021-08-09
2021-08-06
点了“在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今年发IF>10一作